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井冈山大学教师学术造假事件调查(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08日08:40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资料图片)

  
  新华社南昌1月7日电(记者沈洋 李兴文)井冈山大学日前对两名在国际学术期刊学术造假的教师开除公职、开除党籍。但是,这一事件并未因为学校快速坚决、果断严厉的处理而结束。两名教师疯狂发表造假文章的动机是什么?这种肆无忌惮的造假行为为何未被学校及时发现?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赴井冈山大学进行了调查。

  短短两年疯狂炮制70篇SCI论文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发表社论,认为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从2006年到2008年在这一刊物发表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的决定。

  《晶体学报》属于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这篇社论一公布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介绍说,SCI是“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是美国科学家创建的一个科学论文资料数据库,收录发表在较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论文的相互引用情况。

  获知两名教师涉嫌学术造假的消息后,井冈山大学立即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并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

  调查组成员、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方小牛告诉记者,调查发现,《晶体学报》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所涉及的70篇文章系钟华一人所为,其中29篇以刘涛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也是钟华代写的。

  调查组介绍,两位当事人的爱人是同乡,平时两家联系密切,一次偶然的机会,钟华的爱人向刘涛的爱人表示可以让钟华帮刘涛发表SCI论文。在得到刘涛的认可后,钟华炮制的29篇署名“刘涛”的论文陆续发表。

  方小牛说,调查组专家分析了钟华发表在《晶体学报,E辑》的文章,认为存在三种情况:一类是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一类是学术不严谨、记录不准确造成的错误;还有一类文章实验数据是真实的。

  12月28日,井冈山大学学术委员会认定钟华、刘涛的学术造假事实,分别属于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的“伪造或篡改数据”“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和“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类型,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根据相关规定,井冈山大学决定对钟华和刘涛作出“撤销造假学术成果、追回奖金、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开除公职、开除党籍等”严厉处罚。

  疯狂学术造假的背后

  井冈山大学认为,两名教师丧失起码的学术道德是发生这起学术造假事件的最重要原因。

  据调查组介绍,钟华和刘涛是学校分别于2004年、2006年引进的硕士,2009年12月15日,钟华获得高等学校副教授专业技术资格,学校没聘其为副教授,目前两人的所聘职务均为讲师,科研任务都不重。

  调查组成员、井冈山大学工学院院长肖冠云说,发生这样的学术造假事件,是年轻教师名利思想作怪。作为年轻教师,钟华和刘涛过于重视名利,导致道德沦陷,丧失了高校教师应有的自律、诚信的品质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据调查组介绍,在被问及为何发这么多文章的问题时,钟华的解释是,自己发现篡改数据能通过《晶体学报,E辑》的自动检测程序,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疯狂地伪造、篡改数据。但校方以经办人出差为由未向记者提供调查组的原始记录和钟华、刘涛本人的情况说明。调查组认为钟华如此造假是因为失去了理智,“走火入魔”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强调,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实事求是,学校对学术造假、篡改数据的行为是十分痛恨的,钟华和刘涛两名教师学术造假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起学术造假的原因并非仅限于此。据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井冈山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试行)》(2007年井冈山学院更名为井冈山大学),凡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同时附加奖励1000元(含网络版)。

  记者在一份被井冈山大学认定为公示版的《2007年论文奖励汇总表》上看到,钟华和刘涛分别有39篇和28篇发表在《晶体学报,E辑》的文章上榜。按照井冈山大学的规定,钟华和刘涛分别可以获得19.5万元和14万元的奖励。

  对此,井冈山大学副校长曾建平解释说,由于2007年学校调整了奖励方法,钟华所有造假论文实际得到的奖励只有3.2万元。而刘涛的专业是控制理论和工程,因论文内容不属于其专业研究范围,按学校规定未予奖励。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记者采取多种办法联系钟华、刘涛,均没有成功。他们到底获得了多少奖励,真正的动机一时无从得知,但自井冈山大学调整论文奖励办法,《晶体学报,E辑》每篇文章又要收150美元的费用后,2008年以来,钟华只在《晶体学报,E辑》发表1篇文章。

  一些高校教师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钟华在《晶体学报,E辑》疯狂炮制论文,“就是奔钱和名去的”。倘若没有学校高额的奖励制度的存在,两位当事人的学术造假行为或许不至于如此疯狂。

  高校鼓励学术研究,奖励科研成果,无疑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这项制度为何会成为学术不端者进行学术造假的诱因呢?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一些高校纷纷把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将其与职称评定、科研经费、职务晋升等挂钩,论文被SCI转载的越多,成就越大。

  业内人士坦言,刘涛作为控制理论和工程专业的教师,与化工领域的科研根本沾不上边,却一年内发表了近30篇晶体结构的文章。对于这种异常现象,井冈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众多资深专家竟然一路绿灯,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杜绝学术造假任重道远

  学术造假浪费了国家科研经费,既无益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还败坏了高校严谨的学术科研风气。为规范学术道德,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从2006年起先后下发了相关文件。但是近年来学术造假行为为何仍时有发生?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邹勇文说,一些高校为追求大学排名,提高学校知名度,单纯追求论文数量,唯“SCI”是从,纷纷出台重奖措施,这些做法客观上诱使一些学术素养不高的教师急功近利,走向极端。

  由于《晶体学报,E辑》刊物被SCI收录,论文发表后还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奖金,因此,这份刊物迅速成了国内一些高校教师学术研究投机取巧的“终南捷径”。2009年12月19日,《晶体学报,E辑》发表钟华、刘涛学术造假的社论后,方舟子专门进行了一次检索,结果发现,这期刊物290篇文章,来自中国大陆的文章就达到134篇。

  方舟子说,现在高校“研而优则仕”,行政化趋向明显。发表论文多,就代表学术成就大,自然得到奖励多,职称晋升快,提拔重用的机会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教师不惜铤而走险,弄虚作假现象层出不穷,由此还衍生出购买者-中介-枪手-出版机构等一条龙的“产业链”。

  张泰城表示,井冈山大学将认真吸取钟华、刘涛学术造假事件的教训,进一步加大对师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对科研工作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再次发生。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江西省人大常委、资深学者温锐说,这一学术造假事件给一些高校浮躁的学术研究氛围再次敲响了警钟。井冈山大学学术打假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学术造假并非个别,如果没有科学的考评体制,高校学术研究不端行为就难以从根本上杜绝。

  专家认为,当前国内一些高校办学纷纷走研究型大学之路,这本无可厚非,但有的高校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特别是SCI论文的数量,偏离了高校“教书育人”这一基本要求,这种做法亟待修正。同时加强教师品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准,也是当务之急。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