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低门槛提高参保积极性 60块钱用处大
来源:
人民网
2010年01月15日09:54
“个人交的部分不多”
政府补贴缴费,又补贴养老金
元旦前夕,陕西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山明村的69岁农民苗二虎在专门前来的区工作人员手里,凭着“陈仓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证”,领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的养老金180元。“已经领了两年多了,每个季度一次,雷打不动。”苗二虎兴奋地对记者说。
和苗二虎一样,陈仓区5.3万多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从2007年年底起都有了自己的养老账户。同时,全区已经有24.8万多18周岁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农保”。
2007年6月26日,宝鸡市出台了《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三种相结合的筹资渠道。根据农民选择缴费金额的不同,由市县财政给予至少30元的补贴,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可领取政府财政补贴的60元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金额。
2009年7月,宝鸡市全面推广新农保时,为了降低缴费门槛,将原来的按照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的10%—30%缴费,调整为5%—30%。另外,该《办法》还推出了一种捆绑缴费模式,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只参保不缴费,只要其家庭成员按规定参保缴费,就可直接享受政府60元的养老补贴。
“个人交的部分不多,门槛低。到60岁就受益,而且不再为将来发愁,收益大着呢。”苗二虎对“新农保”这样评价。
“60块钱用处大着呢”
不用朝孩子要钱,活得有自尊
“60块钱能养老吗?”伴随着“新农保”的推行,这样的疑问几乎没有停止过。
“用处大着呢。”阳平镇宝丰村支部书记陈拉富也60多岁了,体会很深,“在我们这儿,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也不过一年给老人二三百块钱。有的人家,为了几百元抚养费闹得家庭不睦。”“这两年好了,大家都欢欢喜喜的。”
“在农村,吃的粮食可以自给,儿孙再给点儿,自己干得动的还能种点儿,吃饭不成问题,就是平时零花钱紧。60块钱买个油、盐、酱、醋啥的足够了,省着点儿花每个月还能买上几包烟抽一抽。不用老伸手朝孩子要了!”
这笔钱对宝丰村66岁的冶勤老人来说更显得重要。冶勤家的地由于村里的工厂发展而被征用,粮食要靠自己买。为了给在外打工的孩子减少负担,他和老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现在好了,起码也算自立了。”他知足地说,“虽然是捆绑缴费,但孩子实际是给自己的将来缴,我们现在领的,都是国家无偿给的。”
两年来,陈仓区的劳动保障部门也在不断回访参保农民,“虽然在目前条件下,养老金有些偏低,但这60块钱让老人活得有自尊了。”陈仓区新农保中心副主任谢岩说。
“实现所有人群全覆盖”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全额补贴
从2007年至今的短短两年时间,陈仓区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75.1%,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待遇人员更高达96.5%。“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农民的农村养老体系是我们一开始就追求的目标。”陈仓区新农保中心主任杨立平告诉记者。
“陈仓区农村的情况差别很大,山区和平原农民收入相差几倍,每年几百元的保险费对山区少数贫困群众来说,仍然很有压力。怎么让这些群众不掉队?同时,可能还有这样一部分农民,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他们希望能多交些保险费,60岁以后能多领些养老金。那么,对于这样的需求,新型农保能不能满足?”杨立平说,“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要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民都纳入保障,并通过与其他社会保障的接轨,实现所有人群的全覆盖。”
2009年7月,陈仓区在降低缴费门槛的同时,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全额补贴。
赤沙镇山明村位于宝鸡市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民2008年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663元。参保门槛降低了,农民只要交80多元就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9年底,全村以128%在全区第一个完成了保费征缴任务。村民朱东成说:“国家的政策这样好,为什么不参加呢?”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