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让反腐制度“转”起来 让反腐执行“掷地有声”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09日08:36
  2010年伊始,中央纪委连续两次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外界通报2009年查办案件工作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相关情况

  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领导干部是公权力的执掌人,提高制度执行力,关键在领导干部

  让制度执行到位

  在制度制定上,将制度中的弹性降至最低,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提升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有效的制度执行力是惩贪防腐的利剑。

  今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总书记的讲话迅速引起高度关注,“提高制度执行力”,也迅速成为舆论的关注点。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老百姓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比例在扩大,腐败大案要案、窝案串案频出,仅2009年就有16名省部级高官落马,腐败官员的贪腐纪录也一次次被刷新,表明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究其根源,并不是缺少与反腐败相关的法规制度,而是制度执行不力。

  多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据一些学者统计,我国目前仅省部级以上部门制定的与反腐败相关的制度性规范就有2000多件。但真正行之有效、真正能执行到位的却不多。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解决问题的制度没有及时建立;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过于原则宽泛,缺少具体实施措施;一些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现象。一边是制度不断出台,另一边却是腐败案件多发频发,有人民网网友指出,这种“制度下的腐败”折射出我国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很多制度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最后沦为摆设。一些看似严厉的法规制度,由于其可行性、操作性不强,给腐败分子钻了空子。这就要求在制度制定上,将制度中的弹性降至最低,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最大限度堵塞漏洞。同时,还要对制度执行者制定相关的问责制,使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负起责任,在日常管理、监督过程中敢于“出手”。如此,制度才能成为有约束力、有执行力的刚性制度。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形同虚设。

  在海南省纪委五次全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有个别领导干部,在他们眼中制度是约束别人的,他们在各种场合大讲特讲反腐败,背地里却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他说,我们查处的每一件腐败案件的背后,都有一系列制度的落空。显然,卫留成所言“制度的落空”,既有制度的缺陷问题,更有制度的执行力问题。

  让执行“掷地有声”

  将权力运行公开在公众视线中,监督才会有的放矢,潜规则才会难以奏效,而制度就会在阳光下腰杆挺拔起来,得以被敬畏、被维护、被执行

  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制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重要原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位网友说,有了制度,更需要执行得“掷地有声”,如果光规定不执行,制度无异于“一纸空文”。

  制度执行为什么不力?

  因为潜规则大行其道。潜规则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被广泛认同的、人们又不得不遵循的规则。它没有强制性,但实际起作用。如果你不按这些规则办事,就别想办成事。公权私用、公事私办、私事公办、以权谋私,这是潜规则的实质。潜规则大行其道,迫使那些本想认真执行制度的人也不得不“入乡随俗”。如此,制度执行怎会有力?

  因为缺少监督。现实中,上级难以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比比皆是。是否执行了制度,制度执行得如何,这些都缺少监督,既缺少监督的机制,也缺少监督的心理习惯。而失去监督的权力,仅仅依靠权力者的自律,权力很难保证不被滥用,腐败也就很容易随之而来。

  可喜的是,当前,网络已成为公众喜爱、中央认可的一个强有力的监督平台。它以其公开、透明、快捷、低成本的特性成为近年来的反腐利器,推动着传统的反腐格局变得更加民主、开放、透明,使制度执行更加有力、监督更加有效。权力运行逐步公开透明,正成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有力推手。今年1月20日,《四川日报》以《成都武侯区:一场县委核心权力的“自我革命”已经破题》为题,报道了成都市武侯区对权力进行“勘界”,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做法。

  作为西部唯一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选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成都市武侯区,已试点数月。公开的主角是县委,内容是权力运行,路径是“确权勘界”与制度创新。围绕议事决策、干部选任、信息公开和多维监督四个关键环节,武侯区为权力运行立下了诸多“规矩”。把这些“规矩”都摊开在桌面上,公开在公众视线中,监督才会有的放矢,潜规则才会难以奏效,而制度就会在阳光下腰杆挺拔起来,得以被敬畏、被维护、被执行。

  让执行者先带头

  现在,到了领导干部认认真真、规规矩矩“从我做起”的时候了,这是应尽的责任,这是必须的担当

  民间有句顺口溜:“制度千万条,不如领导的批条;制度原则的话,不如领导的半句话。”

  领导干部是公权力的执掌人,提高制度执行力,关键在领导干部。

  可以说,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对反腐倡廉制度开口子、坏规矩,一般都是从领导干部开始的。有的干部明明非常清楚什么是硬性规定,却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而想方设法“灵活变通”。有的领导甚至对这种能够“灵活变通”的干部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具有协调能力、活动能力、办事能力的表现。安徽省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吴洪明因滥用职权被查处,受审时曾直言不讳地说:“在具体工作中,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的……这种现象现在到处都是。”有的领导也强调制度建设,甚至也抓贯彻落实,但只对下属或他人有用,领导自己则不在执行范围内。因大肆卖官受贿而落马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在职1700多天贪污1700多万元的陕西省高速集团原董事长陈双全等,在职时都曾制定了不少制度防止权力异化,有些还被上级肯定,但都是只管下不管上,自己站在“圈子”外。

  谈及制度执行力,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认为,要使党员干部了解制度、崇尚制度、敬畏制度、维护制度,建立重要制度执行责任制,及时排除执行中的障碍和阻力。

  但必须看到,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的执行也是千差万别的。制度定得再细,也涵盖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度执行的效果如何,关键还要看执行者内在的素质。从制度的执行,可以看出干部的理想信念如何,对党的忠诚度怎样。有一位领导干部说:“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可以理解那些请客送礼、乱找关系的人的无奈,但我们不应宽容和原谅自己有失身份、有失自尊、有失人格的随波逐流”。

  50多年前,毛主席在莫斯科接见留苏学生时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制度执行上,现在已到了领导干部认认真真、规规矩矩“从我做起”的时候了,这是应尽的责任,这是必须的担当。(记者 董宏君)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