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救援队员向中国遇难者遗体默哀闫嵩摄 中国国际救援队海地救援工作小结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7.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发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周边人口较密集的区域,造成了大量的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根据上级通知,团救援队抽组24人,由刘向阳队长带队,携带救援物资器材,搜救犬3条,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执行地震救援任务。
救援队到达太子港后,按照提前的分工和部署,迅速展开救援工作,经过60多小时的连续作业,终于完成我方参会人员所在会议室全体遇难人员遗体的挖掘工作,不仅成功挖掘出我方遇难人员遗体8具,而且还挖掘出包括"联海团"特别代表安纳比(HediAnnabi)在内的共4具联合国参会人员遗体,加上此前1时许发现的在其他房间工作的执行助理安德鲁的遗体,此次搜救工作,救援队共搜寻和挖掘遗体13具。
一是深入领会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救援队临出发前,军区刘副参谋长、集团军王军长分别对此次救援行动做出了重要指示,同时,集团军吴政委、王洪国团长、王华林政委在队伍到达受灾国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接到上级指示和要求后,救援队员统一传达,集中组织学习,利用救援休息时间,认真分析和领会各级领导的知识和要求,真正做到了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精益求精,为国争光。
二是加强组织指挥提高作业效率。这次救援行动与往次不同,救援队员肩负着国人的嘱托和期盼。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救援队在下飞机后迅速派出一支12人的先遣队,争取第一时间抢救被压埋的中国人。在经过整整两天的搜索和破拆,最后终于将压埋区域准确定位,经过救援队员连续60小时的连续作业,于当地时间1月16日15时00分,在"联海团"总部大楼403会议室将8名中国遇难者遗体全部挖掘出来,并转交国家公安部,具体为:1月16日3时30分,王树林,中国籍,公安部装财局调研员;1月16日7时12分,钟荐勤,中国籍,维和防暴警察队队员;1月16日11时7分,李钦,中国籍,维和防暴警察队政委;1月16日11时35分,郭宝山,中国籍,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1月16日11时58分,和志虹,中国籍,维和防暴警察队队员;1月16日12时03分,李晓明,中国籍,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处长;1月16日14时58分,赵化宇,中国籍,维和民事警队队长;1月16日15时,朱晓平,中国籍,公安部装财局局长。同时,在1月15日12时00分、16日1时00分、13时35分、13时45分、14时20分,分别将"联海团"行政事务主官伍德维奇、执行助理安德鲁、"联海团"维和警察事务副总监道格拉斯、"联海团"副特别代表哥斯塔和"联海团"特别代表安纳比5人遗体挖掘出来。此次"联海团"总部大楼救援任务,救援队克服了交通、设备、天气等各种困难,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连续作战三天两夜,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这是救援队首次面临如此艰巨的遗体挖掘任务,且成功完整的挖掘出所有遇难者遗体。在救援过程中,面临层层堆起的废墟,面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救援队员们毫不泄气,充满精力,指挥员情况判断准确,救援队员奋力团结协作,轮番作业,最终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三是积极协调配合搞好后勤保障。飞机到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后,由于当地情况混乱,无法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同时,太子港机场处于中断状态,救援队员亲手将15吨救援物资及装备利用6小时的时间,从飞机上自行卸载下来,并通过协调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将救援物资装备运往救援队基地(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区)。到达防暴队营区后,在地震局的安排下,救援队搜救3组迅速完成9顶工作、生活帐篷,2顶医疗网架帐篷的搭建,对15吨物资器材进行装卸分类,同时,对营区基地的各项保障进行完善。利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将救援基地搭建完毕。确实做到了前方冲锋在前,后方保障当先的优良传统。
下步,我们将按照各级领导和联合国指挥协调中心的指示和要求,继续做好海地救援工作,并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闫嵩
2010年1月16日晚20时32分于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区
疲劳的救援队员
刚刚挖掘出中国遇难者遗体
1月17日,一名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员在海地太子港为地震受伤人员换药。当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继续在太子港进行医疗服务,他们深入灾民集中居住区为受伤人员诊治换药和进行卫生防疫工作。新华社记者袁满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7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抵达太子港展开救援工作表示感谢。
2010年1月16日,在海地太子港,一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倒塌大楼现场手持“战友!我们接您回家!”的标语。摄影:新华社记者邢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