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世博会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访布鲁塞尔“原子球”设计者之子帕特里克
新华社记者王晓郡
到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人,大多亲眼目睹过闻名于世的“原子球”的风采。“原子球”诞生于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是布鲁塞尔的现代标志,与位于市中心、展示着布鲁塞尔历史的“大广场”交相辉映。
“原子球”设计者安德烈·沃特金之子帕特里克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二战后首次举办的世博会,在展馆设计、展示布置和展品选择上,都突出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的进步,反映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为以后举办世博会提供了样板。”
成功中标的“原子球”成了那届世博会上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安德烈的长子帕特里克说,他父亲安德烈其实不是建筑师,而是电气工程师,一方面对当时新兴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发电充满热情,另一方面对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巨大破坏力记忆犹新,于是便有了设计“原子球”的冲动。
帕特里克回忆说,当时父亲整日忙于伏案计算、画图。由于当时没有电子计算机,设计基本依靠人工,整个设计几乎花费了安德烈两年的时间。帕特里克说,终于有一天,父亲兴高采烈地让人搬到家里一个奇怪的只有50厘米高的闪亮框架,并且一再激动地将他抱起。父亲让他站在框架的顶部,框架稳稳地托着帕特里克。事后帕特里克才明白,那就是“原子球”的原型小样。
帕特里克感慨地说,“原子球”原型小样可以说是他的科普课,那么纤小的东西有着坚固的承受力,给他留下“科学是美、科学是力量”的深刻印象。真正的“原子球”高102米,总重2200吨,由9个直径18米的空心金属球体组成。1个圆球代表1个原子,球面用5800块三角弧形金属板焊接而成。球与球之间由26米长、直径3米的空心钢管连接。各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它表现的是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原子结构。
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场地原是一片王室园林。当时的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曾要求世博会结束后所有展馆一律拆除,以恢复王室园林风貌。然而,当国王亲临现场时,他被“原子球”的设计震撼了,断然决定保留这座精妙绝伦的建筑。
帕特里克回忆说,布鲁塞尔世博会开幕时,12岁的他立刻便被精彩纷呈的科技海洋迷住了,美国馆陈列了核电技术,苏联馆展示了引起全球轰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世博会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大课堂,人们可以见识很多新东西。”
帕特里克说,父亲安德烈拥有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经常向孩子们讲解天象。安德烈还是一名优秀的曲棍球运动员,曾作为比利时国家队队员参加了1948年伦敦夏季奥运会。
“原子球”扬名世界后,安德烈个人也多了一张显赫的名片。布鲁塞尔世博会闭幕后两年,安德烈被一家大型银行聘为公共关系负责人,离开了他所熟悉的电气行业。此外,他担任“原子球”董事会的总裁,直至2005年去世。
深受父亲的熏陶,帕特里克自小喜欢科学技术,现已是一家拥有4000名员工的大型电气企业的总经理,传承着父亲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