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呼伦贝尔:特别的发展特别的美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07日16:31
  提起呼伦贝尔,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绵延到天边的一望无垠的绿。

  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白。

  我们走进的,是冬天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标志性照片里的莫日格勒河,号称“天下第一曲水”。但是,这里的大地线条与历史脉络一样,单纯疏朗。看不到绿林,看不到花影,看不到水流,甚至,看不到泥土。动起来的,除了寥寥的人和车,牛和羊,还有半空中的云烟。

  对我来说,呼伦贝尔,不是个地理概念,也不是个民族概念,而是一种满含敬意和无穷想象的精神大地。我是从蒙古高原走出来的人,草原的深情源源不竭地流进我的血脉,无声无息又无可抗拒。可我从来没有读懂过草原,仿佛茫茫古道听到了一曲天籁,只知奇美,不解妙理。

  甩到我面前的呼伦贝尔,天地悠悠,草原之魂,何处捕捉?

  一、特别的地缘

  我的电脑屏幕上,是一张中国地图。地图里,中国是一个“面”,内蒙古是“面”里的一条粗壮的“线”,呼伦贝尔是“线”上的“点”。视线越过北纬47度,放大这个“点”,那里变成一大片绿色的“海”。

  呼伦贝尔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最美的草原”、“最大的地级城市”、“最大的原始森林”、“最大的陆路口岸”,这几个“中国之最”,让好奇的目光一旦落在此处,久久不忍离去。

  呼伦贝尔市毗邻俄蒙,辐射东北亚,170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眼下,呼伦贝尔正努力加强地缘影响力,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许多企业也以呼伦贝尔为基地,走出去参与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呼伦贝尔还承担着东北及全国的进出口贸易过货。便捷的交通网使呼伦贝尔与东北三省的经济一体化格局愈行愈近。

  与南疆相比,这里没有那些曲曲弯弯的线条;与大西北的边关相比,这里没有那样的浩茫荒瘠。呼伦贝尔这一“北国边关”,没有人们寻常印象中的边塞孤寂。

  早在100年前,东清铁路的列车就奔跑在这片草原上。100年后,这个地级市拥有了两个机场,第一条高速公路绥满国道主干线也已经在建。境内97%的村庄有公路相连。

  有了这些路,草原,还会远吗?

  二、特别的资源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一首曲调悠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展现了呼伦贝尔独特的资源魅力。

  除了区位优势、口岸优势,呼伦贝尔的资源禀赋还包含森林、草原、矿产、水资源等。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呼伦贝尔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倍,煤炭探明储量是东北三省总和的6倍,拥有两亿亩森林,一亿亩草场,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

  森林资源曾经是呼伦贝尔一大宝。在上世纪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大片森林变成了难以流转的“闲置资产”,听起来家底富,用起来手头穷。特别是下辖的牙克石市,以“砍木头”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因此陷入窘境。通过多年的努力,呼伦贝尔重新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经济”,新的支柱产业逐渐形成,城市实现了平稳转型。

  呼伦贝尔的旅游资源实在太丰富了,除了青山绿水大草原,还拥有宝贵的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资源。目前,呼伦贝尔已经推出小少民族儿童合唱《五彩传说》、原生态歌舞诗《天边》、话剧《拓跋鲜卑》、实景演出《成吉思汗》、蒙古古乐演奏《蒙兀室韦》等五张文化名片。机缘不巧,我们没有欣赏到这些名片,但可以想见,捡拾起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碎片,再串联成珠,传扬开来,是多么伟大而艰难的工作。因为史料太少了。纵使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关于呼伦贝尔的记载,也不过是凤毛麟角,令人心酸,不忍翻书。

  个人之见,呼伦贝尔还有一种难得的文化资源——地名。中原风景,大多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字。鲁迅曾经批驳到,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的名目。于是,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井,也成了名胜。再贫陋的县,也会立即变得文气沛然、不必再有长进。蒙古语中的地名,很少有这些秀雅的高帽子,实景实在,有啥叫啥,如:“呼伦贝尔:有水獭的地方”,“海拉尔:长野韭菜的地方”,“巴林:有老虎的地方”。

  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呼伦贝尔的这些地名,正是草原不喜雕琢的野性流露;少了奇巧的文字花样,多了返璞归真的大美。呼伦贝尔下辖的额尔古纳市,有个莫尔道嘎镇,蒙古语的意思是“出发”。相传铁木真到此,顿萌统一蒙古宏愿,于是一声巨吼:莫尔道嘎(蒙古语:骏马出征)!莫尔道嘎由此得名。如此干脆豪气的名字,一如这冬天的呼伦贝尔,呈现出的萧疏淡远,不也如莫尔道嘎一样值得回味吗?

  也许有人会鄙夷,这些粗朴的名字缺了诗意。确实,来呼伦贝尔寻景的人,都想寻蒙古长调般如歌如诗的景,内心中却总忘不了一点儿个人的缠绵悱恻。但那种朦胧惆怅的小情小调,配不上呼伦贝尔的大情大景。席慕容的诗作词、乌兰托嘎谱曲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辞藻和曲调都很质朴,却能叫许多人把不曾踏足的地方,甘愿变成他们心中的故乡,歌者听者都会泪落如雨。真正的诗,就是这样,最善于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呼伦贝尔不缺诗意,如果说关于她的诗词歌赋流传下来得少,那是因为长城内的诗人走不了那么远,瘦管之笔不能触及。

  诗可以不多,歌却不能少。到呼伦贝尔,我们收到的最多的礼物,就是歌。聚会前有歌,散席时有歌,出发前有歌,下马后有歌。有位诗人曾写过,春暖花开的草原,一滴露珠、一朵小花,一块岩石,一粒沙尘,都是歌。

  我没有见到春暖花开,但我还是止不住想象,那时的草原:

  骏马在前 ,美女在后 ,草原情歌 ,夹在中间。

  诗歌在前 ,书画在后 ,呼伦贝尔 ,夹在中间。

  三、特别的民族史

  汽车奔驰在呼伦贝尔的路上,我的思绪常常越过窗外的雪地向远处延展。车里播放着呼伦贝尔的市歌《呼伦贝尔美》,我追寻着一路光影,期待着邂逅千年前的歌声。

  那些被时间之海深埋的民族,在我的叩问中,缓缓抬起了头。

  从公元前200年到清朝,呼伦贝尔草原孕育了北方诸多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匈奴人进入了内蒙古。之后,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走马灯般地进入这个地区。在历史的舞台上,各自演完了自己的戏份后,一个个又转身谢幕,他们有的留下一些历史遗迹,有的连遗迹也没有,仅仅在文献上有一些简单记录。

  公元1世纪,拓拔鲜卑族从这里发祥,入主中原。

  13世纪,成吉思汗在这里踏上征程,统一蒙古。

  蒙古人最明白草原的重要性。元顺帝失掉了大都后,带着残余军队逃到了呼伦贝尔草原。朱元璋也明白草原的重要性,派大将蓝玉追击,一直追到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东北八十里的地方,彻底歼灭了元顺帝的军队,蒙古王朝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杀杀伐伐两千年,纵横驰骋几万里。一个个游牧民族,如掠过大草原的阵阵飓风,其到来和消失有时突然得令人难以理解。但正是这种难以理解,给后人提供了想象空间,包括草原的道路、人群、敖包、寺庙、马头琴、哈达、草木等,构成了今天的人们对草原的诗化意象。

  当然,为呼伦贝尔奉献的民族,不能没有汉族。

  历史上,汉族晚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迁入这个地区。从秦汉时起到元明清各朝代,法律都规定有“流刑”,即百姓犯罪不致处死,可放流徙边;所以,较早出现在呼伦贝尔的汉族人是军队、官员、犯人和匠人。清朝废除森林禁采和封禁垦荒、采矿的政策后,从关内和东北三省流入呼伦贝尔地区的汉族人口大为增加。当然,他们已不再是流放者,而是谋生者。

  历史有时候很幽默,过去流放的土地,如今成了人们向往的美苑。

  不管怎么说,这块在今天版图中一点也不荒凉的土地,创造了一个味道浓重的多民族融和的精神世界。

  四、特别的思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呼伦贝尔几十年的发展,个中甘苦呼伦贝尔人民了然于胸。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呼伦贝尔经济总量一直居内蒙古自治区之首。临近世纪之交,由于内蒙古西部工业基地的崛起,呼伦贝尔让出了“龙头”地位,全区的位次一度降到第六。进入“十一五”后,随着产业架构、开放格局、投资拉动、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逐步突破,尤其是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呼伦贝尔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历史没有回头路可走,草原上有无尽的路,但是哪一条才是最适合呼伦贝尔人民的路呢?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在与媒体团见面会上,阐述了呼伦贝尔的发展理念。其核心,只有7个字,“美丽与发展双赢”。

  没有刻板的口号,没有复杂的逻辑,没有时髦的概念。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用“美丽”这一形容词确定发展战略,这是呼伦贝尔独有的。

  曹征海书记介绍了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具体举措,即“四退四进”。“四进”的产业指煤炭的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口岸贸易、生态旅游;“四退”指退耕、退牧、退伐、退小。

  “有进有退,才是理性发展”,曹征海书记说。蒙古人有血性,但呼伦贝尔要的GDP不是血性的,而是理性的。草原是绿色的,呼伦贝尔的GDP也必然是绿色的。

  “进”是发展,“退”也是发展。这样的思路,独特,从看似千百条路中选出了最正确的路,从貌似无路可走,选出了最具前景的路。

  人给草原以活路,草原给人以出路。久违的天高云阔,久违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重新回来了。

  在“有退有进”思路的引领下,呼伦贝尔“用1%的土地,释放99%的森林草原生态;用仅占国土面积0.5%的工业园区承载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主导经济由资源型向生态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由能耗型向循环型转变的目标,正在实现。

  呼伦贝尔的民生“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中(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较高的收入,有一套舒适的住房,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有一个良好的素质,有一个愉悦的心情),把“给老百姓一个好心情”提到公开的施政目标中,还真要有特别的气魄,因为这个好心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的。这是对百姓长远的承诺。

  离开呼伦贝尔的时候,我又听到了草原的歌,缠绕着每一片雪花,轻抚着每一片枯草,从天地间不经意地流淌出来,不徐不疾,若即若离,这便是蒙古人的风范。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过去是经常的,步入未来是放达的。

  如果有机会再见到曹征海书记,很想问一问,呼伦贝尔长远的思路,有没有受这些悠长的歌的影响呢?

  五、特别的尾声

  在我写此文的时候,天气预报称,呼伦贝尔市连续数天出现零下35℃以下的天气。冬日的风不停地呼呼地掠过银色的草原。

  这样的草原,会使人顿悟,抓住美丽的可贵和不易。这样的草原,使人不能停顿,需不停地奔驰;这样的草原,只会产生站着的强者而不会产生庸者;这样的草原,最具张力与霸气,一旦前进,就不可阻挡。

  我想,我开始读懂真正的草原了。(杨菲)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