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联动”新跨越———太原城建亮点全景呈现
来源:
山西日报
2010年02月20日03:19
本报记者 杨彧 丁园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对于一个有着25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而言,怎样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形态会让人们感受更美好?太原以“三城联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从以往对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谋划,转向了对城市的整体思量。
——题记
2009年,笼罩着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一个非凡年份。
这一年又是太原市有史以来年度城建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101项重点工程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28.14亿元,其中完成政府投资130多亿元。
数九寒天,祥云桥工地仍是热火朝天。在施工人员的齐声呐喊中,最后一根钢梁合龙,主桥钢箱梁至此全部完工,百米主塔已经封顶。“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祥云桥主桥为全钢结构,塔柱造型和高度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项目负责人饶阳自豪地说。
太原城,不乏历史的底蕴,基础设施却欠账较多。以完善旧城、建设新城、开发古城“三城联动”战略为总体思路,连续三年来,太原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了一批城建重点工程。据最新统计,2007年至2009年,共投资581.21亿元,完成各类项目305个,并编制完成了《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上百个重要片区规划。
2009年,太原城建“双百工程”的实施更别有一番深意。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说:“太原市把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大举措,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更为太原在21世纪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新框架——南北延伸、东西贯通、打通断头路
数字集纳:2009年实施道桥工程36项,占全市重点工程总量的近四成
现代宜居城市是新太原建设的三大目标之一,宜居城市首先应当是通畅城市。对于南北狭长,东西山环抱的太原而言,拉开城市框架是关键,汾河东西区域的快速连通、南北向的快速交通成为重中之重。
长风大街是太原城南地区的主轴线。新建成之时,80米的路宽令人眼前一亮,然而,不到十年时间,堵车也成了这里的家常便饭。2009年,长风西大街打通工程启动,一条东接东山过境高速公路,西连万亩生态园、西山过境高速公路和西山货运专线的城市东西轴线正在形成,为西山地区综合整治打开了新空间。眼下,一批住宅开发项目已拔地而起。而随着府东街东延、南内环街东延、长风街东延、南中环街东延的启动,太原将向东扩展100平方公里。
沿汾河轴线的滨河东西路正在形成贯通南北之势。2009年,滨河西路向南延伸20公里,与晋祠景区直线相连,今后将继续向南延伸至清徐县;滨河东路向北延伸10公里,不仅将成为与城北连接的城市快速通道,而且将成为连接北部傅山故里景区的旅游路。
城市与乡村在一条条伸展的道路中实现沟通,城东与城西在一座座飞架的“彩虹”间贯通起来。
2007年,迎泽大桥等匝道的建成,使太原人初识立体交通的滋味。2009年7月,南中环桥东立交展露出了“苜蓿”叶状的优美弧线,4公里长的8条匝道形成全通立交。太原市副市长吉久昌说:“这座全互通立交桥的建设,是太原市城建工程新的突破。”
十年前建成的千峰北路受困于后北屯村,形成了500米的断头路,成为河西地区的交通瓶颈之一。2009年,南中环街、千峰北路、南内环街东延、府东街东延等打通断头路工程先后动工。千峰北路打通后,形成了30万平方米商业区,村民们的生计有了着落;南中环街打通后,向东直抵太榆路,向西通达滨河西路,随着南中环桥的完工,将成为沟通城东城西的新轴线。
道路畅通到哪里,城市就繁荣到哪里。2009年,太原城建重点工程道桥先行,共实施道路桥梁工程36项,其中续建道路桥梁工程共计16项,新建道桥工程共计20项,道桥工程占到了全市重点工程总量的近四成。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太原市“十纵十横三环”的城市路网格局已基本成形。
新城新核心——长风文化商务区首次引入文化岛概念,国际眼光筑精品
数字集纳:市财政投入40亿元建设路网,五大重点建筑今年全部完成
太原“建设新城”主要指的是长风大街以南的80平方公里区域,长风文化商务区是新城建设的核心。
这是一个呈左倾的“凸”字形的地块,面积3.06平方公里。回想2007年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情景,商务区管理中心主任范日广感慨地说:“夜晚,除了星星要比城里亮得多,四周空旷得只能听到狗的叫声。而今路网基本成形,省五大建筑正在从图纸变成现实,真是一天一个样!”
深冬的一个早晨,走进区内新建成的第一座公园——陶园,曲折伸缩的木栈道令人耳目一新。来到长风文化商务区管理中心一楼大厅。透过落地玻璃窗,窗外的陶园风景尽收眼底。阳光穿过玻璃屋顶,洒向大厅的各个角落。这座区内目前唯一竣工的永久性建筑,出自国际顶尖的法国建筑大师夏邦杰之手,风格简约,实用性强。
据统计,太原市已投资40个亿进行路网等设施建设,吸引投资100个亿。由夏邦杰主持完成的商务区总体概念性设计,以“工”字形路网为骨架,引汾河水形成内河,首次引入文化岛概念。
站在规划展示台前,只见规划中的文化岛向西北向、西向、西南向发散出三条城市轴线,分别贯穿四个重要功能区——国际会展区、市政中心区、行政会议区、商务办公区。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科技馆和太原美术馆等将镶嵌在文化岛之中,环抱出一个供市民享受文化艺术盛宴的舞台。其中,俗称“五个方便面桶”的太原博物馆出自设计国家大剧院的安德鲁之手,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红灯笼”,主要建筑为5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的圆锥形体块,以中国红和青铜色为建筑外墙的主色调。
2011年4月,第六届中博会将在太原举行,长风文化商务区是主会场。到今年底,五大建筑都将呈现在世人眼前,目前,科技馆、图书馆、煤炭交易中心已主体封顶,美术馆完成二层钢架结构。太原市住建委主任孙荣琨充满信心地说:“长风文化商务区在城市发展中将起到聚心、扩展、跨河的作用。建设新城尽管我们起步晚,但都可称得上国际一流的建筑精品。”
汾河新韵味——吸纳特色文化元素,打造美丽滨水空间
数字集纳:景区总长达20余公里,潜心打造一阁壁画、19件青铜放大雕塑500米宽、20余公里长的水面,200余种树木花卉,上百万平方米的草坪,犹如一条玉带从城市中心穿过,在北方城市比较罕见。这就是有着“太原外滩”之称的汾河公园。
晴朗冬日里,太原汾河湿地公园仍能不时看见几只水鸟在水面上飞掠而过,三三两两的市民在园内游玩。很难想象,这里在几年前还是一片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垃圾遍布的景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汾河被确定为城市南北公共服务设施轴、生态绿化轴线,以汾河为轴带动两岸发展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
2007年以来,汾河二期南北延工程持续推进,2009年向“精品景区、生态景区、服务景区”迈进。经过一年的建设,南内环至长风桥段已完成景观工程2.5公里,森林公园至柴村桥段建成湿地工程4.5公里,形成了南段以汾水阁、桃花堤、情人岛为代表的仿古建筑特色景观,北段以自然、生态、野趣为特色的湿地景观。
夜幕中,浅黄色的灯光勾勒出汾水阁古朴的身姿。每天清晨,太极拳、扇子舞成为汾河景区的第一道风景线。去夏,历时100天的“汾河之夜”文艺晚会在这里举办,众多市民在这里过足了戏瘾,据悉今年仍将继续举行。
吸纳特色文化元素,传承三晋文脉,成为汾河轴线2009年建设的新亮点。
据管委会主任张建民介绍,汾水阁壁画是为纪念治汾始祖——台骀而做。墙面在采用古代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永乐宫等保护经验,完善地处理了水泥墙面与壁画墙壁结合等技术难题。目前壁画底坯墙面已制作完成,壁画初稿已通过专家论证。
此外,在景区南段将放置的19尊青铜珍品放大雕塑,模本取自在我省出土、从商朝到汉代的国家一级青铜器文物。通过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古代青铜珍品精密放大,铸造形成青铜雕塑。目前,已完成器物选型、方案论证及空间布局设计、样稿精密放大制作等工作,并已仿制出模型两件。
汾河景区是美丽的滨水空间、是群众文化的平台、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太原城一张靓丽名片。去岁末,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在带领该市党政代表考察后,致信并赠五绝诗《太原汾河治理抒感》一首:神龙出两山,渐改旧时颜。多少前朝梦,悠悠清浊间。
旧城新容妆——小街小巷亮起来,美起来,通起来
数字集纳:投入5.6亿元,改造76条小街小巷,突出“三侧重”在迎泽区南肖墙路,老住户郭师傅经营着一家鞋店。看到宽敞的道路,平整的街面,整齐划一的店铺,一扫往日小街巷拥挤、破败的印象,他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原先这里路面很窄,但凡有一辆车停下,整条路马上就堵了。排水也不畅,一下雨道路就泥泞不堪。现在一出家门,心里特别敞亮。”
主干道是城市的门脸,更多市民特别是生活在老城的老太原人,期盼的是家门的小街小巷亮起来,美起来,通起来。从2008年开始,太原市将小街巷改造列入重点工程,2009年,太原市共投入5.6亿元,改造了76条小街小巷,工程建设突出“三侧重”:
——侧重百姓民生。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小街小巷优先改造,如:享堂路、白龙庙西巷、龙堡街、化工路等。通过改造,原来路况差、设施不全的现状予以改变,极大地改善当地居民的出行环境。
——侧重片区改造。对太原旧城繁华商业柳巷片区,继2008年对柳巷、开化寺进行改造后,今年又对桥头街、南肖墙道路进行改造,使这一区域常年拥堵的交通环境得以优化和改善,提升了片区的档次和品位。在城市北部居民区集中的迎新街片区,已累计投资1.8亿元,对近10条小街巷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了该地区的路网结构。
——侧重分类实施。对地下管网不完善及道路损坏严重的道路采用综合整治方式进行;对地下管网基本完好,路面破损的道路采用大修的方式进行。对双塔东西街、桃园南北路等主次干道的改造进行两侧道路的微循环改造。
市城乡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建勋说:“一座城市犹如一个人,大街小巷就像城市的四肢,四肢灵动,人才鲜活。”经过近3年的整治,许多改变在百姓身边静静地发生着:那些压占红线的临建、违建从人们眼前消失了;蜘蛛网般错综杂乱的架空管线全部潜入地下。这些小街小巷还疏通了道路微循环,缓解了通行压力。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说:“以前一听是去柳巷、开化寺就发怵,进不去也出不来。现在道路四通八达,堵车现象大大减少了。”
片区新亮点——“城中村”、棚户区、精品片区加速推进,“造城时代”来临
数字集纳:2009年,“城中村”旧村拆除42万平方米,居民棚户区可解决住房1.15万余套“城中村”几乎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在城市光鲜的外表下,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在这里滋生着、蔓延着,但它们又是城市肌体的有机部分。2009年,以城市重点工程为契机,太原市共完成“城中村”旧村拆除42万平方米。
在全市第一家实行整村拆除的耙儿沟村,距中心城区直线仅几百米,却是太原市有名的“破烂村”。府东街东延工程的启动,给全村发展带来新机遇。村委主任李海玉介绍说:“我们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前两年村里就盖起了两栋楼,村民拆迁后住所无忧。现在通过保留商务酒店和大型卖场,村民转变成在册股民,每人每年有五六千的分红。”
被提上了重要日程的还有城市棚户区改造。据统计,太原重点改造的城市棚户区地块共336块,总占地面积约570公顷。这些棚户区除早期危旧房改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开发死角”外,大部分属企业老旧住房,粗略估算,共有居民上万户。
尖草坪东市场颇为典型。这里是解放前逃荒者的聚集地,几十年过后,无序搭建简易平房越来越多,与各类摊点混杂在一起,集聚人口过万,不仅居住条件脏乱差,而且极易引发火灾。2008年,借助城市道路改造和石太客运专线建设的机遇,尖草坪东市场回迁安置楼建设项目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记者看到,8栋高层已经主体封顶,一层是各式规格的商铺,地下建有停车场,美特好超市已经决定进驻该小区。项目负责人张宙告诉记者,预计今年七八月份居民就能拿到钥匙了。
2009年,太原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和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均已开工,超额、提前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城市居民棚户区可以解决住房1.15万余套。这一年,太原共规划启动31个片区,改造77个地块,涉及拆迁户1.7万户,拆迁面积约88万平方米。目前完成拆迁1万户,40万平方米。
从龙城大街驶入滨河东路,一片拔地而起高低错落的建筑群非常抢眼。这是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星河湾项目。而今在太原,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上千亩的项目共有4处。集中连片项目、精品片区工程的推进,使太原市城建由“造楼”时代进入到“造城”时代。
城市,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在京求学的大二学生余婧君感叹家乡的变化,更充满期待:在北京,人行天桥有一边是斜坡,坐轮椅的残疾人也能上来;每个公交站点各路车车位固定,人们不会因为同时驶来几辆车,视线被挡而错过车……
1月21日,太原市市长张兵生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说:今年要加快76项重点工程建设,在老城区外围建设一批城市道路,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程,全市绿化率提高0.8%……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