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空心菜叶。 |
受污染变形的辣椒、西瓜、玉米等作物。 |
专访2010年荷赛奖中国唯一获得者方谦华--“受污染的蔬果,是一群特殊的病人”
“尽管它们是静态物品,我却视其为一群特殊的‘病人’。”中国摄影师方谦华近日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表示。去年7月和11月,他两次赶赴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发生地,拍摄下因受镉污染变得奇形怪状、面貌全非的桔子。在上月揭晓的第5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这组照片获得自然类三等奖。方谦华也是此次唯一获奖的中国人。
文/周一妍 摄影/方谦华
黑色幕布,柔和的光影中,八个“生了病”的桔子:一只表皮犹如月球表面般凹凸不平,褶皱爬满全身;一只犹如被千万根针戳得千疮百孔;一只上面长满灰绿色的霉斑;更多几只,干瘪到几乎成了“木乃伊”。
“如果不看说明,根本不知道它们是桔子。”许多人在网上看了照片后惊呼。他们实在无法将这些影像与再熟悉不过的桔子联系在一起。
摄影师方谦华回忆说,在拍摄这组照片时,自己也没有把它们当作普通桔子看待。那天,他将从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发生地的菜园里采摘来的桔子带回酒店,整齐排列成一行,一只接着一只反复看。突然间,一个奇怪的感觉从他脑海里冒出来。
“我发现眼前看到的不是桔子,而是一个即将死亡的星球。”方谦华说。这些病态桔子几乎没有纹路,一道道黝黑的裂痕从干枯的表皮爆裂开来,他感觉它们濒临死亡,就像被毁坏的星球。
这组照片让方谦华在今年2月获得第53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奖”(WPP)自然类三等奖。他是本届荷赛中唯一获奖的中国摄影师。这也是方谦华第二次获得荷赛奖。2008年,他曾凭借肖像作品《濒危植物楠木叶》获得荷赛自然类一等奖。
去年7月,方谦华前往湖南浏阳采访轰动一时的“镉污染事件”,第一次接触到这些长相奇异的蔬果;同年11月,他再次进入湖南浏阳,拍摄下数十多种“中毒”蔬果的怪异样貌。他说:“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镉中毒是怎么回事。那些原本我们十分熟悉的瓜果蔬菜,全都变得奇形怪状,让人恶心和恐惧。如果我们无意中吃下这样的东西,是不是也会变成这样?”
“种了几十年地,从没见过这种菜”
2009年7月,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以湘和化工厂为圆心,向外500米延伸的周围田野里,庄稼渐次呈现深黄色、黄绿色、绿色三种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谷壳透着黄褐色。离工厂300米开外,就是著名的浏阳河。
这是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最明显的表面现象。
方谦华一踏入毗邻湘和化工厂的双桥村,便看到惨不忍睹的一幕:村里一些老年人瘦骨嶙峋的腿上,到处青筋凸起、纠结,脚面上一块块青紫斑块触目心惊,这是血管扩张症状,稍一擦破,血就会喷得老高;连不足一岁的小孩大腿也浮现青紫斑痕,人还会不自主地抽搐,与那些村里已经中毒死亡的人症状一样;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出现头痛、呕吐、关节痛等症状。
一个农民从自家田地里飞奔而出,手中挥舞着一颗空心菜,气喘吁吁地说:“种了几十年地,从没看到过这样的菜。”
方谦华看到,农民手中拿着的空心菜,形状虽与普通空心菜差不多,但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苍白,一种简直比雪还要白的颜色。
“当时我感觉到,这些蔬果是一群特殊的病人,它们是镉污染的受害者,接着将这种灾害传递给人。”方谦华连忙让农民手捧空心菜,按下快门。
走进农民的菜园,乍看稻田和菜田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牛羊仍在悠闲地吃草;但细看之下,方谦和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变脸”蔬果:
青绿依旧的苦瓜,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肿瘤”,形状弯曲地像狗尾巴草;红彤彤的辣椒也弯曲着“尾巴”,表皮上出现一个个一角钱大小的腐洞,洞周围一圈干枯发黑;开着黄花的丝瓜,长得野势十足,滋溜溜就攀过篱笆,到了秧田梗上,但奇怪的是,丝瓜的一头无故爆裂开来,里头黄嫩的丝瓜心探出脑袋……
村里没人敢食用这些蔬果。他们每日吃的菜,不是到镇上买,就得靠远处的亲戚朋友接济。
适逢夏日,当地随处可见西瓜地,却没有一户人家能吃上西瓜。
方谦华在双桥村与其他村相邻的地方看到,道路上堆满了成熟的横纹西瓜,瓜皮上斑驳的姜色疤痕十分扎眼,伴随着腐烂的臭味,引来成群蚊蝇。村民本想将它们运送到别村去卖,后来政府下令,这些蔬果“禁食”、“禁卖”。他们只好运回来,丢在路边。
三天拍摄很快结束,方谦华离开了浏阳。但他知道,镉污染造成的灾难远未结束。他临走前,当地村民向他倾诉:“我们农民若是没了地,怎么办?听说镉污染的土地通过种水稻,要100年才能解毒。”
“报道镉污染,与先前的苏丹红、三聚氰胺新闻事件类似,文字作品相对容易出彩,而摄影作品则具有局限性,一般只能拍一拍受害者的惨状。”方谦华说。但这一次,他感觉这些令人震撼、令人恐惧的蔬果,可以让读者更真切感受到镉污染的存在和危害。
“挂满毒桔的树,散发着死亡的味道”
去年11月,方谦华接下一个拍摄食品安全的选题,便打定主意重返镉污染发生地。这一次,他决定除了追求新闻性之外,也能拍出影像感,以及那些发人深省的东西。
方谦华重返双桥村时,一下子傻眼了。原本是“桔子红了”的季节,农民的菜园一片萧条,几乎所有田地都荒芜了,只有牛、羊在稻田里啃食野草。农民放在家门口台阶上的锄头,都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灰。
“中毒的蔬果全部被‘大扫除’干净了。”农民喜滋滋地告诉方谦华。
原来,就在去年7月方谦华离开后不久,村里的青壮年和进村的政府帮扶人员进行了交涉。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一棵南瓜藤政府赔7元,一亩空心菜地赔1200元……于是,农民们开始动手砍割自家菜园的青菜果蔬索偿。随后政府承诺,将帮助农民转产种植花卉、盆栽等经济观赏作物谋生。
农民的喜事,反倒让方谦华几乎白跑一趟。为了找寻合适的蔬果,他前后四次进入事发的几个村子,几乎踏遍了村里每一片土地,最后终于在几十处农民荒废的菜园角落,发现了一些没有被清除的蔬果。
那是一些农民遗留下来让其自身自灭的农作物。延续了几个月的污染,让它们变得更加扭曲、更加触目惊心。
“以前,这里的桔子圆润光挂,散发着甘甜的香味。”一位陪同方谦华寻找蔬果的农民说,“现在真是不愿意再接近那些桔树。上面挂满中毒的桔子,散发着死亡的味道。”
与农民相比,方谦华因为找到了表现力强的蔬果,变得兴奋起来。他麻利将第一眼看起来最畸形的几只挑起来,左手拿两个,右手拿三个,认真比对。
“这是一个好桔。”方谦华以摄影师的眼光发出感叹。此时,他眼睛里看到的,是一只桔皮干瘪到没有一滴水分,形如木乃伊一般的桔子。
接着,他又陆续找到“变色桔”、“斑点桔”、“裂纹桔”、“杂纹理桔”等千奇百怪的桔子。方谦华形容,这种感觉“好似翻开神奇的自然课本”。
用抽象方法引发反思
由于一些叶类蔬菜无法带离菜园,只能在菜园内就地拍摄。为了突出视觉效果,方谦华采集了一些便于带走的瓜果蔬菜,回到近百公里外的酒店客房进行拍摄。
据他估计,4次进村,自己一共背回了二三十斤桔子,以及其他蔬果十余斤。
在按下快门之前,他花费了几个小时揣摩这些蔬果,渐渐的,他发现,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积累情感和想法的过程。
“因为这些物品是静态的,所以我想尽可能生动的来表现,所以把他们拟人化抽象化,或者更抽象,更有想象力,最后可以给人启迪和反思。”
与蔬果“交流”的过程中,方谦华突然有了灵感。他隐约感觉到,那些表面坑坑洼洼的桔子外观像一个个星球,被毁坏的星球,似乎来自外太空,但实际上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此外,他还发现其他畸形蔬果的趣味面,静态的事物一瞬间仿佛“活”了起来。一个圆鼓鼓的变形茄子,全身大部分病变成白色,上面四个黑斑特别醒目,组合起来看,有点像一个小婴儿的脸,眼睛一大一小,鼻子小而翘,嘴巴圆圆,很是俏皮;一片狭长的空心菜叶子,红褐色斑块一轮一轮印在上面,叶子底部还有一个圆红点,方谦华把这片变异的空心菜叶联想成一条灵动的金鱼。
考虑到如果用常规的广角或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影像会过于具象、直白,方谦华决定用100mm的微距镜头拍摄,以非常态的视角表现病变农作物的微观形态。
拍摄中唯一道具,是包镜头用的黑布。整个拍摄时在自然光线中进行的,没有刻意用灯光布局。为了等待最佳时机,他用了两个下午的时间,让午后的灿烂阳光帮助自己完成了这些作品。
2008年,方谦华曾凭借一片简洁的楠木树叶,获得荷赛自然类一等奖。当时他使用的同样是肖像的拍摄手法,同样采用自然光,以及一块黑色挡板作为背景。拍摄使用的是慢门,并利用水珠制造出一些“雾气”,让静态的画面呈现出某种悲天悯人的气息。
对于方谦华的作品,荷赛奖评委、前《时代》周刊摄影部负责人玛丽安·戈龙(Mary Anne Golon)这样评价:方的图片具有优雅而令人难忘的美丽。它让评委们想起出自时装摄影界泰斗Irving Penn和前卫摄影家Robert plethorpe之手的经典静物图片。
相比2008年的获奖作品,方谦华更喜欢今年的这组作品。“桔子这一组照片,整体表现力比较强,风格也更加统一。”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