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观察
设立“全民健康体检日”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
■本报记者 陈鲁 ■唐剑
近日,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医疗卫生界代表韩小红博士提出的设立“全民健康体检日”提案,得到广泛附议。据悉,目前该提案已得到相关部门广泛关注。
提案认为,“体检”作为一项快速发展的新医疗行业,是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前置性手段,具有很好的社会前景。自2003年“非典”以来,北京市的健康体检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百姓认可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形成了越来越大的产业规模。2009年,健康体检被北京市评为建国60年来100项重大社会建设成就之一。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加剧、生活压力加大,慢性病年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根据《2009中国城市健康白皮书》及慈铭体检8年来积累的数百万体检客户体检数据资料显示,仅3%的人处于完全健康状态,97%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其中亚健康状态的占到绝大部分。
与此同时,恶性病发病率每年也在迅速增高。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曾报道,“在慈铭体检全国各家体检分院中,每年每天都能检测出一例癌症患者。”
韩小红认为,只有定期体检,才能少看病,这是符合预防医学规律的。这个观点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的广泛共识,也是公认的比较有效的疾病预防途径。中国医师协会HMO陆希祥秘书长认为,在国外这样的预防理念已经很成熟、很到位,但在国内这样的趋势才刚刚形成。
韩小红说,西方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健康体检),癌症的发生率可减少三分之一;通过有效的早期诊治,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通过有效的治疗,其余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在她看来,对于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有这方面行为的要比没有好。如果有,慢病几率要降低至少50%。按照医学经济学1:9的比例计算,前期健康体检花费1元,后期治疗便会节省9元,健康体检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最前期、最有效的手段。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常见的卫生日中,已经有爱眼日、心脏病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单项卫生日。作为一项综合性卫生日,“全民健康体检日”的设立将成为第一个能系统提醒百姓注重全身检查的卫生日,具有长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广东:今年核心工作是转变发展方式
■陈显玲
近日,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广东省长黄华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关键是推进“三促进一保持”。
核心工作是基于广东省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而提出的。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广东省今年提出: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300项,投资3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佛山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务实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
2010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福建:今年再发力“海西”建设
■本报记者 李晋田 ■陈衍水
福建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近日相继闭幕。今年是贯彻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意见的第一年。如何乘势而上,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福建两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在会议上提出,新的一年,政府的所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要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夯实“三农”基础;突出转型升级;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凸显前沿平台功能,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全力做好外经贸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协调互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2010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