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奥巴马执政一年对外政策引热议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20日14:42
  前任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单边主义路线,致使美国一度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境地。因此,奥巴马在一年前打着“变革”旗帜入主白宫,先后推出了“巧实力”、“伸手外交”等新名词,使用多种手段来修复美国的国际形象。时值美国现政府执政一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及美国国内对其过去一年来的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1月20日是美国现政府执政一周年,奥巴马总统在一次演讲中自我评价说,“当初的承诺尚未完全兑现”,而国际社会对于美国一年来的对外政策也众说纷纭。

  以“巧实力”处理大国关系

  美欧关系与欧洲人聊起美国总统奥巴马,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倾听者”与“实用主义”。与其前任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相比,奥巴马在上任之初访问欧洲时,曾做出“倾听者”的低调姿态,赢得了一部分欧洲人的好感。但他随后的一些举动,却似乎并不能让欧洲人满意。气候问题是个明显例子,将外交重点转向亚洲与中东,是另一个例子。于是,“实用主义”又成了欧洲人谈论奥巴马的另一个关键词。他们意识到,奥巴马毕竟要首先服务于本国利益,金融危机、医疗改革等等,美国国内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奥巴马操心,跨大西洋关系只能退居其次。按照德国慕尼黑大学应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瓦纳·威登费尔德的说法,奥巴马时代的跨大西洋关系已转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美欧之间仍有共同价值观,对于全球秩序仍持相同看法,但在现实政治方面却无法“真正团结”。

  而在美国方面,则将一年来的美欧关系评价为“回暖”。以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北约峰会、欧美峰会等为契机,奥巴马利用各种场合努力使一度冷淡的美欧关系全面回暖。奥巴马高调突显美欧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合作”,进而通过美欧之间的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在多个重大问题上尽力与“老朋友”保持协调一致。此外,因对在欧洲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进行调整,一度引起波兰、捷克等“新欧洲”国家的疑虑,奥巴马对此也大力安抚。但美国国内一些人批评说,奥巴马的新战略需要“新朋友”,这种倾斜难免会以牺牲“老朋友”为代价。

  美俄关系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理事会主席卡拉加诺夫近日在《俄罗斯报》撰文指出,俄美关系“在狭小的范围内继续改善”,主要表现为俄美双方不再是俄罗斯单方面作出较大的让步,而是开始谋求互利。不过这种改善并不稳定,还会受到美国国内形势的影响。卡拉加诺夫认为,俄罗斯有必要在战略层面拉近同美国的关系,两国将签署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并有可能启动关于削减战术核武器的谈判,而俄罗斯提出关于构建新的欧洲安全体系的设想,也需要美国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俄罗斯人认为俄美关系“并没有改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美关系“重启”并没有触及两国关系最主要的问题,即美国虽然暂停了北约东扩,但并不承认俄在原苏联地区谋求安全利益的权利,并且北约的东扩进程随时可能取得突破,这并不利于在北约同俄罗斯之间建立信任。

  美国政府则把“重启”美俄关系作为奥巴马走活全球外交战略这盘棋的重要一步。在部署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利益等方面,美俄有着深刻分歧。但奥巴马通过调整部署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寻求俄罗斯在阿富汗等问题上的支持等举措尽力与俄罗斯求同存异,并以“无核世界”的主张为基调,积极与俄罗斯谈判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的后续法律文件。“重启”后的美俄关系出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有分析人士认为,美俄之间的根本性分歧依然没有解决,这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后续法律文件的出炉一再被推迟可窥一斑。两国间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又存在深刻的战略冲突,美俄关系合作中有矛盾、较量中有妥协的态势仍将继续,既合作妥协、又摩擦斗争的基本框架亦将继续。

  美印关系印度《先锋报》19日的一篇评论文章称,过去的一年是印美关系的“好年头”。文章说,高层交往频繁是过去一年印美外交的最显著特点,包括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印,印度总理辛格访美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向一个高点。此外,奥巴马还接受了辛格的邀请,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日前也对媒体表示,两国在过去一年有很多共同点,特别是都在第一时间重申了两国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政府至今仍未给出一份完整明确的对印关系政策,而一直以来,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更多军事合作及经济援助以支持反恐,这也让印度政府有所警惕。还有关核不扩散问题的谈判等,都让人对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所担忧。

  美国舆论则认为,美印关系在过去一年里呈现“低开高走”的势头。由于忙于应对阿富汗战争和其他热点问题,使得美印关系一度疏远,但随着美国阿富汗新战略的施行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突出,美国于去年下半年高调强调美印关系的重要性,称印度是美国“不可或缺”的伙伴,美印两国加强合作有助于世界的安全与繁荣;称美印关系是21世纪“决定性的关系”之一,美国政府把印度看作是一个关键伙伴,在应对南亚地区恐怖和极端主义、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动经济复苏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对印关系的战略思考中既有地区因素,也有全球视野。在阿富汗问题上,印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牵制因素。在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印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因素。但在所有这些问题中,都有一个微妙平衡的问题。

  美日关系日本舆论认为,冲绳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是当前日美关系的最大难题,因此日美同盟存在着“阴影”,甚至有人评论两国关系陷入了“危机”。现实情况是冷战早已结束,但70%以上的驻日美军基地集中在冲绳,巨大的负担被强加于冲绳县民。不过一些日本人士认为,不应一味地煽动“日美同盟出现危机”的论调,而是必须重新探究是否真有必要新建旨在“维持遏制力”的大型军事设施。

  对美国政府来说,美日关系也确实是一个“挑战”。自奥巴马执政以来,其亚太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立足于保持与日本的传统盟友关系,然而,日本政局的变化则为美日关系现状与发展带来了微妙的挑战,在变化了的形势下稳住并调整与日本的关系便成为奥巴马亚太战略的重要挑战。奥巴马首访亚洲的第一站选在日本便出于其应对这一挑战的战略考虑。而美国也强调美日关系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节点。在此期间,美国表现出相当审慎的应对态势,其特点是以奥巴马访日和《日美安保条约》修订50周年等为契机,高调强调美日间“传统友谊与合作历史”,淡化普天间空军基地搬迁、日本停止向美舰只供油等现实分歧。在承认双方有分歧的前提下,又表示希望以一种“建设性、坦率和尊重”的方式处理这些分歧。

  “伸手外交”遭遇棘手问题

  朝核问题有评论人士指出,朝鲜半岛核问题对执政一年的美国政府来说,“不仅是一大难题,更颇具云谲波诡的特质”。奥巴马执政之初,几乎在所有热点问题上均摆出和解的架势,强调“全面接触”,独在朝核问题上表态十分强硬。朝鲜以核试、发射导弹等作为回应后,美国一再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施行更为严厉的制裁。这一硬碰硬的僵局持续了很长时间。

  然而,以朝鲜释放两名美国记者为转机,美朝关系发生微妙松动。继双方官员在美国进行接触之后,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博斯沃思实现访朝,据称此行中转交了奥巴马总统的一封信,这表明奥巴马的“全面接触”战略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

  美朝关系目前仍在讨价还价的博弈之中。但在奥巴马的全球外交大盘中,朝核问题显得更有时间进行周旋,也因此对于朝鲜时不时做出的所谓“挑衅性”举动的回应显得更为审慎。

  伊核问题美国舆论认为,伊朗核问题在奥巴马的全球外交战略中“处于极为紧迫、重要的地位”。然而,奥巴马上任一年来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的轨迹与其处理朝核问题恰成鲜明对比。去年上任之初,奥巴马对伊朗屡屡释放和解信息,希图“动之以情”。然而,伊朗方面显得更为冷静,直指奥巴马的变化只是“战术性”的,其实质并未改变。

  但以伊朗总统大选为转机,在国内政治和严峻现实的压力之下,奥巴马近期对伊朗态度有所强硬,可依旧是有限度的,那就是对话的大门始终没有关闭,即实行所谓“双轨战略”。在伊朗对去年年底回应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建议“最后期限”表示蔑视,并不断以新建议将球踢回美国一边的情形下,奥巴马一方面以召开新的六方会议讨论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向伊朗施压,另一方面仍然表示“接触”的大门仍然敞开,显现出奥巴马在这一极为棘手的热点问题上仍为自己保留着回旋余地。

  反恐问题南亚媒体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奥巴马因陷入了与前任一样“越反越恐”的怪圈,已开始向前任时期的强硬手段“回归”。奥巴马在去年3月份公布了新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试图通过外交、发展和军事三方面并举的手段,达到逐步消除恐怖主义武装的目的。目前来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不但没有回稳迹象,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去年12月,奥巴马宣布在新的一年向阿富汗继续增兵约3万人,应该说,美国在反恐中更加强化了军事手段的使用。

  巴基斯坦舆论认为,对于抑制恐怖主义,奥巴马政府并没有“高招”可使。在去年的圣诞节未遂炸机事件发生后,美国的机场安检随之升级,并决定对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门、沙特等14个国家的赴美旅客进行“电子裸检”,而这些国家多为伊斯兰国家。分析指出,把少数恐怖分子的责任不加区分推加到一个国家整体民众的头上,实不明智,对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关系将带来进一步损害。(记者温宪、章念生、张光政、廖政军、于青、牟宗琮和裴广江)

  点评

  回顾美国新政府上台这一年,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

  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

  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尤其是,眼下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对全球恐怖活动此起彼伏等战略性挑战作出回应。如何兼顾当前与长远目标,仍是美国政府未来必须全力面对的课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鸿刚)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