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本部队的“非物质遗产”
来源:
解放军报
2010年01月19日06:46
一个老兵退役走了,他把自己的“技术绝活”整理成“传宝博客”留给部队,成为战友们练兵习武的宝典。
就一支部队而言,除了武器装备等有形的东西之外,还有一笔属于技术层面上、直接产生于军事实践中的“非物质遗产”。这些“非物质遗产”,是团队或者个人在长期的战争和军事训练中,所积累和形成的经验、技能、本领及战术战法谋略等。这些无形的财富,我们平时“看”不见,但却能感受得到,部队训练打仗更是离不开。
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有些团队善夜战,有些善打穿插,有些善打援——这些各具特点、身经百战的英雄团队,能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传承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非物质遗产”。时代发展到今天,“非物质遗产”更多依托单兵而存在——能飞“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能排除坦克各种故障的“大拿”、舰艇上精通多个专业的“通才”,等等。随着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身怀绝技的能人,他们与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跃升息息相关。人和武器装备是部队战斗力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依附于人而存在的技术、本领甚至是绝活来决定的。不难想像,一支由飞机大炮、军舰坦克、导弹战车组成的现代化部队,没有一批技术能手,是无法运转好的,也谈不上形成战斗力。
“非物质遗产”既有生命力强的一面,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基本上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大多是以口传心授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而得以延续。当然,现在也有些身怀“绝技”的老兵通过博客、笔记等文字形式传承绝活,但要完整地传承仅仅靠文字是不够的。“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一旦出现断裂,后续者要再修复起来就得从零开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兵年年都要走一些,各军兵种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岗位也得新陈代谢,传承好他们的技艺和绝活,是部队现代化建设留给我们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一支部队战斗力的提高,需要一茬又一茬官兵共同努力和传承才能实现。努力提高我军的核心军事能力,不能在“修复—断裂—修复”的循环中完成,而应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地朝前跃升。关系到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非物质遗产”,应在每一茬官兵手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传承“非物质遗产”的实践中,我们鼓励老兵们离开部队时,把好的经验通过文字的形式留下来。但是,光靠觉悟不行,还得靠制度。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能在传承“非物质遗产”中提升我军核心军事能力,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