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贵:希望能坚持到申请公共租赁房 记者 张路桥 摄 |
李兴勤:希望能申请到一套不需要太大但空间独立、厨卫俱全的房子 记者 梁杰 摄 |
王荣华:希望公共租赁房租金在300元以内 记者 吴珊 摄 |
我们都想有个家 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去年底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住房是现阶段最大的民生问题。在重庆“两会”即将启幕之际,上周从市政府传出利好消息——我市今年将启动公共租赁房建设,未来10年将提供33.5万套公共租赁房,将有效解决“夹心层”“蚁族”们的住房难问题。
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系列报道,首期是调查低收入人群、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民工对住进公共租赁房的诉求。他们对公共租赁房充满了期待,即使面积不大,但也是“一个完美的家”。
低收入者
房租要便宜
有单独厨卫
在主城具有稳定职业和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较低的无房户可申请租住公共租赁房。记者采访发现,这类人群对租住公租房充满期待。
低保户
“只要还活着,一定去申请”
个人档案:张明贵,47岁,家住渝中区领事巷
因为鼻癌癌细胞扩散的缘故,张明贵的双眼从去年初开始就几乎完全失明,看不见任何东西,只能靠拐杖走路。一次失败的婚姻让他目前几乎一无所有,2008年离婚后只好搬回来和80多岁的老母亲挤在一起。
五年前,张明贵还是两家贸易公司的法人代表,当时他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能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哪怕是一室一厅也好。可就在他踌躇满志谋划未来时,张明贵被查出患上了鼻癌,尔后开始和妻子闹纠纷,不久他搬离岳父家,前年和妻子离婚,从此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只好和80多岁的母亲挤在一套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老式民房里。目前,张明贵每月几百元的低保还不够他买药,其他一切开支都是靠母亲的退休金。为此,张明贵认为拖累母亲多年,曾有轻生的想法,幸好被母亲发现劝阻。
政府开建公共租赁房的消息传到张明贵耳朵里,张明贵很兴奋,“这是天大的好事,也是政府办的一件实事,我举双手赞成!”张明贵还写了几句打油诗,表达对政府开建公共租赁房的感激之情,希望自己能坚持到那一天,“到时只要我还活着,一定要去报名申请”。
老母亲看到儿子有了希望,趁机鼓励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力争在第一批公共租赁房上市时可以去申请,“哪怕是住上几天,也可以满足他能住上新房的心愿。”
交通
志愿者
“想租交通方便的公租房”
个人档案:王青林,28岁,
28岁的王青林在交警队当交通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就得和民警一起在人和转盘疏导交通,由于自己租的房子距离交警支队有三四公里,每天他都要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到单位上班。王青林说,自己干过保安,做过快递员,最终考进了现在的单位做了交通志愿者,自己每月工资只有千余元,却要花300元在鸳鸯镇附近租了一个单间房子,虽说房子设施还齐全,但就是路程太远,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出发到单位上班。
听到市政府今年开建公共租赁房的消息,王青林很兴奋,他希望能在交通方便的地段租到公共租赁房,这样上班就更方便了。
家政公司员工
“有单独厨房和厕所就行”
个人档案:吴雪,24岁,老家在秀山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吴雪,24岁的她老家在秀山,来主城已有两年半了。一身红色的装扮显得十分喜庆,就在一个月前吴雪和老公才举办完婚礼,作为新婚妻子,吴雪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她称,老公是来自贵州的一名技术工人,每天都会到家政公司来接自己下班。
两人已经在黄桷园片区租住了两年,150元的房租加上水、电、气费,一个月下来二人大概要支付将近两百元的房屋开销。面对这间也只有十余平米的出租房,吴雪表示,价格是他们能够接受的首要条件,尽管没有厨房和厕所,但是正常的生活起居还是能基本保证。
“我希望的居住条件就是单间配套,能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交通要方便和周围治安比较安全。”这就是吴雪对公共租赁房的期待。
茶楼
服务员
“房租要合理、通风要好”
个人档案:甘丽,23岁,四川广安人
昨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加州车站旁的一家茶楼见到了当服务员的甘丽,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四川广安人,今年23岁,来重庆已经有3年时间,曾在一家会所当收银员,先后有两次租房的经历。
目前,甘丽和一名女同事住在一起。记者在她们的租住屋看到,房间面积仅十余平方米,灯光显得十分灰暗,靠左墙位置摆放了两张单人床(上下铺),在床尾处摆放了一台电视机,靠右墙位置摆放了一个简易的茶几。“合租一个月150元,除了要和别人共用厨房和厕所不是很方便以外,价格还比较容易接受。”甘丽说。当记者问及什么样的租房条件比较理想时,甘丽表示,房租要合理、通风要好。
大学毕业生
存款跑不赢高房价
渴望拥有独立空间
主城开建租金只要6折的公共租赁房,打动了不少具备申请资格,刚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心思。昨日,记者采访了月收入分别在1000元段、2000元段及3000元段的大学毕业生,租金低廉、交通便利、空间独立是他们对新建公共租赁房最大的期望。
月收入
1000元
“房租减少,可多吃几次红烧肉”
个人档案:郑俊杰,永川一高校毕业生
去年7月,郑俊杰从永川一高校毕业后选择了在主城打拼。对于刚毕业的他来说,租房子成了最大的负担。
毕业后不久,郑俊杰就在本市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一份见习的岗位,工作地点位于大坪高九路,在半年的见习期里他每月的工资只有1000元。为了节省开支,郑俊杰和另外两位外地同学在上清寺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家电齐全,一季度租金3300元,水电费另外结算。
已经上班四个月的郑俊杰,现在每天都在精打细算过日子。他算了一本账。首先,房租三人摊下来,每人每月要分担370多元;水电费每人每月要几十元,还不包括使用空调等高功率电器。其次,每天的生活费,早饭最少2元,来回车费2元,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外吃,最少10元。一天最少也得14元。再加上交通费用,一个月下来基本没有了节余。郑俊杰苦涩地笑笑,“幸好还没耍女朋友,不然这点钱连自己养活都难,哪里还有钱出去消费其他哟!”
郑俊杰说,他几天前从报纸上得知我市将建公共租赁房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不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申请资格,而且租金可以打6折,“节约的房租费对于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以后每月就可以多吃几次红烧肉了。”
月收入
1400元
“不需要太大,但要有独立空间”
个人档案:李兴勤,毕业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从谢家湾立交桥附近支马路穿行20米,来到了文化七村4号——一栋老旧的9层楼房。去年毕业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的李兴勤,与两位同事合租了这栋楼的9-3号房屋。楼道两旁泛黄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布满“通下水道、开锁”一类的牛皮癣广告。屋子不大,两室一厅,只有40平米左右。
灶台被安置于客厅,客厅的尽头是李兴勤的卧室,卧室内摆放了一张床后,基本上就只剩下一条容人行走的狭小过道。李兴勤的卧室内还有一扇门,打开门进去,就是两个同事居住的卧室。“没有地方放衣柜,我把衣服全部放在床底。”李兴勤坐在床沿不停的摆弄着钥匙链,显得有些拘束。
李兴勤在房屋中介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400元。“以前租房每月花费350元,现在搬来与同事合租,我只用付200元,能节省下150元。”李兴勤腼腆笑着。每天车费加生活费要五六百元,再加上房租和一些零碎花费……参加工作半年来,李兴勤一件新衣服都未添置过。
“现在合租在一起,做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到合租者的感受。”在谈到公共租赁房时,李兴勤数次用到了“期待”这个词。她期待这批6折租金的公租房尽快建成,期待能申请到一套不需要太大但空间独立、厨卫俱全的房子。
月收入
2000元
“能洗热水澡、上网,我就满足了”
个人档案:周炜,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2009届毕业生
周炜是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2009届毕业生,目前在大学城惠普(重庆)公司工作,月收入2000元左右。
从沙坪坝半月楼的沙区工商所巷子往左走,有一个叫书香之家的小区。周炜和他的同学就租住在这里。小区修建时间不长,中庭里的绿化树还没有一人高。“房子算中档装修,家电齐全,网速特别快,房租每个月900元。”周炜说,小区楼下就是公交车站,有3路车直达大学城。“从各方面看,租金还是挺便宜,但小区旁边就是杨公桥立交,与内环快速路的直线距离不足200米。白天灰尘大不敢开窗户,夜深了又尽是2吨以上的大卡车呼啸而过,要想睡觉,更不敢开窗户。”
要是换个环境好的地方,房租价格自然就贵了。“我每个月都是月光族。要是房租负担加重了,根本无法承受。”周炜告诉记者,房租占了他月收入的1/4,剩下的钱只够日常开销,偶尔遇到婚丧嫁娶等人情,钱就不够用了。“以我现在的工资就别说买房子了。一套总价20万的小户型,首付也得四五万,我至少要不吃不喝工作2年。就是有了首付,月供也让我伤脑筋了。”他称自己是标准的“夹心层”。
周炜说,如果公租房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没有什么噪音污染,他会第一个申请报名。他认为,每套房子的套内面积在50平方米或以上,租赁户少于3人比较合适。“能洗热水澡,偶尔煮个方便面,还能上网打游戏,我就满足了,租金最好能在400元左右。”
月收入
3000元
“想按揭买房,存款却跑不赢房价”
个人档案:雷祖波,重庆工商大学2008届毕业生
老家在奉节,2008年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的雷祖波找到一份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每天奔波往返于四公里和上清寺之间。
雷祖波和一名大学同学合租的老式楼位于四公里重庆教育学院旁边,没有电梯。“房子虽然老了一点,但是安静,租金每月700元。”雷祖波在上清寺一家杂志社任编辑,每个月3000元左右。“去年上半年,卡里有点积蓄,想按揭套小户型。”雷祖波说,当他找父母借钱凑够首付的时候,房价已经涨了,“我的存款怎么也跑不赢房价”。
在雷祖波看来,如果重庆有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公租房”,那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别的不说,至少周边交通环境不会太差,并且一栋楼都是才出校门的大学生,住着也放心。况且,如果今后的公租房按照区域划分建设,那供我们选择的房子就很多了,总可以找到离自己单位近的好房子嘛。”雷祖波很看好重庆年内要开建公共租赁房,不过考虑到生活隐私,他理想中的公租房应该一套就一间,一个人住,20平方米左右,有简单的厨房浴室配套就足够了,租金在500元以内。
农民工
不求房间大
只要功能全
记者还深入主城区农民工居住较集中的地方,选择“80”后、“70”后、“60”后的农民工,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对公共租赁房的期盼。
“80”后
“八年搬了十多次家”
个人档案:王荣华,贵州人
今年24岁的王荣华,贵州人,在重庆打工8年,在凤鸣山修理厂做修理工。在这8年里,让他最烦恼的就是搬家。昨日,记者走进王荣华在沙区覃家岗镇新桥村租住的面积约15平方米的房间,阳台被隔成厨房和卫生间,王荣华怀孕8个月的妻子正在卧室里的大脚盆里洗衣服。王荣华介绍,这个房间的租金每月150元,这栋5层小楼全部是这样的格局,30多个房间,专门用于出租。
王荣华从16岁来重庆学习修车,开始了打工生涯。他说,在这8年里,由于收入有限,只能租房居住,平均半年就要搬一次家,至今搬家十多次,在江北、南岸、沙坪坝等多个区域居住。如今在新桥村居住了半年多了,却又要面临拆迁,最迟春节后又要四处寻找新的住处。
对于寻找住房,王荣华说了唯一的标准——月租不超过300元。但是这样价格的住房一般都只能在“棚户区”或者“城中村”这样的区域可以租到,而这些区域随时面临拆迁,所以也导致了他经常搬家。
“要养家糊口,也只能选择这样的条件。”王荣华说,“像我们这样的打工仔,奢望不大,希望公共租赁房有30平方米,有厨房、厕所,租金在300元以内”。
“70”后
“申请成功将马上结婚”
个人档案:周远飞,饮料推销员
虽然在城里跑饮料推销已有15年了,但身为“70”后的周远飞还是没有攒足买房交首付的钱,能有一套新房的愿望一次次被推迟。
“像我们这种打工的,最现实的就是住房!”周远飞说,他和女朋友谈恋爱都有10年了,一直是住在和朋友合租的房子里,很不方便。去年底这对大龄青年开始商量结婚大事,但房子的事情成了最大的障碍。市政府将推出公共租赁房的消息让周远飞很兴奋,他说自己的工作稳定但收入一直偏低,符合规定的低收入群体,是可以去申请公共租赁房的。按照周远飞的打算,要是今年能建好第一批,他就会去申请,要是申请成功了,他将马上结婚。
“60”后
“要求不高,能住就行”
个人档案:石毓荣,建筑工人
17日中午,记者路经歇台子地铁施工点,一群工人戴着安全帽准备上班了。他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塑料筒靴,满脸的灰尘让他们的模样有些模糊。大家站在工地旁边讨论春节回家的事情,都充满了期待,不时传来一阵笑声。
建筑工人石毓荣是来自四川雅安的农民工,他告诉记者,今年40岁的他在重庆做建筑工已经20多年了,老婆和孩子都在农村老家。“今年只回老家看过他们一回,过年回去,娃儿肯定又长高一截了。”说起家里的老婆和娃儿,石毓荣显得有些激动。
据了解,石毓荣现在和工友们住在一起,记者提出想到他们的宿舍看一看,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一个女孩子,我怕你去了被熏倒。”最后,记者还是走进了他们的宿舍,原来,他们14个工人住在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层楼一个公共厕所。由于是集体宿舍,脏衣服脏袜子熏得一个屋子全是臭味。
石毓荣说,有钱的工人都自己出去租条件好一点的房子,但是他一个月累死累活最多也就2000元收入,要寄回老家供娃儿读书,拿钱出来租房子,他舍不得。他希望政府建租赁房考虑建筑农民工,要求不高,能住就可以,20多平方米,月租能在300元左右。
本版稿件由记者郑军 邱竹 童江华 叶惠娟 吴光亮 廖娴雅 采写
评论
公共租赁房,不只是安身地
■张浩
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城市低收入者、已成城市重要分子的农民工,已是整个社会构造根基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有梦想,有憧憬,在奋斗,努力地在城市中寻找着坐标,“安放”着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在这个“安放”的过程中,他们迸发智慧、创造财富,推动着社会经济大步前进。
但是,他们处于“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状态,在“吃、穿、住、行”四大必需之间,“住”,是他们心口最沉重的痛。作为社会的“夹心层”,他们既不符合买经济适用房条件,也无力购买商品房,置身于市场和政府保障之间的空白地带。这个“空白”,如果只用市场之手来填补,将会产生更大的“空白”。这个“空白”太大,不仅让他们难以安身立命,而且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掣肘。
这一问题,国家早已看到。去年3月,城乡建设部提出了“要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的命题。对于这一命题的行动,此前已经有地方开始试点,重庆作为先行城市之一,则大手笔地进行了规划:10年在主城推出2000万平方米的保障量。
在这个大手笔的规划下,我们有理由设想这样的场景:现在像“蚁族”一样生活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将有地方安放自己的青春,在这个城市里微笑着前行;在这个城市里的来自农村的奋斗者,将可以告别脏、乱、差,有个舒适的“窝”消解他们的疲惫,一样微笑着去工地、去工厂挥洒他们的汗水。更重要的是,公共租赁房实际上也是通过社会保障的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和平抑的手段。不仅可以保障“夹心层”这一社会根基之一的基本需求,而且通过政府的扶持,让这个群体在一定的时间里有更大的机会“孵化”成新的购买力,使社会体系和结构能够良性循环。
因此,公共租赁房不仅仅是“夹心层”人群的安身地,还是社会良性运转的一剂“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