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温暖新房越寒冬(人民观察)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20日06:31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黑龙江省目前已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的29.3%,完成现有泥草房改造的22.2%

  隆冬时节,在黑龙江广袤的城乡行走,走进一处处新近落成的安居小区和农房新居,看到最多的是笑颜,感受最深的是温暖。

  2008年5月,黑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并确定了“5年改造棚户区、8年改造农村泥草房”的目标。经过全省上下近两年的不懈努力,该省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的29.3%,完成现有泥草房改造的22.2%。

  如此大规模集中改造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在全国少有。城乡安居工程此起彼伏的竣工礼炮,驱散了苦盼住房的人们几十年的愁烦。作为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群众热盼,政府推进,多方筹资,社会共助”的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创造了引人瞩目的“龙江速度”。

  “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反哺"那些曾经为共和国建设作出贡献的"功臣"们;我们要对现实负责,真正用"民生财政"给那些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我们更应该对未来负责,深度谋划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说。

  盼星星、盼月亮,盼的是新房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黑龙江一直秉承“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理念,在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民生方面也欠了不少账。“干打垒”、“板夹泥”和简易平房形成的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就是见证。

  “夏天热得哗哗淌汗,外面下雨屋里滴答,冬天又冷得像冰窖,大白菜都冻成冰坨子了。”通北林区前进林场75岁的退休职工程玉新回忆旧棚房,依然感叹。而这样的情形,正是绝大多数城市棚户和农村泥草房房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2008年,全省集中连片的棚户区累计面积还有4000多万平方米,100多万户、300多万人居住在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恶劣、灾害隐患非常大的棚户区内。农村泥草房则是“量大、面广、分散”,2007年底全省仍有180万户、630多万农民居住在泥草房中,占全省农户数的1/3。西部140多个乡镇村庄住房砖瓦化率不到10%。

  这些房子住着哪些人?调查显示,住在工矿区、城市棚户区的群众,相当多都是国有单位职工,绝大部分是基础产业的工人及其后代,下岗人员多,低保户多,残疾人多,孤寡老人多;住在农村泥草房的都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他们改善住房的意愿最强烈,而改善住房的力量却最弱。

  这些群众一年年盼星星、盼月亮,盼的是新房。

  2008年5月12日,黑龙江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指导意见》,掀起了全省大规模集中改造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的高潮。

  改造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

  黑龙江省确定了30个省级示范村和150个试点村重点扶持,因“户”制宜。

  为了保证进度,政府与各市(地)政府签订了改造工作目标责任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督察考核机制,将改造进度纳入了对各地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对达标、超标完成任务的单位通报表彰,兑现“以奖代补”资金;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全省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

  林甸县把泥草房改造与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工作结合起来,计划将现有552个自然屯,建设成140个左右中心村,腾挪出来的土地用于特色农业开发或复耕增加收入。

  但开始的时候,工作并不顺利,故土难离的老年人不愿搬,也怕盖新房出不起钱。林甸县领导深入农村,反复跟农民算账:一栋100平方米的住宅造价在8万元左右,银行贷款可解决3万元,政府扶持5000至1万元,乡村两级出3000元,加上减免各种费用,农民只需支出3.5万元就可以盖上新房。贷款的部分,县政府还有60%的贴息补助,村民分三年,每年只需再还1.1万元左右就可以。

  账算明白了,农民们一下子兴奋了:这房子,不盖不合适!工程顺利开动。

  措施得力,事半功倍。2009年,黑龙江改造泥草房22.2万户,面积187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7亿元。

  黑龙江省把推进节能省地住房与泥草房改造结合,沼气、太阳能以及苯板、稻草板、草砖、空心砖、节能墙板等新型建筑环保材料得到了广泛使用。

  肇州县积极扶持新型建材企业发展,帮助县预制构件厂引进中科院专家的专利技术,新上了陶粒空心砌块生产线。与红砖相比,农民建3间房大约可节省6000元;林甸县利用草砖、草板、苯板等新型材料建设的节能房,在取暖、燃料、维修等方面,农户每家每年可节省支出1500元。

  通河县则选择了稻草复合板作为新型节能住宅建筑材料,并养活了一家年产50万平方米稻草板的规模企业。宾县的泥草房改造采用的建筑节能材料多以红砖夹苯板、塑钢窗及彩钢瓦屋面为主,建设的节能房屋达到新建房屋的85%以上。

  “当年拆迁、当年回迁,政府说话算话!”

  2009年12月以来,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接连不断。然而,这个冬天却是佳木斯市民张鹏举经历39个冬天中最温暖的一个,因为这是他家第一次在温暖的楼房里过冬。

  “4月份拆迁,10月份就搬进了新房,政府说"当年拆迁,当年回迁",说话算话!”

  作为佳木斯万象街棚户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张鹏举的话代表了街坊邻居的心声。张鹏举家原来的房子有50平方米,他可以上靠到60平方米。上靠的10平方米每平方米交850元,原50平方米补差价每平方米交150元。这样,他家花1.6万元就住上了新楼房。

  2009年,佳木斯市完成房屋拆迁104万平方米,涉及动迁居民1.73万户,拆迁面积是前6年之和,拆迁户数是前7年之和。但是,有关拆迁纠纷的投诉和信访量却不升反降,其中的奥妙就是程序透明公开、让利于拆迁户。

  在拆迁补偿上,棚户区居民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是产权调换,也就是回迁。选择回迁的,采取一次上靠基本户型安置的原则,即拆迁住宅用房原房屋证照标明建筑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下的,上靠到40平方米安置;40至50平方米的,上靠到50平方米安置,以此类推,最高上靠到70平方米。政府要求开发商必须建足这几种户型,以满足回迁户的需要。

  拆迁安置是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中的关键环节。为此,省政府规定,在房屋拆迁上,必须落实“三不拆”原则:即拆迁安置方案没制定的不拆、房屋拆迁补偿金不到位的不拆、特困户安置措施不落实的不拆。在回迁安置上,要坚持安置政策、搬迁顺序号、补偿标准、拆迁和回迁房屋面积、回迁安置方案、评估标准、分房时间、办事程序“八公开”。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都推出了“拆一还一、先拆奖励、以成本价就近上靠户型”等惠民政策,为的是让棚户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花最少的钱住上舒适的房。

  去年底,佳木斯松桦小区回迁,第一个搬离旧居的居民魏凤荣第一个选房。当她选定了11号楼403室60平方米的新居时,邻居们除了羡慕和祝贺,没有一个发牢骚的。

  “阳光拆迁、依法拆迁、民主拆迁、有情拆迁”,保证了这一浩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砸锅卖铁也要干”

  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各地政府大胆创新,各显神通。

  哈尔滨以市场化手段筹措棚改资金的做法,让人称道。该市成立好民居公司,目的就是在棚户区改造和回迁安置房建设中发挥“兜底”作用——一旦土地流拍,就由好民居公司接盘开发。

  哈尔滨滨江新城成为道外区第一个通过房地产开发进行棚改的项目。去年6月底项目拆迁完成后,这块13.5万平方米的土地以6.49亿元的起价挂到土地市场。然而,大多数开发商对这块地并没有兴趣,地块遭遇流拍。好民居“临危受命”,以底价拿下这块地,开始进行开发。目前滨江新城销售情况良好,部分安置房目前已经封顶,去年底已先于商品房交付。这个项目共有40多幢楼,其中16幢将用作棚改回迁安置房,一共可以安置3200户居民。

  “成立好民居公司,我们有更深的考虑,就是希望它能成为调节市场的杠杆,引导普通开发商参与棚改,从根本上依靠市场解决今后棚改的资金难题。”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滨说。

  “齐齐哈尔市棚户区居民大多属于低收入群体,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筹资是第一要务。”齐齐哈尔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史记介绍,该市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安居工程和住宅开发良性互动的路子。

  地方财政并不富余的齐齐哈尔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天字号”工程,提出用4到5年的时间完成681.2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市委书记杨信说,“砸锅卖铁也要干”。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想出了10多种筹资办法:省市财政和金融机构向齐齐哈尔市棚改办贷款,用于土地收储和前期建设;出售部分现有政府储备用地;城乡结合部改造出让收益、用政府收储的土地或腾空的土地作抵押;开发商、建筑商垫付资金;发行债券向社会募集资金;有回迁意向的居民交纳增加面积的资金,等等。此外,齐齐哈尔还在全市范围开展募捐,捐款的既有机关干部,也有市民群众。

  政府采取垫付启动资金、无偿划拨土地、免交营业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为安居工程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2001年以来,齐齐哈尔免收土地出让金就有3.5亿元,保证了安居工程住房售价始终处于中低收入家庭可承受的水平。在齐齐哈尔市商品房售价突破每平方米2000元的时候,安居房的售价只有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

  近两年来,齐齐哈尔市共筹集棚改资金39亿元,基本满足了棚户区改造的需要。到目前,“安居工程”共拆迁了359片棚户区共35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58个,17.3万人彻底告别了棚户区。

  据省建设厅负责人介绍,政府投入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各地普遍采取“发动农户自筹一块、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一块、金融部门信贷一块、县级财政投入一块、积极向上争取一块、整合使用一块”的“六个一块”方式,确保了工程进度。

  不仅买得起,还得住得起

  曙光新城是牡丹江市第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去年底,1000多户居民欢欢喜喜地搬入了新居,家住24号楼的下岗职工赵桂花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只交了2万多元就住上了50平方米的双朝阳的单元房,社区不仅减免了我的物业费,还给我安排了小区物业公司清洁员的岗位,每个月还多了700元的收入。”17名像赵桂花这样的低收入回迁居民已经在曙光新城的物业公司找到了岗位,他们负责清扫楼道卫生,维护社区秩序。

  “你瞧,我家装修也舍得下本钱,花了1万多元呢!”赵桂花边笑边说。

  牡丹江市棚廉办常务副主任宋景东说,“棚户区改造不仅要让动迁群众买得起,还得住得起,住得踏实。”

  实践证明,把安居与乐业结合起来,老百姓才能“住得起,住得踏实”。

  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的实施,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尤其是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带动区域内产业结构变革。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4栋农民住宅楼是全村240户农民的新家。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有了自己的休闲小区、商服小区和农家书屋。通过这一整体搬迁入住,可撤并6个自然屯,腾出1200亩老宅基地进行复垦,可谓一举两得。

  哈尔滨市还通过泥草房改造发展农家乐旅游。宾县马家屯地处二龙山脚下,近几年来依托二龙山的景区优势,打起了农家特色旅游牌。瞅准了这个商机,在对马家屯泥草房进行全面改造之后,宾县政府和农户们共同出资,为全屯修建了马路,安装了上下水和路灯,政府还免费为农户装饰了牌匾和门面。经过改造,马家屯一下子变了个样,这里村民的旅游生意更火了。

  今年,黑龙江省力争完成近2000万平方米各类棚户区改造,改造农村泥草房1870万平方米,并继续实施安居工程,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把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将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紧密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说。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