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国 实习生刘涛)春节过后上班第一日,重庆市民就得到一个喜讯:市政府提出今年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公租房,年底向社会投放20万平方米公租房。据悉,为加强公租房的建设与管理,该市拟设立住房保障局,圆市民住房梦。
重庆市的保障性住房将实施“5+1”模式,即过去采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民工公寓五种保障方式,与公共租赁房这种新的保障方式并举,全力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而所谓的公共租赁房,将重点解决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又暂时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人员等“夹心人群”的住房问题,此举被市民誉为重大民生德政工程。
重庆市廉租住房保障已在全市推开。保障面积由人均6平方米以下,扩大到人均10平方米以下家庭;保障对象由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惠及范围更广。该市还探索廉租住房与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结合的“拆迁+保障”模式,即对拆迁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补足10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不足35平方米的,保障到35平方米。
据了解,2009年该市新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6.1万户,至2009年底,全市已累计实施廉租住房保障14.3万户,惠及低收入群众40余万。而2010年“5+1”模式具体的实施计划是:一是在主城区一、二环间启动建设5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二是廉租住房建设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全年计划新开工廉租住房170万平方米,建成220万平方米;三是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80万平方米;四是开工建设农民工公寓25万平方米;五是改造危旧房156万平方米;六是启动53个城中村征地拆迁。
仅前四种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总面积就达875万平方米,占最近三年2917.08万平方米的年均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的三成,将有效解决城市新增人口和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