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消费也涉及道德问题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1月17日03:13
  中央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将扩大消费作为2010年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一般说来,消费在主观上是为自己享受,客观上却能活化经济,增进社会福利。可细想起来,消费什么,不消费什么,或大或小都涉及道德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注意。

  尽管2009年是全球经济最为颓废的一年,欧美消费者捂紧了钱袋子,但中国的高档消费呈井喷状,全球1/4的奢侈品被国人收入囊中。Gucci集团行政总裁罗伯特认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2010年杭州国际奢侈品展举行在即,从日前的销售额来看,杭州正在成为继北京和上海之后的“第三奢侈品帝国”。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奢侈品市场未来5年将达到146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

  目前的社会消费已不再局限于生存的物质需求,还包括心理需求。奢侈品除了彰显个人的社会地位、进行炫耀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别的价值倒也罢了,问题是它反倒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奢侈品的背后往往是非法生产、贩运走私、偷窃抢掠以至兵戎相见等血泪交织的悲叹。曾获奥斯卡奖的电影《血钻》以1999年塞拉利昂的内战为背景,揭示了钻石开采引发的悲剧。有趣的是,该片的公映曾一度引起道德恐慌,许多明星对钻石装饰保持着相当的低调,唯恐被记者拍照后背上不道德的恶名。难怪在凤凰卫视的文化学者梁文道看来,买不买钻石至今仍是个道德问题。

  这绝不是故作耸听。追根究底,对野生珍稀动物的猎杀滥捕,把保护动物摆上酒桌宴席,将文物古董窃来盗去,使大排量汽车成为气候隐忧等等,都是奢侈消费惹的祸。

  奢侈消费不但与中国的勤俭传统相悖,也与西方社会新教伦理的节俭与苦行精神不相容。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说,“我只是上帝财产的管理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许多西方富人像卡内基一样,临终前几乎向社会捐出了全部资产,这就是他们“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财富品质。国内许多富豪尤其是财富新贵们,炫耀的是自家面子,抛却的是社会责任,危及的是社会和谐。

  也许有人认为奢侈消费也是消费,同样有利于刺激咱的经济。事实是,在过去两年中,奢侈品消费中的60%购自国外。世界公认的前50位奢侈品品牌中,中国一个也没有。眼看着LV的销售额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我们只能发出一声叹息:财富出国了。

  最近网上有“消费就是爱国”的说法,当看到有人藉此为公款吃喝等铺张浪费行为找理由时,我们就不难理解,如何消费的问题太值得研究了。对经济增长而言,扩大消费的主体是社会大众,住房、食品、医疗、教育等民生需求的市场巨大,无疑是消费的基点;奢侈性消费对经济振兴和国力提升来说弊大于利,按理说是消费的禁点。我们期待更多的社会财富以投资、捐助或救助等形式回馈社会,期待社会消费被纳入道德的视野,促使整个社会适度消费、健康消费,真正让消费刺激经济,繁荣社会。

  姜飞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