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美国纽约欧盟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外,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右二)在会谈结束后离开。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6国的外交官当天在美国纽约就伊朗核问题开始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新华网联合国1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湘江顾震球白洁
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和德国六国代表16日在纽约举行会议,就进一步制裁伊朗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但会议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性意见,距离制裁措施真正出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次会议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一份草案规定的最后期限到期的背景下召开的。这项草案要求伊朗在2009年年底前一次性将大约11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运往俄罗斯进一步提纯,再由法国将其生产成伊朗研究用核反应堆所需核燃料棒。但是,伊朗并没有接受这一期限。
与以往六国就伊朗核问题举行的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显得相当“低调”。会议仅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便匆匆结束。六国代表在会后没有发表共同声明,只是通过主持会议的欧盟官员口头发布了一份简短的会议纪要,重申将继续坚持制裁与接触相结合的双轨策略,但同时表示已开始考虑采取“进一步的适当措施”。
国际观察家认为,所谓“进一步的适当措施”,其实就是新的制裁措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日前表示,六国代表在此次会议中将讨论对伊朗施加何种制裁,以及制裁的程度。她虽没有谈及具体的制裁措施,但表示制裁将针对伊朗政府,特别是对负责实施伊朗核计划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施加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会议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质意义。短短两个多小时的会谈不会就具体制裁措施达成一致,但表明六国已经启动了关于进一步制裁伊朗问题的讨论进程。
欧盟官员在会后对媒体说,会议表明了六国的“团结”。但实际上,六国内部在是否制裁伊朗和制裁的程度上还存在不小分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主制裁伊朗。美国今年年初便开始与欧盟各方进行磋商,协调在进一步制裁伊朗问题上的立场。俄罗斯和中国则在进一步制裁问题上持审慎态度。中国认为制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各方应继续加大外交努力力度,继续坚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在离开会场时对记者说,这次会议没有结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他说,俄罗斯仍然坚持双轨策略,虽然这次主要讨论的是制裁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接触,俄罗斯相信目前仍有时间通过政治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为了终止伊朗的铀浓缩活动,自2006年以来已经通过了三个关于制裁伊朗的决议。这三个决议在对伊朗制裁程度上逐级递增,主要针对的是伊朗的弹道导弹、核计划以及重型武器领域和该国相关人员。
据西方媒体报道,美、英、法、德四国希望在新一轮制裁中把矛头指向伊朗政府的领导层,对伊朗政府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有关人士实行冻结资产和旅行限制,制裁领域还将延伸到伊朗的金融、保险和船运等重点行业。而从历次安理会就制裁伊朗问题进行谈判的过程看,俄罗斯和中国历来不主张制裁过于严厉,认为制裁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尤其是不能影响到伊朗百姓的生活。
由于各国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安理会围绕制裁决议的讨论向来旷日持久,即便能达成一致,最终通过的也往往是一份“缩水”的决议。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核问题非常复杂。不完善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严重的信任危机以及伊朗国内严峻的政治局势等,都是这一问题变得复杂的因素。这一问题绝非通过一个或多个联合国的制裁决议就能彻底解决。事实也证明,安理会以往的制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伊朗的强硬立场。要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关各方进行耐心的谈判和沟通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