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警惕“禁报令”背后的民意堵塞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18日08:09
“禁报令”出台以来,社会各界的议论一刻都没有停止。从乘客到报摊摊主,从网民到媒体,从律师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质疑,或不满,或反思,或建议,或举报。但就在如此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之下,有关部门还是在争议声中“排除万难”,令出如山倒。据报道,近日地铁4号线也接到了关停售报点的通知。至此,“禁报令”已覆盖北京全部地铁线路。
有关部门没有善待公众意见和民意表达,一意孤行。事先没有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仅凭一纸意见函就仓促实施,在程序上有违科学决策的要求,又如何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在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质疑面前,又不给出合理解释,竭力回避正面回应,又如何做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事已至此,人们还在关注,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难道依然是有关部门的“沉默是金”,“禁报令”继续在反对的声浪中岿然不动?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担心和不安,恐怕会比在地铁中买不到心仪的报纸更为深重。因为,这种屏蔽民意的决策和施行,如果得不到反思和校正,就可能成为一扇被恶意打破的“窗户”,将会鼓励更多的权力部门如法炮制,屡破民意之窗,乃至成为习惯,在更大层面上造成公共决策的混乱,在危险的方向上越滑越远。近些年,那些撇开民意“信马由缰”的决策造成严重后果,早已不是新闻。
但我们还不愿相信,这一事件中的逻辑会继续推演到北京市的其他领域。事实和理性告诉我们,在倡导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今日之中国,吸纳民意、倾听民意、尊重民意不只是一种执政管理的理念,而且正通过种种利益博弈、有序表达、良性互动的方式,推动城市管理向依法、民主、科学的方向前进。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进步潮流。正因为如此,在北京,我们看到了公众质疑催生了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首次网上直播;在广州番禺,我们看到了垃圾焚烧厂事件中,当地政府从拒斥民意到与民协商的转变。
温家宝总理16日在北京考察农产品市场和供热公司时,叮嘱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作为一个大城市,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渠道畅通。在总理的语境中,这里的“渠道畅通”固然是指民生物资的货畅其流。但在政府和民众的沟通上,作为我国首善之区的北京,又何尝不需要确保“渠道畅通”?“禁报令”事件中的民意堵塞,值得我们警醒,相关部门更要反躬自省,有所作为。詹勇 (来源:京华时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