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公交察民疾,感叹百姓承受力强
■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尹辉 实习生 庾婉婷
1月21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刘江华、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在上班高峰时段亲身体验最让市民“添堵”的中山大道和黄埔大道交通。体验后,两人感叹,老百姓出行太难。
“公共交通必须优先,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刘江华表示,道路资源是一定的,只要政府是为广大老百姓着想而不是为少数人考虑,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会坚持这一原则。“社会车辆塞得不行了,自然就选择公共交通了。”
“还应该限制私家车上牌上路。”一向关注广州公交,并推动公交优惠方案重新出台的韩志鹏补充说,他也经常乘公车,深感政府在公共交通上的欠账太多,才导致如今交通不畅。他说,除限私家车外,也应限制公务车的滥用。
二人一致认为,决定公共交通政策的人都是“坐小车”的,只有让决策者来体验公交之堵,有了切肤之痛,才会制定出真正缓解交通的好政策。领导不应选择某一天乘坐公交车和地铁,而应成为常态,而不能应景地“作秀”,“政府高层官员也应经常乘坐公交,让他们‘与民同乐’之后‘换位思考’。”二人建议。
现场体验
黄埔大道两站路走了18分钟
21日7时50分许,刘江华、韩志鹏二人赶到了黄埔大道员村山顶站。8时05分,两人和记者挤上了已人满为患的243路公交车,两位代表和委员在车上与乘客和司机主动交谈,了解黄埔大道塞车症结,征求市民对解决拥堵的意见。
两代表、委员上车后被挤缩在车门口处。车在开出站两百多米后,便塞在了路上一动不动。几分钟后,车辆“起死回生”,开始缓慢“爬行”,走到华侨医院站,短短一千米左右的路,记者一看表竟然也走了8分钟。车辆并未在华侨医院停下来,而是直接开向了石牌村站,代表和委员一行人根本趟不过打桩般的人流从后门下车,只能从前门违规“出逃”。记者再看了一下时间,此时已经是8时23分,从山顶站到石牌村站,整整走了18分钟。
“今天已经已经不算塞了。”一位乘客表示,自黄埔大道开始施工以来,车道变少,从山顶站到石牌村站这一段就成了交通瓶颈,一年多以来,坐公交车走这一段至少都要半个小时,路上若出点小事故,可能要四五十分钟。
“之前,我多次走过这条路,比今天要塞多了。”刘江华也表示,虽然不塞,也不是最糟糕的时候,但也很拥挤,一个是慢,一个是人多。他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好好改善。
对话司机
21公里要走个半钟 华侨医院门前最堵
二人在登上公交车后,不久车便塞在了华侨医院门前的路上。其间,韩志鹏与243路公交车司机进行了简短对话,以下是对话实录:
韩志鹏:司机,这辆车全程一共几公里?
司机:21公里。
韩志鹏:要走多久?
司机:至少一个半小时。这里最堵了,5分钟才走一公里。
韩志鹏:最堵是这里吗?
司机:应该是。
韩志鹏:最挤是这个时段吗?还是再晚一点?
司机:晚一点人更多。
韩志鹏:你觉得应该增加公交的运力吗?
司机:最好!
对话乘客
堵车习以为常 盼施工早结束
在与司机攀谈后,二人再次与车上一位自称姓廖的乘客聊了起来。
“以前这里很畅顺,由于BRT施工,挖隧道啊修路之类,弄到现在很堵。”廖先生说,他基本上天天要坐243路公交,对华侨医院段堵车已经习以为常了。
韩志鹏、刘江华二人征求廖先生的意见:如果公交车的班次增加,或者限制其他车辆出行,交通是否会有所改善。
“路面的市政工程尽快完工,或许会得到改善。”廖先生表示,塞车的症结主要是施工,施工早点结束,道路自然通畅了。
乘后感言
“长期挤公交我肯定受不了”
“广州的公交运力、公交效率,尤其是高峰时段真是不敢恭维!”下了公交车后,韩志鹏苦笑:“长期让我挤公交,我肯定受不了。”他叹息道:老百姓的承受能力真是强!
“有时候看着大家挤车,觉得很恐怖。”他说,同事经常向他诉苦,尤其是一些女同事说,高峰时段根本上不了车,挤公交挤得身体都变形了,还要经常提防扒手和流氓。
“如果天天挤公交,你受得了吗?”记者问。
“我受不了。”韩志鹏说,现在是冬天,还好一些,天气没那么热,夏天挤公交会更难受。他介绍说,公交公司有一个节能措施,温度低于26°C是不开空调的,无论车内是如何挤,空气是如何差。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过了26°C也不开空调,窗户也不开。
他说,广州对公交的补贴还不到位。政府如何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公交优先,还有很大空间。
“公务车太多代表应提质询”
刘江华和韩志鹏先,并认为公交优先远不止建一条BRT线路这么简单,政府应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功能布局、财政投入、公车消费甚至领导示范等方面,让公交优先更加彻底。
“即便牺牲社会车辆,也要确保公交优先。”刘江华表示,如要达到缓解交通的目的,BRT应该彻底贯彻公交优先的思路,让社会车辆及信号灯都为BRT让路。
“上下班时间可以先让公交优先,其他时间就混合,混合后再试试看,看哪个方案是最优的,出现了问题我们再调整过来。”他说,整个BRT肯定会遇到红绿灯的问题,既然它投资了那么多钱,红绿灯必须保证公交优先,保证BRT达到最大的速度,发挥最大的优势,哪怕牺牲私家车的权益。
“有些单位编制才几十个人,却有几十辆公务车。”韩志鹏批评公车太多成了广州治堵的障碍,一是添堵,二是公车私用浪费公共财政,三是加剧空气污染。即使如此,广东和广州的公务车数量却一直讳莫如深,他建议人大代表应该在省市“两会”上质询一下。
韩志鹏还建议广州应该向上海学习,对车辆上牌进行限制。
BRT不彻底 建高架更好
"广州BRT还是不够彻底,要是像厦门一样建高架会更好。"一路上,韩志鹏看着BRT站台和车道占了至少六车道觉得太浪费,为政府当时的决策感到惋惜。
"开始建BRT的时候就应该建一个全封闭的高架。"韩志鹏分析,如果是建高架,虽然桥墩也会占用车道,但远不及站台所占车道这么多,更不与社会车辆混行,而高架桥上的公交车行驶起来几乎可以通畅无阻。
他表示,如果BRT真有缓解交通的效果,广州还打算在其他道路上再建BRT的话,应首先考虑用高架的形式。
黄埔大道设公交专用道
刘江华代表在体验完黄埔大道的交通后提出,公交车的专用道为的就是让公交车的速度加快,因为这是方便大众出行的方案,黄埔大道历来是比较堵的,还应建设一个公交快速通行的专用车道,旁边的车挤就挤一点,让公交车快速地通过,这就是涉及到交通为谁服务的问题,这个理念很重要。
声音
“这个城市是为哪个群体着想,是为下层老百姓着想,还是为上层人群着想,这两种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要是为老百姓着想的话,就应该公交优先。”
——刘江华
“在交通的组织上,我依然是那句话——公交优先。只要公共交通速度快了,其他社会车辆慢点也无妨,慢到受不了的时候,就让他坐地铁和公交去吧。”
——刘江华
“对老人的优惠,政府过去也忽视了。我们都会变老,政府要打造和谐社会就不能忽略这个问题。”
——韩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