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海地地震救援障碍重重 > 海地地震评论

有一种境地叫海地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1月24日06:20

  有一种境地叫海地。

  十几秒的强震之后,人类被放逐到贴近底线的窘迫之境。在这里,是真实得几乎残酷的生存和死亡,流血和残肢,饥饿与食物……

  世界刚刚进入21世纪的另一个10年,当“世界末日”从一种人类的集体焦灼,变成《2012》式的集体消费;当拯救地球从一种集体的醒觉,变成哥本哈根式的政治博弈,此时,人类遇见了海地。

  海地2010,在一种近乎“末日生态”中,人、人类看见自己,思考自己。

  在直升飞机螺旋桨“呼呼”的巨响中,南方报业记者空降海地,用中文为世界发报信息。

  他们看到了生死血泪,也看到爱、勇气和力量,看到大国责任和国际驰援,看到人在崩裂的大地上,挽手站起。

  他们的笔触关乎人类情怀,关切人类基本价值,纪事本身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这是一部中文书写的《海地2010》

  不是2012是海地

  太阳落下,震乱太子港再次陷入一片黑暗。

  街头,海地人睡在外面的气垫床或纸板盒上,拒绝入屋过夜。诊所外,流着血的受伤者,躺在地板上或者靠在墙上绝望地等待着。

  遍地横陈的尸体旁,成千上万的海地人盘坐在大街上,点燃汽车轮胎照亮黑夜,等待黎明来临。

  当太阳再次出来的时候,海地给我们展示更惨烈的“地球伤口”

  最“坏”的海地

  一位总统的眼泪

  亲历地震的美联社记者乔纳森•卡茨记录道,当时穿着内裤光着脚丫,逃出了布满裂缝的房子。从那时起,海地通讯中断、网络中断,势成孤城。

  我们的这位同行常年在海地的采访,目击的巨灾次数之多,实在记不清了,但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深重。

  呆立在震后的街头,总统普雷瓦尔神情疲惫、泪水打着转。他对路透社说:“好像被轰炸了15天,就像是一处战场”。总统府“国家宫”、议会、学校、医院……过半数被夷平。

  夜晚降临了,普雷瓦尔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到哪里去栖身。他成为数百万无家可归者中的一员。他只能面对摄像镜头求救,“海地急需国际社会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呼救声不时从废墟中传出。遗憾的是,在救援到达之前,现场找不到铲土机、救护车和消防车,缺少药品、食物和水。

  甚至,连装尸袋都不够用了。

  更多的人却冲进海地。南方报业特派记者和其他同行一样,全副武装,在维私警察高度警戒下踟蹰而行。18日晚间,记者在中国防暴队营地写稿时,不远的地方,传出了七八声枪响……

  记者们听到更多的坏消息。

  太子港仅存的一家医院里,太平间已经堆不下尸体;海地国家监狱在地震中倒塌,大约4500名重犯越狱逃跑;当地部长级别的高官全部失去联系;水和食品的价格比震前上涨了3倍多;一名家人都已罹难的男青年被困屋底,他却对那些试图救援他的人不停叫喊“停下来”,赤贫和绝望,已然使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气温在慢慢攀升,很快到了30℃以上。死去者凌乱地被堆积在街头,卡车和木板车开来,将他们叠放着一车车运走。太子港外的几个采石场几乎被尸体填满。

  尽管如此,大量尸体仍裸露在灼热的阳光下,任由苍蝇和蚊子叮食。南方报记者业只能在尸臭中艰难地进行采访。

  越狱的罪犯开始招摇过市。原本就动荡的海地街头,暴力事件不断增多,且逐步升级--帮派分子抢夺国际援助的物资后,嚣张地手提大刀护送;有人手持枪支开始掠夺难民营;甚至,处于震中的家乐福警局,也被非法武装力量洗劫一空,5名警察丧生枪口;而在不少灾民聚集的地方,先后发生了强奸案……

  极度的饥饿和惊恐之下,普通的居民,被迫放弃了道德、法律和尊严,加入到抢夺的行列。丛林法则,似乎开始在这片废墟上盛行。

  人们疯狂地从超市的废墟里挖掘物品、哄抢物资;大批灾民争相挤上巴士,逃离太子港;当地居民甚至试图抢走多米尼加救援队的卡车;1月18日,数百名青少年,甚至爬过被震损的墙壁,闯入多间店铺大肆搜掠。牙膏成为了他们重点搜掠的目标,因为这可以用来涂在鼻孔下,掩盖充斥全市的腐臭味。

  同样是1月18日,在太子港街头,一名被怀疑是劫匪的男子被扒光了衣服,他的双手双脚被捆住,人们轮流挥着木棍抽打他。男子最终被活活打死了,人们倒拖着他的尸体游街。10来岁的孩子也加入到围观的行列。在私刑本已泛滥的海地,民愤的拳头,在此刻,恕难容忍一名生死存亡时刻的掠夺者。

  在人类的生命权几近泯灭的境地下,“海地2010”比《2012》更令人心碎。

  最“好”的海地

  废墟上的两段歌声

  悲伤弥漫的时刻,咏颂声其实响起过。

  最早把地震消息从太子港现场传播到全世界的人之一TroyLivesay,在一条Twitter信息中,描绘了地震后第二夜当地的情景:“人们正在唱歌,祈祷……在可怕的灾难面前,他们的歌声显得分外美丽。

  另一首歌更令人感动。

  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太子港一所天主教教堂倒塌的废墟下,救援人员挖出一名被掩埋长达一周的妇女。当营救人员将满身石块和尘土的老妇抬出废墟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热泪盈眶并拥抱着相互庆祝。当知道有人发现她时,这名被埋的老妇居然还吟唱起歌来,这让周围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

  一名在海地大地震中被废墟掩埋的女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发出所在位置信息,时隔六天奇迹获救生还。

  地震发生10天后,84岁的海地妇女玛丽•加里达•罗曼也被亲友从自家房屋坍塌的废墟中救出。

  ……

  这些生命的奇迹,以一种坚韧而尊严的姿态鼓舞着海地人。

  地震后,由于没有大型的挖掘机械,当地人只能用凿子、铲子等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撬动那些压在受困者身上的巨石,有时甚至只能用双手来给受困者刨出生路。

  在首都太子港,几个在地震中幸存的当地居民已经连续工作了24小时,他们从倒塌的学校废墟中救出了一名被困学生……

  在展开有限自救的同时,半数人口生活在每天一美元贫困线以下的海地,因地震而凸显的零救援能力和权力真空,也让国际社会驰援的步点分秒加疾。

  无数无私和最具爱心的志愿者医生,纷纷前往。至18日,无国界医生组织已经有800人工作在海地;在中国四川绵阳、广元等地,从汶川特大地震中艰难走出的人们,满怀感恩之心掀起了捐款热潮;截至22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的捐款已达566.98万元人民币,更多的捐赠在全球其他国家同步展开,各国救援力量纷纷登陆海地……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海地人的”“机遇之窗”其实已经打开了,“国际社会现在需要继续聚集在海地周围,以正确方式支持它”。

  最坏的海地

  最好的海地

  2010年1月13日,世界将永远缅怀这个日子。这是个多灾多难的海地人永远难以弥合的伤口,这是人类需要永远铭记的苦难。

  海地曾经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富裕的国家,是最早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然而从最富裕到“最贫穷”,历史已经让海地裂开了一道深重的伤口。由于缺乏有效管制,海地长期由联合国维和部队协管。伤口还未弥合,政治尚未稳定,贫穷依旧广泛,地震突然发生。

  这“突然”袭击着全人类,但人类并未退却。这一次,从遥远的中国,到近邻的美国,再到欧洲、非洲、大洋洲,大家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赶赴海地,为灾民提供救助。中国领导人迅速决定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来自中国的国际救援队马不停蹄赶赴海地。因为,汶川大地震的苍凉还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悸动,我们深刻地知道地震给人民将带来什么,人民将需要何等的团结与寄托。

  海地的救援工作困难重重,在这样一场特大地震中,海地政府已经无法有效工作,他们本就动荡,而今连动荡已不可得,在无政府的状态下,抢劫横行,治安混乱,甚至于国际救援力量都会被伤害。这给救援和灾后重建带来了不可预计的风险。海地要想重新站起来,已经不能简单地寄望于海地人民自身,而迫切需要国际力量的积极涉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无奈的,却又是现实的。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经验和灾后重建工作一再启示:没有政治的稳定,没有国力的强盛,没有民族的,何谈救援,何谈重建,何谈消弭被大地撕裂的伤痕?

  今天,中国人民依旧在勤奋投入对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千里河山已换了新貌;今天,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向海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因为没有谁比中国人更能体会地震的伤痛。痛定思痛,我们更加寄望海地能够早日重建,寄望海地人民能够在废墟之上崛起。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