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马游村党支部在传承和保护梅葛文化中推动科学发展
来源:
人民网
2010年02月08日08:26
姚安县马游村距县城25公里,全村有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186人,96%以上都是彝族,是一个典型的彝族山区。村党支部下设10个党小组,有党员65名。马游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灿烂,有着“梅葛故地”、“彝族歌舞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村党支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找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加大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力度,坚持用民族文化创新党建工作,在传承和保护梅葛文化中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使马游村逐步走上了保护生态、发展梅葛文化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良性发展道路。
注重传承和保护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加之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会唱梅梅葛的人越来越少。“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丢啊,这是我们的根谱。”不少老党员如此感叹。面对濒临失传的艺术奇葩——梅葛文化,村党支部看在眼里,是急在心上,如何让这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成了村党支部一班子人的一块心病。
从小就喜爱梅葛的村党支部书记罗文辉,在县委、政府实施“文化荣县”,建设文化姚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下,他敢想敢干,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村中部分爱唱梅葛的党员群众,成立了“马游梅葛艺术团”,罗文辉书记兼任团长,把村党支部建设在了文化产业链上。逢年过节,他们就组织在村里演出,一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技知识等,一方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之而来的是,村里打架斗殴、嗜酒闹事的少了,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借助这一载体使得梅葛文化也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村党支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梅葛作为增强宣传教育工作鲜活载体,编排演出《科学发展创辉煌》、《如今的农民最值钱》、《科学发展观酒歌系列》等文艺节目,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传递党的声音,展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让群众产生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是在党的领导下绘就的感恩之情,成为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践行者,成为党的路线方针的坚定拥护者。在组建“马游梅葛艺术团”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和党的政策宣传的同时,修缮了具有270余年历史的“义学”堂陈列民族文化成果,建成了集党组织活动室、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习所、中国彝族刺绣研习所、云南画院写生基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五位一体”的堡垒阵地,加强党建与文化的渗透融合。通过挖掘、传承和发展梅葛文化,当地党员群众的民族归属感和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不断增强,马游村各项工作由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要发展,离不开村党支部的领导;同样,梅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离不开村党支部。马游村始终把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围绕梅葛文化传承和保护来创新党建,建立健全了支部联系梅葛老艺人、支部委员联系梅葛刺绣艺人、梅葛艺人师徒结对等制度。从抓好党员管理入手,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实施“三培养”工程,把思想意识好、会唱梅葛的年青人培养成为梅葛文化传承人,把梅葛文化传承人发展成党员,最后把能演会唱的党员民族艺人培养成为村组干部。2009年,村党总支发展预备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力量。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建盖了马游梅葛文化站,争取到县人民政府每年5万元用于保护和传承梅葛文化的专项资金。村党支部成功举办了两届马游梅葛文化节,组织节目参加了楚雄州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梅葛组合”《造天造地》和《吃麦粑》获得了原生态唱法二等奖,进一步把马游梅葛文化推向世界,既展示了传统艺术,又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5月份,“姚安曲艺彝族梅葛、“马游坪村彝族梅葛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公布为省、州、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民间文学姚安彝族梅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申请注册了“梅葛文化”知识产权商标,有效保护了“梅葛文化”品牌,使梅葛的生存空间得到了较大拓展,奠定了良好的传承基础。
梅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架起了党员干部群众的连心桥。“2000年1.15和2009年7.09两次地震,群众两种态度,7.09地震时,马游大村老党员罗族有赶着一只羊,村委会的党员朱宏宰了一头猪送给救灾的武警官兵,在党员的带动下,很多群众送鸡、送水、送白菜。他们走时,群众还一起去欢送。”村党支部书记罗文辉如是说。在“7.09”地震中造成马游村的房屋大量倒塌,一些群众的房屋又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而在恢复重建中,许多群众不愿异地重建。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罗文辉就提着烟、酒等东西,带着村支委成员到农户家中,坐在火塘边,同他们拉家常、唱梅葛、抽友情烟,民族文化发挥了心脉相通的价值内涵作用,这下群众的思想通了,积极主动地搬入统建点。在协调恢复重建用地时,要置换189.1亩山地和23.4亩水田,村党支部一声号召,在广大党员的带动下,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群众就积极主动地把土地拿出来,确保了民房恢复重建顺利进行,192户民房恢复重建如期完工,让受灾群众在春节前搬入了新居。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党和民族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情融在了一起,撑起了民族团结友爱的天空。2009年,马游村被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可以说,梅葛是党群干群众关系到的“润滑剂”,是马游村加强党建的“助推器”。
注重挖掘和开发 善谋科学发展之路
如何让梅葛这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奇葩大放异彩,让这一无形的资产转化为推动马游发展的强大动力。村党支部书记罗文辉带领村“两委”在认真研究村情的基础上,一致认为马游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要加大梅葛文化的挖掘的开发力度,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把彝族梅葛文化这一世界唯一的文化品牌发扬光大,马游村党支部又凭借“文化姚安”建设的劲风,在马游小学开办了梅葛幼儿园,聘请了当地的梅葛传承人担任老师,做到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为使无形的资产变为现实的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罗文辉主动到外面联系演出,使参加梅葛艺术团的群众增加了收入。一些群众做梦也不敢相信,老古辈子只是用来自娱自乐的梅葛也能挣钱,这样一来学梅葛、唱梅葛的人也随之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村党支部顺势而谋,积极带领群众成立刺绣中心,挖掘开发传统民族工艺并使之进入市场,进一步拓展和挖掘梅葛文化资源内涵和领域。党支部牵头与民族工艺品专卖店签订民族刺绣品合同订单,以每片200元、每套700元的价格提供刺绣毛片和民族服饰,使民族文化成为了群众发家致富的充沛资源。同时,党支部还积极做好演戏人才的输出。过去,老少村民演唱梅葛调仅只自娱自乐。现在,会唱梅葛调的男女青年有120多名被昆明、保山等地的民族风情园、宾馆招聘,收入比其他打工者高出近一倍。村党支部通过传承和保护梅葛文化,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马游梅葛文化的开发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通过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完成了以马游村委会驻地马游自然村为核心的投资3000万元的马游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梅葛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对马游坪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开发建设。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架设自来水管8000多米解决了全村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用水问题;浇筑水泥路,铺设石板路,修通村组公路;完成了投资48.7万元的马游小学改造;建设沼气120多眼,节能灶200个实施“节能改灶”工程;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90%,移动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推广种植洋芋1200亩,种植西兰花750亩,产值达82.5万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彝族群众增收。为改善马游的生态环境,让梅葛故地马游坪恢复昔日风景如画的风采,村党支部大力组织实施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核桃产业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恢复工程,进一步加大马游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6891亩,实施核桃产业发展项目4797亩,目前马游村已发展核桃1万多亩,既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又保护了生态。通过加大马游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全力把马游彝族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成全州、全国、全世界展演展示和进行科研的梅葛文化基地,推动马游走上以发展梅葛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我们来造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正如梅葛里唱的,马游村党支部以造天造地的勇气,让梅葛文化品牌跨越深山,走出县门,迈上国际大舞台,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中绽放光彩。(许劲兵李祥向映辉)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