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1月信贷超车罚单: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对待”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1月20日04:58

  陈昆才

  1月信贷超车罚单: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对待”

  银行上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将出现“差别对待”。

  “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大小银行之间,有的银行还将按照比同业更高的比率缴存准备金,期限是3个月。”1月19日,某商业银行相关人士称,是否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则主要与该行1月份的信贷表现挂钩,“3个月内如果信贷投放节奏均衡,(准备金率)回归正常水平”。

  1月18日起,央行正式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按照惯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缴款将在本月20日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中,大型银行将按照16.0%的比率要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中小银行(不含农信社)则为14.0%。

  至于哪些银行在被“差别对待”之列,业内人士均讳莫如深。

  一位大型银行人士推测,中小银行被“差别对待”的可能性大些。他的理由是,在1月份前5个工作日的新增贷款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占比不到50%;而1月12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发布后,“觉悟更高的”大行反应很快,投放节奏相对均衡。

  当日,工行办公室回应本报记者咨询时称,“没听说这消息”。而建行一位内部人士则表示,该行未被“差别对待”。

  中信银行董秘罗焱表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各家银行的要求是一致的,该行也会遵循0.5%的比率上调;至于超额准备金方面尚未收到央行的额外规定和指示。

  1月19日,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上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

  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对待”

  “(1月份)贷款增的实在太多了。”1月19日,某商业银行人士直言。

  1月19日,国信证券一项预测显示,一季度月增贷款为1.2万亿元。而业内人士估计,1月份的前20天,新增贷款的规模约为1万亿元,这还不包括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新增规模。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今年1月份的信贷增量可能超过去年同期的1.62万亿元。

  未经证实的说法显示,1月4日至8日,一周的新增贷款规模高达6000亿元。根据惯例,商业银行每周需要上报信贷数据。此后,央行于1月12日“意外”宣布,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显然,在出台上述政策时,央行已清楚知道元旦放假后第一周的信贷投放情况。因此这一政策被视为“警示”信号。据媒体报道,央行内部曾有建议,通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信贷投放。

  1月18日,正式执行新的存款准备金率,大行16%、中小银行14%。本报记者从商业银行渠道获悉,部分银行将按照更高的比率缴存准备金,期限为3个月。前述商业银行人士解释说,比如一家银行为中小银行,本应执行14%的准备金率,但如果贷款增速过快,投放节奏不均衡,则此次实际执行的准备金率可能超过14%。

  “这一做法类似于定向票据,是比较严厉的措施之一。3个月为观察期,如果期间信贷投放节奏均衡,准备金率回归正常水平。”上述商业银行人士续称。

  1月新增隐情:

  “出表”信贷回归压力

  “我们还在愁着如何投放贷款,怎么整个银行业会新增这么多贷款?”1月19日,一家大行人士苦笑道。

  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问题的核心在于2009年少数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转让的方式,将原本属于资产负债表内的信贷资产,转出表外,从而未被统计到信贷增量之中。“但今年1月份,这些去年从表内转出的贷款开始陆续到期,需要重新回到转出银行的手中,而且到期量很大。”一家商业银行投行部人士称,实际上这些银行1月份真实的新增贷款并不多。

  原本转出的贷款,为何又会重新回到“表内”呢?

  上述商业银行投行部人士称,这些信贷资产属于两家银行机构之间的“双买断”,并不符合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让的条件。变通的做法是,两家机构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安排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正因为如此,一些信贷资产在到期后,需要由转出银行回购,此时银行可以继续选择转出或回到“表内”。而回到“表内”则会增加自己的贷款规模。

  而如今,“双买断”的违规路径已被封堵。

  2009年末,监管部门发出《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文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应严格遵守资产转让真实性原则。转出方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完全转移给转入方后,方可将信贷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转入方应同时将信贷资产作为自己的表内资产进行管理;转出方和转入方应做到衔接一致,相关风险承担在任何时点上均不得落空,转入方应按照相应权重计算风险资产,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

  前述银行投行部人士称,少数银行正是遇到这种“双买断”的后遗症,监管部门把几条“出表”的路径都堵上了,而且要求清理。正所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信贷结构尤为关键

  1月19日上午,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温家宝指出,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第一项为“加强形势分析,搞好宏观调控”。

  温家宝要求,充分考虑去年同期基数影响,加强对主要指标的环比分析,密切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准确判断形势,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落实和完善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各项工作。

  多位银行人士称,优化信贷结构就是要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等领域,这也是央行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央行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

  前述商业银行人士称,对于投放节奏均衡的要求,各家银行自己的理解是今年要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1月份也是如此,超过去年同期的部分,要在1月份剩下的时间内压回去”。而压缩的办法也很简单,只要不投放新的贷款,在到期贷款因素的作用下,贷款规模自然会下降。

  不过,也有银行人士担忧,此举可能引发新的风险。

  长期以来,中国间接融资占比较高,并存在“短借长用”的问题。在贷款到期时,企业往往是先行偿还,然后再向银行续贷,如此进行滚动,解决企业长期资金需求。

  “令人担心是,如果压缩新增贷款,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企业在贷款到期时,索性不偿还贷款。因为企业担心,一旦偿还后续又贷不到款,资金链会产生危机,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前述商业银行人士直言。

  此外,据银行业内人士反映,从1月份的信贷投放情况来看,部分银行的票据融资又开始冒头,目的是抢占信贷规模。历史经验显示,2009年1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占比38.5%。

  近日,少数银行暂停票据贴现业务,也是出于控制新增贷款规模考虑。

  而19日国务院会议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也令一些商业银行对新增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感到担忧。

  当前,“如果银行还在继续增加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一旦措施出台,将会增加银行的此类贷款风险。”前述商业银行人士直言。

  (本报记者史进峰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黄成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