白象街汪全泰号旧址电线如蛛网 记者 张质 摄 |
乱拉电线搭跃层 市级文物变作坊
新公布的193处市级文物,其中不少亟待保护
昨日,我市公布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嘉陵江索道、马王场旧址、重庆大轰炸遗址群等193处遗址、建筑等名列其中。这些文物现状如何?记者昨日调查发现,部分文物保护状况堪忧。
药材公会旧址
成了制衣作坊
记者在储奇门羊子坝15号,找到了刚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药材公会旧址。远远望去,二楼一底的建筑面向长江,用古朴的青砖搭建,设计中西合璧,雕梁画栋十分精美。
然而,阳台上挂满了衣物和腊肉香肠,里面住满居民。楼梯口的墙上横七竖八拉满了电线,楼板被烟熏得厉害。走进房内,三层楼中分别住了三个制衣作坊,数十名工人坐成几排忙碌工作,随地可见丢弃的烟头。记者在一楼看到,大厅的空间原本高达近10米,现在两侧却被隔成了“跃层”,成为了工人们的宿舍。老板邓先生说,在这里开工已经有好几年。
渝中区文管所介绍,储奇门一向是重庆山货药材集散地,以前,药材业有“药七帮”和“药三十帮”之分,并各自建立了会馆、药王会、同庆会等组织。1926年6月,药材帮商人为了沟通商情和维护药材帮的共同利益,才在储奇门正式成立重庆药材同业公会,并修建了办公大楼。由于药材行栈是重庆商场的八大行之一,药材公会当年在重庆可谓举足轻重。
汪全泰号旧址
160岁老窗玻璃丢了
建于1850年、已有160年历史的汪全泰号旧址在白象街142号。它不仅是最新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早已被市政府公布为优秀近现代建筑。
汪全泰号建筑通体采用青色石砖,二三四楼均有巴洛克式的西式露台,宽大气派,“火焰型”房顶直上云霄,分外打眼。雕花木窗、大门上方石匾、屋檐行砖走瓦的方式又透露出中式建筑的典雅。
然而,这座重庆开埠早期典型的商号,也和许多众人杂居的老建筑一样,内外破损严重面目全非。二楼中央窗户玻璃不翼而飞,只留下一个大洞。一楼破旧的木门上贴着“室内理发三元”的简易广告,进去是一个简陋的理发店,其中还被隔出一间卧室。破旧的楼梯吱吱作响,其中一级已经缺了大半。
重庆开埠后,白象街在太平门内,靠近官府,被各种买办、商行当作办事处驻地,形成“金融街”,白象街便有了重庆城最早的洋房子。白象街142号汪全泰号见证了这段历史。它于1850年由美国大来公司修建,之后成为汪全泰号的丝绸商铺,如今“汪全泰号”四字匾额依然依稀可辨。
本组稿件由记者 杨娟采写
新公布市级文物
修复后对外开放
本报讯 此次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旧石器时期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包括江北嘴遗址、蔺市遗址等21处古遗址,蹇氏家族墓地等10个古墓葬,龚滩古建筑群、渝中区状元府等60处古建筑,佛图关石刻、七牌坊碑林等10个石窟寺及石刻。最多的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包括立德乐洋行、胡子昂旧居、鹅岭抗战遗址群、广阳岛机场抗战遗址,共89处。
据悉,相关部门将对新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挂牌保护,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起完善的档案。接下来,该修复的修复,会尽快做好保护规划,可利用的经过修复后会对外开放。
人为破坏超过自然破坏
记者从文管部门了解到,在文物保护过程中,人为的破坏甚至超过自然的风化、老朽等因素。如南泉的日本战俘营,竟变成了农家猪圈;较场口的大轰炸惨案遗址,不时有市民随地大小便;李子坝的刘湘公馆更是被人悄悄拆除。
火灾隐患排在威胁文物安全的首位,其次是乱搭乱建、乱拉电线以及乱刻乱画等各种破坏行为,而这类问题在许多被作为住房使用的文物建筑中普遍存在。
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吴涛表示,文物部门提倡“保护性利用”。许多文物建筑风格独特,本身就是一个景观,相关单位、个人可利用其开辟陈列馆、休闲商务会所、动漫创意中心、画廊、咖啡馆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场所,但要坚持“谁使用谁保护”的原则,在发挥其价值的同时投入更多资金对文物进行保护,如南滨路的法国水师兵营的咖啡馆,就是一个保护性利用的成功案例;上海的新天地,也很好地保护了石库门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