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央党校研究室助理巡视员曾业松访谈实录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09日17:00
  2009年2月9日16:00——17:00曾业松做客人民网新农村频道谈转变农村发展方式。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唐冬梅。今天到演播室来做客的嘉宾,他与“三农”有着深厚的渊源,28年前他就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后来在农民日报社等新闻媒体担任过要职。多年来,他先后深入1300多个县市进行调研,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主持人:他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减轻农民负担、废除农业税等重要主张,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就是中央党校研究室助理巡视员、“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曾业松先生。曾教授欢迎您来人民网做客。

  曾业松: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

  主持人:通过预告网友们都知道,曾教授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村发展方式”。首先我要请问曾教授,为什么要转变农村发展方式?

  曾业松:大家知道,最近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研讨班,主题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科学发展观”。农村发展方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曾业松:农村为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我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曾业松:一是这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尽快改变我国农村以往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

  曾业松:二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回顾我们国家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以往的经验,分析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现状,我们要解决好历史延续下来的目前非常严重的而且又是极其重要的“三农”问题,必须转变农村发展方式。

  曾业松:三是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当前,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知识经济浪潮对我们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要发展,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曾业松:四是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讲冲击很大,无法回避,必须正面应对。我们总结国内外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经验,我们分析当前的这些形势,我们感觉到,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保持持久性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发展方式。

  主持人:曾教授,实现农村的科学发展,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突破口在什么地方?

  曾业松:我想首先是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这就是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的要求,既要加快农村的发展,又要实现农村持续平稳协调发展。

  曾业松: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这个过程当中要抓住以下这么几个环节:首先,要把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大任务。

  曾业松:其次,我们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重要的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关键举措,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把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持久的动力,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根本的动力,同时还要把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把加强改进党的领导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一个政治保证。

  主持人:在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的过程当中,怎么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呢?

  曾业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我想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也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曾业松: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发展和过去的发展比较起来,我们过去重农,但是我们今天一样要重农,但是重农的内涵不一样了。

  曾业松:我们要树立新的重农思想,过去我们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下面,我们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另外一方面重视农业对工业的支持,重视农村对城市的支持,对农民的利益重视的不够。

  曾业松:新世纪到来以后,我们国家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曾业松:中央决定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重视农业、工业协调发展,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要实现这些发展,中央积极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来促进发展。

  曾业松:这些改革的内容主要就是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些都是为了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突出地表现为重视农民的利益。

  曾业松:我们看到中央现在实行的“重中之重”的政策,既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重改革创新,更重农民的利益,这个“重中之重”的思想和过去历史上重农村生产力而不重视农民利益这个传统状况比较起来有根本的不同,所以我认为是一个“新重农”思想,而这个“新重农”思想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主持人:曾教授,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共出台了12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的问题。3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可以说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我想请问一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曾业松: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

  曾业松:1956年6月30号,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示范章程,就提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是说,我们提出了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跟着就提出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曾业松:新农村建设怎么搞?中央在1956年出台了1956年到1967年十年农业发展纲要,讲了40条,这个新农村建设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两条:第一条,农业合作社;第二条,农业现代化。

  曾业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仍然坚持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大家知道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在总结农村改革发展20年的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来,到2010年要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此来看,我们今天提出来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问题,有着特别的意义。今年就是2010年。

  曾业松: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呢?前几年,大家在学习中央文件的时候,特别是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我们都知道,中央提出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描绘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提出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20个字的新要求。

  曾业松: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或者总体思路,讲了三句话,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现代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主要内涵。

  曾业松:我把它概括起来,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出发,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做的一个战略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曾业松:具体来讲,就是以“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为原则,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前提,以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发展为基础,为现代农业发达、农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先进、社会事业繁荣、农民生活幸福为基本特征的一条发展道路。

  主持人:新农村建设经历几十年以后,目前您认为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曾业松:建国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是极其巨大的。去年4月7号到9号,农民日报协会在农展馆举办过一个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从这个图片展上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成就是方方面面的,最突出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曾业松:第一,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以全世界7%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温饱问题,十几亿人这样一个大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曾业松:具体来看,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1949年只有1.13亿吨,1978年是3亿吨,1984年改革开放以后,不到五年,我们就增长一亿吨,达到4亿吨,人均400公斤,比解放初期翻了一倍。

  曾业松:1998年我们的粮食超过了5亿吨,去年我们的粮食5.3亿吨,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是从农业发展来看的。

  曾业松:第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开始解决温饱到现在全面走向小康。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农民1949年人均收入只有44块钱,1978年平均收入是133.57块钱,去年是5133块钱,可以看出来,增长了100多倍。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曾业松:我们还可以看到,1978年我们有两亿五千万人,人均收入在50块钱以下,温饱没有解决。到了2007年,我们这样的贫困人口只有1400多万人,近几年又有进一步的减少。

  曾业松:第三,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一大批先进的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大家比较熟悉的江苏的华西村,特别是我们要看到,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成就非常突出。我们从农业部2007年提供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全国产值超过一个亿的村庄2007年有8000个,产值超过十个亿是163个,产值超过100亿的是15个。

  曾业松:我了解,有些村庄产值或者说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300亿、400亿,甚至500亿,华西村去年的营业收入就超过了500亿。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块钱的村庄已经超过一万个,大城市郊区,北京、上海的郊区,还有江苏、浙江、广东一些县市,人均收入,特别是农民的人均收入总体上超过一万块钱的也屡见不鲜,有的村人均收入超过了3万块钱,这些数据这两年来又有新的突破,这说明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是非常大的。

  曾业松:我们要讲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不仅要看到这些数据,我们看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路、气、电、房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曾业松:特别是要讲的就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工业化发展了,在农村经济当中是半壁江山,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1949年只有10.6%,1978年16%,到了去年,我们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6%。这些成就都是很明显的。

  曾业松:特别还要讲的就是我们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新型城乡关系和城乡格局正在逐步地形成。这是新农村建设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最本质的变化。主持人:曾教授,我们知道您先后深入到全国1300多个县市去调研,在您调研的过程当中,经过这种分析以后,您认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哪些比较重要的启示?

  曾业松:我想我们国家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

  曾业松:如果把这些轨迹描绘出来,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正在逐步地转变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式,追求农村的科学发展,经验是很多的。我认为最主要的经验有以下五条:

  曾业松:第一,我们始终在国民经济全局当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大家知道,中央先后开了八次全会研究农村、农业问题。这30年来,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就出台的文件来讲接近40个,其中12个文件是以一号文件形式发布的。

  曾业松:新世纪以来,我们已经连续发了7个一号文件,这些都表明中央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才使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所以这是改革发展当中最突出的、最集中的一个经验。

  曾业松:第二,我们在经济发展战略当中始终坚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措施。因为农业基础牢了,农业发展了,解决了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曾业松:第三,我们在改革发展的方向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到后来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等,我们逐步地培育了农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曾业松:按照供求决定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市场取向,给农民平等的经营权利,实现了市场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才可能使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这么好的局面。现在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市场一体化,这样就可以把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按照市场经济的轨道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这个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曾业松:第四,在改革发展的原则上,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农村的改革内容很复杂,环节最多,层次最深,难度最大。

  曾业松:我们怎么改革呢?始终就是从实际出发,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原则,所以我们才取得这么一个好的局面、这么大的成就。

  曾业松:第五,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改革发展的价值观方面,我们始终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维护和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益。大家知道,我们农村改革始终就是根据农民的创造总结的一些经验,然后变成国家的决策来推进的。

  曾业松:农村改革当中,始终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解决民众最关心的、最迫切的问题,把农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一个位置上,正因为如此,我们关注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农村改革发展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有人说我们这样重视农民的利益,这一条经验好比西方的《圣经》一样重要。

  主持人: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曾业松:农村的发展主要是在县级政府来直接领导的。大家知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县级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也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点。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才能增强县一级的经济实力,这样我们才能有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扶持现代农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发展县域经济对于农村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曾业松: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县域经济的潜力非常大。我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

  曾业松:第一,从人力资源来看,我们有八九亿的农村人口,有接近五个亿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素质不高,如果经过培训,提高了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就业技能,增强了竞争力,那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重大的人力支撑。

  曾业松:第二,土地方面的潜力也很大。我们大家知道,我们有18亿亩耕地,但是这18亿亩耕地,优质耕地的面积占的比重很少,只有11%多一些。国土资源部最近有一个调查,大量的土地质量不高,如果土地提高质量了,就可以增加土地产出。

  曾业松:此外我们还有100亿亩的山地、林地,这也可以发展木本粮油,发展特色农业。所以土地资源仍然是可以挖掘的。

  曾业松:第三,在市场需求方面,县以下60%的人口,但是这些年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在零售商品方面,他们的购买力很低,县以下社会上零售总额只有全国的30%,如果农民收入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内需扩大了,对整个国家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曾业松:第四,科技潜力也很大。大家知道,我们改革开放3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18%,总体上来讲,贡献率只有48%,与发达国家相比,差三四十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如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这个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曾业松:第五,我们的城乡二元体制还没有根本动摇。在生产发展方面,依然是一个制度瓶颈,如果我们在土地制度、分配制度、科技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改革,它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起到促进的作用。

  曾业松: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它既很重要,又有潜力,因此我们就要好好地发展它。怎么发展?我想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重点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提升县以下的消费水平;第二,加速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第三,发展服务业;第四,加快科技创新;第五,推进社会改革。

  曾业松:具体来讲,我们总结各地的经验,根据我们在各地的调研,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得快,特别是县域经济有很多很多好的典型,我们把它归纳一下,主要是在两个字上下功夫,一个是“业”,一个是“创”,“业”就是要在产业、企业方面下功夫,再就是创业、创新方面下功夫,做好这些文章,县域经济就会有很大的发展。

  曾业松:首先我们看在产业方面,怎么做强做大产业?比如从珠三角来看,像广东有一个城市,它过去强调要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企业,现在转变发展方式以后,他们强调发展效益密集型,不管办什么企业,都要投入少、成本低、效益高,走效益密集型道路,用现代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并且发展新型战略企业,这样的话,经济速度就会进一步加快。

  曾业松:这个城市八年前财政收入只有6个亿,这些年来转变了发展方式,去年财政收入超过了110亿,这很了不得,这就是他们转变了发展思路,有了这么大的成就。我看到他们有一个镇,三大产业:汽车、摩托车、休闲服装,这个镇现在一年的产值超过了800亿,财政收入超过80亿,所以,在产业方面,我们要下功夫,来创新思路,转变发展方式。

  曾业松:其次,产业的发展是靠企业来支撑的,所以,在做强做大企业方面,也很有文章可做。我们大家知道,长三角,特别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尤其苏南地区,它们为什么这么发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大家知道,江阴市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市之一,去年他们的GDP超过了1700亿,财政收入超过270亿,这个经济总量哪来的?就是靠企业。

  曾业松:这个县级市,产量超过1个亿的有一百多个企业,超过200亿、300亿、400亿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至少有十几个、二十个。所以企业做大了,产业规模大了,经济才有支撑。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方面。

  曾业松:第三个方面,企业增加做强做大,怎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就要推进创业。创业是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的最根本的一个环节。大家知道,浙江省经济发展快,靠什么?靠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就是老百姓创业办起来的企业。大家知道,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展名声很响很大。

  曾业松:有的专家经过专门的调研,在浙江省有1000万人创业,其中50%是农民创业,在这些创业的人当中,400万人是在省外创业,100万人是在境外创业,这些农民领办、创办的企业支撑了浙江省的经济,走出了一条民本经济的道路。

  曾业松:“以商兴业、工贸结合、块状经济”这样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所以我们看到创业这个环节的启示。

  曾业松:另外一个方面是要创新发展,这个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发展思路创新等等。大家知道苏南有一个县级市是昆山市,它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比江阴还高,但是,它的人口比江阴少36万,人均水平全国最高。它们靠什么?就是靠创新,不断地再创新,才有这样一个成果。

  曾业松:当然我们看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东部有这么多好的经验,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西部也有一些创新发展的典型。比如,我们现在发展最快的省是西部的内蒙,发展最快的地级市是鄂尔多斯,发展最快的县级单位就是伊金霍洛旗14万人口,以前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是第1085位,去年提高到了80几位,他们就是靠产业联动,开拓性的发展,人均收入现在达到了八九千块,这是很了不起的,西部创新发展道路也能够获得发展的机遇。

  曾业松:我们2005年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当中,79个在西部,21个在东部,到了2006年发展最快的100个县,西部有59个,中部有22个,也就是创新发展使西部崛起、中部也在崛起,西部有了希望,中部在崛起,那么,我想我们县域经济发展还有什么理由不能进一步地搞好、进一步地加快。所以,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些经验都值得大家来借鉴。主持人:曾教授,城乡差别、城乡统筹发展,目前也提到很重要的位置。我想请您和网友分享一下具体的有关内容。什么叫城乡差别?什么叫统筹城乡发展?

  曾业松: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三农”问题一直很突出,从“三农”之间的关系来看,农业是农村的重要产业,农民是农村的主要居民,农村是个大概念,既包含了农业,又包含了农民,但是多年来因为农村比较落后,所以被削弱的是农业,受损害的是农民。所以,“三农”问题就全面出现了。

  曾业松:我们提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是说由新农村建设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我们还进一步分析,大家看到,农村落后带来的“三农”问题,农村为什么落后?

  曾业松: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去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体制,城乡之间体制机制有差别,或者存在着不平等,因此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了全面的“三农”问题。

  曾业松:城乡之间怎么形成不平衡?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制度的原因,我们实行了一系列的“以农养工”的政策,就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我们要搞工业化,没有原始积累怎么办?

  曾业松:就靠发展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结果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发展了,带来城乡差别。工业化发展带来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推进城市化。

  曾业松:本来形成城乡差别,城市化发展重点在城市,城市化越发展,城乡差别越大,这就导致了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也就是这个问题现在比较突出。

  曾业松:到底城乡之间差别在哪里?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国家领导同志过去讲话当中多次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归纳一下,城乡之间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反差。这六个反差是很大的。有一个概念叫“巨大反差”。

  曾业松:第一,人均收入。大家知道,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是4761块钱,但是市民收入是15781块钱,绝对值相差1102块钱。2009年农民的收入增长了,390块钱,达到了5153块钱,实际增长6%,但是,2009年市民收入增长幅度在10%以上,这就是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曾业松:第二,因为收入差距过大,消费水平的差距也在扩大。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县以下的居民购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一,可见水平差距很大。

  曾业松: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之间水、路、气、电、房,无论是水平还是质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曾业松:第四,公共事业方面,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差距更大。我们举一个例子,像我们的文化,我们看统计报表,2006年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均每个公民是12块钱,但是摊到农民头上只有1.48元钱,农村的学生是城市的4倍,但是义务教育经费只占全国23%。农村的居民9亿多,但是医疗卫生资源只占用四分之一,这些数可以说很多,就是说反差很大。

  曾业松:第五,财政投入方面。大家知道,国家这几年大幅度地增长对“三农”的投入,但是“三农”支出在财政当中的比重并没有大幅度增长。而且与各个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比重比起来差距更大。所以,我们看到,财政开支在城市和农村投入的比例的差距是很大的。

  曾业松:第六,金融贷款。这几年,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民在金融机构的贷款只占全国贷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如果平均到每个农民头上,一个人贷款是5500块钱,而市民平均贷款是5万块钱,也是九分之一。

  曾业松:从这些方面来看,城乡之间这些反差,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另外也说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这样改变了二元结构、二元制度,农村经济才有可能发展。

  曾业松:现在我们也看到,除了我们看到的现象,城乡二元体制、二元制度没有根本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

  曾业松:今后怎么办?我想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城乡统筹这样一个战略,我们进一步地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了,及时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家知道,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又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曾业松:市化重点在城市,而城乡一体化重点是在农村,所以,我们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农村来,这样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互动互补良性循环。这才是我们解决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力度,推进更多的资源向农村配置,它的意义就在这个地方。

  主持人:新农村建设经常提的一个概念叫“现代农业”,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曾业松:大家知道从我们国家总体上来看,产业结构:一二三产的比例是10.7:41.5:41.8,明显地看,一产不稳定,二产不强大,三产发展不充分。概括起来叫做“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

  曾业松: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产,就是农业不稳定,对粮食安全就有影响。所以,我们要强化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的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道路。

  曾业松:怎么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面,我想,中央文件已经多次强调,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怎么发展现代农业也讲了很多意见。我想,农业具有自然属性,它和大自然是分不开的,因此它是一个生态农业。另外,农业这个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市场化就必然要求高效益,农业应该成为一个高效的农业。

  曾业松:再一方面,因为农业生产的是粮食,和社会发展稳定有关系,它具有社会属性,从粮食安全重要性来看,它又是一个基础产业,所以,农业的重要性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加以说明。既然这么重要,那我们现在又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体来讲关键是两个大的方面:

  曾业松:一是体制改革,农业体制的改革;二是农业技术的创新。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两个车轮。

  曾业松:因为世界都在搞农业现代化,中国人多地少,有中国具体的国情,所以这个结合起来,就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要求把现代农业的理念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把现代农业技术同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结合起来,要走节约土地型和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这样一个农业现代化道路。

  曾业松:过去我们农业叫传统农业,就是土地+劳动力,就把粮食生产出来了。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农业,就是要把更多的知识、技术、资本和更多的管理等生产要素通过市场配置到农业市场当中来,形成现代化的农业。这些农业可以有多种说法,刚才我们讲到的生态农业,还比如说精准农业、电子农业、特色农业。

  曾业松:对我们中国来讲,要建设现代化农业,最主要是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保障人民的安全、粮食安全,所以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首要任务。这是发展农业要特别提出来强调的一些主要内容。主持人:我们知道,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型的农民,请问曾教授,什么样的农民是新型农民?怎么样来培养我们的新型农民?为什么说新型农民是农村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曾业松:过去过去中央文件里一再强调要培养新型农民,它所“讲的新型”农民的概念就是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就是我们现在强现代农民的特点和要求。

  曾业松:但是我想从根本上来讲,新型农民应该是有主人翁精神,有现代文明意识,知识化的、职业化的公民。这是我的一个看法。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特征,从根本上来讲我想就应该是要有主人翁精神,有现代文明意识,知识化、职业化的公民。

  曾业松:大家知道,在中国,我们有九亿农民,这是一个最大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最富有创造精神,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强调,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发展的水平。所以,新型农民是农村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曾业松:现在农民对农村的发展这么重要,但是他现在素质能力是什么状况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告诉我们,我们农村有4.8亿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就占40%,大专以上的只有0.5%,大家看看,这个最大的群体,素质比较低。因此,我们要培养新型农民,任务重大。这就要求把农村教育放到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作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来解决。

  曾业松:最近,温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讨班上发表讲话,他提出来要办一流教育,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我们现在这么大一个群体,文化素质比较差,而且农民读书难、培训难、就业难,所以,农民的培训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曾业松:怎么搞好农村的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我想最主要的有这么几个方面。

  曾业松:首先,把义务教育办好,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确保农村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的平等。

  曾业松:其次,加强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免费教育,争取每个家庭将来都能有个大学生或者有个中专生,这样农民有了就业能力,有了就业竞争力,才能解决收入问题。

  曾业松:第三,远程教育。对干部教育的培训、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等等这一方面,开展精神文明教育,这些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在这方面,我们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现在农民工是农民阶层当中的特殊阶层,也是新型农民当中最有发展活力的一个群体。这一部分人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其中一个问题除了他自身教育、培训问题,就是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所以,中央一再强调,农民工子女的入学要认真地解决好。

  曾业松:农民工子女跟着父母进城了,这就要进校读书,所以,要坚持公办教育为主,以输入地为主的政策,各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培育、教育农民规子女,对于留在农村的,要关心这些留守儿童,一样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曾业松:总之,培养新型农民意义很重大。应该放到重要的位置,而且要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主持人]:在访谈进行当中,也有很多网友非常关注,刚才您谈到新型农民的时候,我们有一位网友“紫荆花”说,请问曾教授,乡镇企业家算农民吗?

  曾业松:按照传统的说法,户籍登记的农村人口居民的就是农民,当然,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观念来看,既然农民已经从事企业,成了一个企业家,他的职业是企业,本质上来讲,他应该不属于农民了。他当然是现代农民当中的一个最先进的那一部分。从本质上来讲,我认为他应该不再列入农民的行列当中来了。

  主持人:是他的户口可能还在农村。

  曾业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职业化来划分人的分类,而不应该用户籍来区别人的分类。

  主持人:这会不会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向呢?

  曾业松:这就是我们改革要解决的、要突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持人:我觉得网友“紫荆花”的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说很多乡镇企业家的乡镇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大了,产品遍及全世界,非常有规模,但是从身份上来讲,他还是某一个村里面的村民,事实上他早已经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了。所以,您刚刚讲的这个是不是也是一个新的问题。

  曾业松:所以,我刚才说过,知识化、职业化,我们比较科学的、现代的人的职业分类是比较好的,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仅仅用户籍或者说用身份来确定人的分类。按照职业化来分的话,当然就不属于农民了。

  主持人:另外有一位网友“农家乐”说,您在中国率先发表了减轻农民负担、废除农业税,不给农民打白条这样重要的观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也在海内外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您作为广大农民的朋友,下一次将给九亿农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曾业松:首先我感谢这位网友,同时也感谢其他很多关心支持我的一些网友。过去的确是有不少的朋友对我发表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表示认同,并且给过我很多肯定和鼓励,我从内心里面感激大家,也感谢这位网友。

  曾业松:大家对我还是寄予一些希望的。我在这里如果表态的话,我想我会坚持不懈地关注“三农”问题,用自己的真诚或者说实际的努力,来回报各位网友。我不敢说,今后一定会给农民带来多少惊喜或者给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我们的网友带来多大的惊喜,但是,我会进一步关注农村的民生和民主发展问题,这可能是我要想特别予以关注的问题。

  曾业松:我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新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并且也希望能够有新的思考建议供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的领导同志参考,做出我进一步的一些努力。

  主持人:曾教授,有一位东北的网友问,您认为农村如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曾业松: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中央领导同志讲了很多,中央文件里也讲的很多,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一,根本上讲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具体来讲,我想主要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效益的关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生态文明程度、社会发展进度之间的关系。要保证这样一个综合效益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我们要改革现在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是不再单纯地用GDP衡量经济发展,而应该用社会进步的程度、人类幸福的指数这样一些新的目标来衡量经济的发展。

  曾业松:我想,大家已经很关注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将来会尽快地确定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我想慢慢地探讨、慢慢地研究,我们会找到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途径。

  主持人:这位网友还有一个问题,希望跟您交流。您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如何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曾业松: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我想,一方面我们要从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全局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一致起来,这里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农村产业结构当中一直坚持的是强化农民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现代化。从国内经济发展大局来看是这样的。

  曾业松:那么,特别提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怎么来树立这个整体观念,我想就我们需要我们开拓视野,来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然后来找到中国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我们的定位问题。在这里我想,我们要和经济全球化这个趋势相适应,要探索我们走出去的道路和战略。

  曾业松:具体来讲,我们现在不能仅仅把眼光盯着国内的发展问题,而且现在要走出去,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产品规则的制定,要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便于我们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的农业产业。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统筹开展对外农业的合作,要培养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地在国外建立粮食基地,建立国外的或者国际的农产品加工储运体系。

  曾业松:这样就把我们的农业发展融入到国际农业产业和市场当中来。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国内相关的部门在资金、信贷、关税、外交、法律等等方面提供支持。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既适应国内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也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主持人:今天曾教授和我们一起交流了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方面的一些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网友朋友们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交流,我们希望网友们跟我们的曾教授能在线下进一步地来做交流。我们也非常希望曾教授能在下一次安排充分的时间来到人民网做客。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里祝曾教授春节愉快,也祝我们的广大网友春节愉快。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下次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