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消费何去何从
来源:
山西日报
2010年02月02日06:25
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到低碳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经济概念”层出不穷,带着响亮的名头扑面而来并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而无疑,时下最高调的热词就是“低碳”二字。
在今年全省“两会”上,各方代表、委员谈及经济,更是一片低碳之声。很多人建议,生活中要进行低碳消费,出门多骑自行车,选择公交、出租等,尽量少开车或不开车。此建议甚好,恐怕不同意者不多。
响应号召,同事老邓便身体力行“低碳”了,比如乘公交、走楼梯、少开灯、及时关电脑等。没过几天,老邓连连摇头,太原的公交车不说慢还等不来,打的更是一个难字,且有被连续拒载的惨痛经历。老邓愤而大呼:“准备买车,自己给自己开,管他什么低碳。”此后,亦少见老邓走楼梯了,问之,则答:哪有那闲工夫。
豪无疑问,老邓颇能代表一部分人的,也不知代表、委员有了老邓的遭遇,是否会因为“思想境界”的有别而作出不同回答,稍可肯定的是,大部分的代表、委员是“车来车往”的,应无出行之虞。
受视野所限,在我的理解,一个普通人的低碳消费中,汽车是最大的一项,是各种低碳消费行为中,可为环境做出最大贡献的一项。
如此,就说到了汽车消费,我们一方面是鼓励多选公交、少开私车,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量;另一方面又进行政策刺激,鼓励人们买车,扩大消费,拉动内需。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跃居世界第一。
左手“鼓励”,右手“刺激”,如此相悖,让人究竟不知作何选择了,总不能买了汽车当摆设吧。此外,除了政策层面,单就消费环境而言,想要“低碳”也非易事。以我们生活的城市——省城太原为例,出行难问题是愈加突出了。稍有变天,几十分钟等不来一辆公交车,十分正常;乘客为抢夺一辆出租车而争先恐后,十分正常。以如此恶劣的消费环境,而要普通民众心甘情愿地去低碳消费,无异于缘木求鱼。
低碳消费,何去何从?理论上应不算个问题,实践中确乎是个大问题。
在我看来,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而这样的“三步走”,无疑是以良好的政策引导和健康的消费环境为前提的,否则,就像老邓同志一样,迫不得已只能半途而废——管甚低碳!
林山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