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7旬翁被172个拜年电话累倒 专家称因年龄恐慌

来源:海力网-半岛晨报
2010年02月10日00:20

  7旬翁被172个拜年电话“累”倒

  专家提醒:春节假期心理问题不可怕,上网求医问药要谨慎

  春节临近,一些假期综合症开始出现。对此,大连心声心理咨询研究部苗延亮、大连联合心理诊所于倩老师结合案例作了解析和提醒。

  案例一:老年人的年龄恐慌

  7旬翁被172个拜年电话累倒

  昨日,记者在周水子街道金宇社区见到75岁的孙茂桐,他6天前因感冒发烧住院,腊月二十五才刚刚出院。他说自己几乎天天在外面活动,一年到头都没住过院,临近年关却病倒了,一连打了16个吊瓶,花了1000多元。女儿心疼地说父亲是心力交瘁累病的,出院后老人满嘴都是泡。

  原来,刚进农历腊月,老孙头就列出了长长的一串拜年电话名录,记者看到这张拜年表长达6页,其中列出了172个要拜年的电话。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大嫂、二嫂等亲属,往后是同辈的工友、老友,再往后是在社会上交往认识的新老朋友。老孙头说,去年拜年名单上列出了140多个电话,今年又新认识了一些朋友,增加到了172个。自从老人病倒住院后,女儿就将拜年表暂时没收了,但出院后,他仍四处奔走,他说他要亲自给一些老朋友登门拜年,“我和他们约好,明年再见!”

  昨日,还有些气喘吁吁的老孙头告诉记者,他退休15年了,但是一直没断了与社会的交往,朋友是越交越多,拜年的任务也一年比一年重。对于年龄问题,思想开放的老孙头也有自己的感悟,他说:“我有兄弟姐妹8个,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老友去年还见到过,今年却再也见不到了,我得趁自己还能走得动,多见老朋友一面叙叙旧,我们这把年龄也只有过去的回忆了,尤其到了年关,都不愿意去想将来……”

  专家解析:针对孙茂桐的情况,两位专家分析说,他属于社交型老人,用忙碌充实退休生活,特别看重亲情、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愈发珍惜与亲朋好友间的每一次见面、通话的机会,因此甘愿不辞劳苦去拜年,他收获的是心理慰藉和自我满足。过年意味着又长了一岁,一些老年人也会产生莫名的年龄恐慌,对老人而言最富有的是过去,因此他们愿意和同龄人一起怀旧,年轻人要体味老人的心理,给他们创造聚会的条件,这样能增加他们的获益感。

  案例二:年轻人易得焦虑症和忧郁症

  新婚夫妻为缓解经济压力,将春节“挪”到五一

  春节期间是心理问题突发的特殊时期,记者从大连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到了过年时却高兴不起来,很多前来咨询的人都表示,总感觉到有一种压力,不轻松,尤其是独生子女在进入婚姻后压力剧增,两个人赡养四个父母,在亲情选择和经济压力下,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年轻人易得焦虑症。

  小孙和小佟都是外地人,刚刚结婚不久,他俩都在大连普通单位做文职工作,收入不高,每个月除了还房贷后基本上没有剩余存款。他俩原本决定第一个春节到男方小孙家过,可进入2月份,小孙发现小佟情绪总是不高,因为一两句话两人之间就会摩擦出火花。原来更善于精打细算的小佟是在为去小孙家时支付多少压岁钱而犯愁呢,小孙家亲戚多,孩子也多,走动也频繁,小佟算了一下要是给每个孩子压岁钱,再给亲戚带点礼品,至少得一两千元,再加上路费和给双方父母买的东西,回一次家得5000多元,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

  因为这事儿,小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甚至因失眠影响了工作。后来,小佟和小孙商量了一下,决定到小佟家过年,因为她家的亲戚少,就可以少买点礼品少支付点压岁钱了,这样一来能节省一半钱,等“五一”时再去婆婆家,那时候就可以省去压岁钱和礼品钱了。她说这也是无奈的选择,等以后条件好了,再到婆婆家过年,把心里亏欠的那份补回来,以后也或许会考虑把公公婆婆接过来过年。

  专家解析:针对上述新婚小夫妻的情况,两位专家分析说,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的不到就算穷”,年轻人在城市里打拼,面临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在与哪方老人一起过节、给双方老人多少钱、支付多少压岁钱等问题上常有分歧,生怕厚此薄彼,此外同学春节聚会时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因此春节期间年轻人最易得焦虑症和忧郁症,甚至激发家庭矛盾,这时需要双方相互体谅,提前做好计划,比如上述小夫妻为缓解经济压力,将春节“挪”到五一,这也未尝不是避免矛盾冲突的危机处理办法。

  专家提醒:春节假期心理问题不可怕,上网求医问药要谨慎

  苗延亮和于倩介绍,“春节假期心理问题”是指在春节长假前后由于生活规律、生活节奏、社会角色的变化和调整所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应。包括各种躯体症状、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还可以理解为某些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对此,两位专家介绍,春节假期心理问题不可怕,需要适当的自我调整和亲友的及时慰藉,即使需要求医,也要咨询专业人士,切勿轻信“网络医生”。

  据两位专家介绍,年轻人在春节假期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例如平时忙碌惯了而到假期却无法适应清闲生活的“节日心理失调症”;或是外出旅游时,遭遇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症状的“旅游精神综合症”;或是相互攀比引发的“情绪低落症”;还有暴饮暴食,过于放纵导致乐极生悲的“心理过敏”等。不管是哪种心理问题,如果调试不好,很可能会将负面情绪延续到新年。

  两位专家根据案例分析了老人春节期间易发的其他四类心理问题,一是思念太重,有的子女因为工作忙回不来,老人会出现思念过度的心理障碍。二是恐惧过年,置办年货、给孙辈压岁钱等都要有不少花费,每次过年都有“过关”的感觉,老人因此甚至睡不好觉。三是害怕打扰,一些患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老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害怕平静的生活被打乱。四是大喜伤身,热热闹闹过年固然很好,而过了大年初四,家里突然变得空荡荡的,老人容易乐极生悲。上述情况,都需要家属细心安排,顺应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让老人适应这种转变。

  记者发现,很多年轻人发现情绪不好等状况后,多是到互联网上“求医问药”,很多心理测试试验和题目也受到网友的青睐,比如“测试告诉你有没心理过敏”、 “测一测你有没有春节假期心理问题”。对此,专家建议说,当发现自己出现某些心理疾病征兆时,一定谨慎对待“网络医生”,因为网上的测试最多给你一个诊断,但它不会和你交流对话,不会排解你的忧愁,反而会增加心理压力和阴影,往往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是多和亲朋好友倾吐、交流、释放,或者求助于专业人士。

  记者来庆新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