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核心装备保障能力的嬗变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1月31日06:35
  千里跃进跨区机动演习,转战白山黑水扑火救灾……去年以来,沈阳军区各部队在遂行重大军事任务中展示了出色的核心装备保障能力。

  科学管装提升核心装备保障力。在某摩步师科学管装集训现场,总装首长和来自装备战线的近200名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了沈阳军区装备部瞄准瓶颈难题求突破,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科学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核心装备保障能力的经验成果。

  打造信息化装备保障链条

  铁甲轰鸣,荧光闪烁。

  某装甲团数字化装备检测区内,一辆30多吨重的新型坦克轰隆隆地驶上了一个看似平常的“诊断病床”。不久,位于修理工间的技术人员就从电脑终端上得到一份详尽的坦克“病历单”。

  这个被官兵称为“装备CT”的大型装备故障自动检测室,能够对装甲、轮式车辆等装备在线进行原位不解体检测,检测时间大大缩短,检测精度大幅提高。

  信息化管装,在与该团相隔千里的某巡逻艇大队则是另外一种景象:他们通过装备指挥中心、综合监控、船艇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使千里界江上游弋的船艇与部队数字化装备技术区以及分散于各地的专家实现了“无缝链接”,无论是江上巡逻,还是会谈会晤,都可以随时收发装备保障信息,实现专家远程技术支援修理。

  保障力量平时星散四方,遇有任务纵横贯通,迅速编成作战支援保障群,是沈阳军区装备部对部队装备技术区进行数字化升级,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种保障要素,打造信息化保障链条的结果。

  近年来,他们依托装备管理局域网和陆军部队装备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开发引进了百余项装备数字化车(炮)场技术,对多个兵种专业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进行了系统整合,成功实现了管、供、修、训等业务信息的融合,朝着装备管理全维可视、全程可控、智能检测的目标,不断迈出新步伐。

  “信息流”引导“物质流”,带来了一幅崭新的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管理图景:依托联通装备机关、装备指挥中心和装备技术区的装备管理网络,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络终端上实时查看部队装备的状态、位置等信息;利用自动识别、整体检测、智能诊断、工况采集等手段,初步实现“人装对话”,为装备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快速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流”引导、纵横贯通的装备保障力量,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实力。某部参加中俄联合军演的4台主战坦克“趴窝”,5台潜伏在四周的抢修车接到基本指挥所群发的“短信”后迅速前出,受损坦克很快恢复性能,像一把把尖刀直插“敌”阵地纵深。

  构建战备物资标准化配载模式

  信息化装备保障,必须有科学精确的装备战备物资作支撑。

  随着装备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部队装备战备物资标准不统一、种类不完备、信息化含量不高、存储装载不便于机动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提升核心装备保障能力的一个瓶颈。

  为此,沈阳军区装备部3年前开始探索装备物资战备标准化建设新模式。他们先后调集100多名精兵强将,到数十个师旅团单位进行调研,邀请军内外52名专家进行理论研讨,破解了上百个理论和技术难题,初步构建了涵盖军械、装甲、工程、防化、车辆、舰艇6大专业,由武器、弹药、携行物资、工具器材4类共131个定位标准构成的机动配载标准体系。

  试点部队野外摆兵布阵,多次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进行物资装载、实装机动、快速开设、实地保障等实战化检验,先后开发引进440余种通用性、可靠性较强的卡具等固定器材,自制了简易锹镐架、绳带切割机等3600多种配套器材,实现了“物资存放便于装载、车上定位便于行动、武器固定便于取用、管理措施便于落实”的作战保障要求,构建起日常战备、机动配载、战时保障、非战争行动准备和战备训练“五位一体”的标准体系,率先实现武器装备物资战备标准由平时建设、库房存储、单兵个人携带向实战化建设、作战行动、战斗平台配载的跨越。

  去年9月,某师千里挺进参加跨区机动演习任务。以往人员忙乱、物资散乱、装载杂乱的现象不见了,所属各团队携行物资装载时间缩短2/3,作战状态下紧急撤收装载时间缩短4/5。

  锤炼平战一体化战役保障铁拳

  辽南某地,“红蓝”双方展开激烈搏杀,某师主战装备战损40%。危难关头,军区战役机动保障群迅速开往前线,36型装甲、军械、车辆等战损装备迅速得以抢修抢救。

  信息化战场上,装备毁伤程度高,伤情复杂,如何实施有效的抢修抢救?沈阳军区装备部瞄准实战需要,着力锻造战役应急保障雄师劲旅,将分散的直属装备保障单位编组为平战一体、便于机动的战损装备维修中心,使战役装备保障由昔日的“单打独斗”变成“集体亮剑”。

  为提升信息化装备保障能力,他们新建了24条新装备检修线,开发了军械、装甲、工化、弹药、车辆、舰艇等8个应急抢修专家可视故障诊断系统,将修理车间、专家办公室和修理现场连成一体,实现了装备维修远程技术支援。为确保“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他们加大野战化保障建设力度,主要力量全部实现制式化、野战化、箱装化。

  “硬指头”攥成“铁拳头”,联训联演是关键。军区战役直属装备保障力量与担负跨区机动演练、其他重大任务的部队建立了定期联训联演、现场解决保障难题的机制,围绕紧急抽组、机动展开、野战生存等40多个课题进行全方位训演,集中精兵强将破解了100多个重难点问题。

  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保障实力

  2005年秋的一次实兵对抗演习中,15名装备技术“大拿”奉命前往抢修战损装备。行至中途,通信设备受到强电磁干扰,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找到故障装备的具体位置。

  “在战斗中保障,在保障中战斗。”为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需求,军区装备部汲取教训,构设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装备保障的演兵场,组织了电磁环境构设、特战攻击和保障法对抗等训练,各保障部队创新60多项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新保障法,淘汰了一批老保障法。

  长白山麓,天上卫星过境侦察,空中电磁迷雾覆盖,地上袭扰分队潜伏窥探……面对复杂电磁环境的重重迷雾,某师装备保障人员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地采取快速沟通、滚动变频、预约改频等办法,突破层层封锁,准确将保障信息传送给各保障单元。

  在城乡结合部,某所建起防电磁干扰室,全方位进行自行火炮的电子元器件防磁维修保障试验。他们还研发了防电磁帐篷、防电磁密封箱等,受到总部和专家的关注。

  “无形战场”的有形角逐,使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不断跃升。中俄反恐联合军演中,军区战役保障群面对险象环生的复杂环境,采取“多法组网、交替联通”等措施构设装备保障指挥控制网,确保装备指挥畅通;采取“分析电磁态势、规避强磁地域、隐蔽电磁信号、屏蔽电子器材”的方法,有效规避强电磁干扰;采取“作战分队自我保障、保障分队伴随保障、高技术装备直达保障”等方法,快速抢修信息化装备,赢得中俄双方指战员的由衷赞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