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76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息引起多方关注。此前,全疆只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8处,此次申报“国保”的文物数量一举超过了自治区原有的“国保”总数。令大家尤为好奇的是,仅有50多年历史的新疆人民剧场也在此次申报之列。
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主任梁涛。
近现代史迹占四分之一
76处文物申报“国保”,其中仅近现代史迹就有19处,占总量的四分之一。人民剧场和克拉玛依一号油井都在其中。
有关专家解释,过去的文物概念主要指古代文物。现在,我国对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将近现代重要史迹和具有典型特点的代表性建筑、古村落、工业遗产和文化线路都纳入文物保护框架。
新疆人民剧场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且这种风格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全疆十分罕见。此次是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申报“国保”。而克拉玛依一号油井因其见证了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创业,也成为一处重要的工业遗产。此外,建于1934年的哈密民航站旧址、巴州至若羌间的一段废弃的砖砌公路、还有曾作过农八师师部的小李村庄军垦旧址,也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在申报之列。
文物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自然让这份申报名单“扩容”。据了解,“线性遗产”首次进入我区申报名单。哈密地区和昌吉州把境内所有的烽火台连成一线,作为文化线路进行整体申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也将境内呈线性分布的清代卡伦(驿站)连成文化线路,进行申报。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映生辉
鲜为人知的大喀纳斯墓葬群和赛里木湖古墓群也上了我区的申报名录。专家认为:这恰恰体现了此次申报的另一个特点,更注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系。喀纳斯景区和赛里木湖景区是自然遗产,大喀纳斯墓葬群和赛里木湖古墓群属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它们一旦申报“国保”成功,将为两处美景赋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当地的旅游产业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吐鲁番坎儿井已经在几年前成功晋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此次哈密坎儿井再度申报“国保”,专家解释:疆内的坎儿井主要集中在吐鲁番和哈密,在其他地区也有一些,各自都有些不同特点。此举是希望将来获得“国保”殊荣的是“新疆坎儿井”这个群体,可以让新疆所有的坎儿井都受到保护。
一些新发现但未定级的文物也在申报之列。其中有受到广泛关注的“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葬”——“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佛寺遗址——2003年全国考古重大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建立了档案资料,具备了保护条件,因此向国家申报。
新疆岩画众多,两处著名岩画经过清晰的断代后,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也欲冲入“国保”之列。一处是康家石门子岩画,经过专家的进一步研究和论证,将其年代基本定于青铜器晚期;另一处是阿勒泰富蕴县唐巴勒塔斯洞窟彩绘岩画,它是目前疆内罕见的洞穴彩绘岩画,被基本认定为青铜器早期的文化遗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