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民健身场所太少,可有一大批公共体育场馆却不对市民开放,而是用来进行盈利。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国有资产”,有社会性、公益性特点。但目前对外免费开放的多是学校体育场,而大型体育场馆几乎无一免费,优质的体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政府应研究解决这一矛盾,将所有的体育场馆面向大众开放,由部分免费或少收费,逐步过渡到全部免费开放,既发挥体育场馆功能,又凸显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给市民带来实惠。
——体育人士王先生昨日致电本报“两会直通车”
记者探访
谁买单是最关键
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如何?能实现免费对大众开放吗?记者昨日走访武汉部分体育场馆和学校。
洪山体育中心,是武昌地区最大的公共体育场馆之一,拥有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相对完备的体育设施。主馆落成于1986年。
记者在主馆内看到,这里正举办一场商品展销会。主馆旁的露天场地,开有好几家餐厅和商店,停满顾客车辆,而在几个露天篮球场上,因不收费人气很旺。
几名小伙正在球场边,等待腾场子。记者问:为何不到篮球馆内打球?小伙摇头:“太贵,玩不起。”
贴在场馆的收费价目表显示,进专业馆健身价格不菲:篮球馆每小时100—500元;游泳馆单次每人30元、年卡1280元;羽毛球馆每小时30—40元……在羽毛球馆里,记者见到少数几块球场有人,更多球场是闲着的。“不收费的话,我们这里就根本运转不了。”体育中心主任姜金奎向记者诉苦,“每年维持体育中心运营,需花费1600万元,但政府拨款仅200万元,缺口只能通过收费经营来解决”。
在经营方式上,因引进企业共建部分设施,提升档次吸引消费者,必然就要涉及经营利润,“像我们的羽毛球馆收费,完全就是按市场定价”。姜主任也很无奈。
对于学校内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已先行一步。早在2006年初,武汉市政府首批试点的40所中小学校内,体育场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但时至今日,也并非所有的院校都这样做。
位于光谷的湖北经济学院恒温游泳馆,无法向市民开放。该校体育系负责人王义平介绍,因收费只能吸引富士康等大企业职工前来,“这3个月,仅燃煤就花费了20万元,如果不收费,学校担不起。”
汉口万松园路的武汉外国语学校,则因安全管理原因无法接纳市民。校长李鸿朗说,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让市民进校锻炼,存在管理难度,健身市民多了,势必影响教学秩序。
场馆方说
免费开放不可一蹴而就
那么,公共体育场馆如何才能实现免费开放?姜金奎认为,首先必须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我们整个体育中心每年接待健身市民100多万人次,按人均消费50元算,每年需要5000万元。如此庞大的接待投入,单靠体育中心不可能完成”。“洪山体育中心已经在能力范围内,提供了公共免费服务。”姜金奎说,中心内一些露天健身设施已向市民免费开放,对于晨练居民,网球场等部分收费场馆也并未收费。
去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洪山体育中心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一天,“由于担心市民蜂拥而至,之前并未宣传。”这也是姜金奎担心如果场馆免费后,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洪山体育中心接待量最大为4000人,如果免费后,大量市民前来健身,将带来巨大压力。“这毕竟不像博物馆,每年参观一两次即可,健身场馆,市民可以天天来。”
姜金奎建议,免费开放不可一蹴而就。例如深圳等地,就是由政府出资购买健身券,向居民发放,这样既可以保证体育场馆运营,也可以控制人流量,为健身市民提供良好服务。
市民声音
支持免费,合理收费更现实
体育场馆是否要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昨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22位市民。
8位老年市民说,他们大多在社区健身场所锻炼身体,几乎不去公共体育场馆,对公共体育馆的功用也不了解。不过他们认为,若这些大型场馆对市民免费开放,那么,老年人就能够到现代化的场馆锻炼身体了,“当然是好事,我们举双手赞成”。
但另有部分上班族说,休息日多会去健身房锻炼,很少去公共体育馆,因为设施比专业的会馆要差些,服务也不到位。公共体育馆如果一律免费开放,肯定会有很多人去锻炼,但场所毕竟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健身质量和时间就会受影响,“我们更愿意合理收费。在确定收费价格时,可以搞价格听证会,考虑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
各界热议
体育场馆应让利于民
省人大代表张文浩表示,一边是体育场馆众多,一边却是市民健身场地缺乏,这一矛盾归根结底是“钱”的问题。时下的体育场馆收费过高,超出普通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张文浩建议,应由政府牵头,对各类体育场馆进行分类别档,对部分基层体育场馆,采取政府补贴、民营企业参与等多种经营模式,让利于民,让市民消费得起,真正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的政协委员建议,学校与社区体育场所应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对于学校与社区体育场所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安全、管理、经费等,需要学校与社区重视,加强协调和管理,在维护经费上给予支持,依靠场馆和所在学校与社区协同解决,对开放引起的设施损耗,通过政府每年拨款补贴,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我省高校众多,资源丰富,应积极探索群众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资源社会共享。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肖静教授认为,眼下体育场馆消费过高,已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消费热情。有的场所办张年卡,少则千元,多则万元,一般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她说,对于体育场馆,应多利用闲置场地,尽量设置成本低的体育器材,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这类体育运动运营成本低,场地损耗小,可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要,体育馆方可酌情收费,采取月卡、或年卡方式,少许收费,吸引普通市民参与。
她认为,对于学校的健身场地,也可对社会开放,应由社区或街道组织,有规模地利用场地实施健身活动。
她表示,“全民健身”最小元素在社区,眼下不少新型社区配备了健身器材,对居民健身有很大帮助,但不少器材损耗严重,维修滞后,政府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并将老社区也纳入健身点范围,将“全民健身”真正做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