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动辄提议立法是一种懒政思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10日11:04
每年的两会,既是一次政治节日和民主盛会,也是一次媒体盛宴,代表、委员意见七嘴八舌观点纷呈,10多天的会程让舆论淹没于提议议案的信息海洋中——像往年的两会一样,在代表、委员的建议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还是“立法”,代表、委员动不动就建议对某个问题进行立法,鸡毛蒜皮、难以治理、不着边际的事都有人提议立法治理。
比如,王明雯代表“呼吁立法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政协委员钟晓渝呼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心施救者保护法”,以消除社会“好人无好报”的彭宇案恐惧;张近东代表建议商务部牵头为家电售后立法;有农民工代表建议立“农民工工资法”打击拖欠农民工血汗钱;宋文新代表准备提交“家庭教育立法”的建议,批评说“父母不能只管生不管教”;政协委员李立新建议尽快给中国足球立法,助中国足球走向世界。还有什么“自主创新法”、“扫黄法”等等,一个个立法建议看得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其中,有些立法建议既无可行性,又缺乏对法律严肃的尊重,甚至不符合法律理性。
比如那个“好心施救保护法”,具体怎么保护呢?“农民工工资法”,我们不是已经有工资法了吗,为什么还要单独立法和单独规定?还有什么“中国足球立法”,水平差又怪法律了,恐怕难以靠立法冲出亚洲吧。
这些建议和意见的路子都完全一致,就是“社会问题+立法”,觉得什么是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然后就在后面加个“法”。但真有必要立法吗?是不是非要立法,既有的法律可不可以解决,道德途径可不可以解决,立法利大还是弊大,立法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非要立法的话,有没有可行性,谁去执法,会不会形同虚设,会不会滋生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缺乏这样缜密和细致的考量,没有可行性论证,那说了等于白说,浪费了参政议政资源。
立法不是灵机一动的事,而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和专业理性的复杂系统工程。进行深入的调研,对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多次审读,多次修改。两会开了这么多年,一共才通过了多少法律,立法部门对立法是谨慎的,比如对代表选举法的修改就走了多少程序,做了多少调研和讨论。
动不动就提立法建议,这是一种偷懒的议政表现。提立法建议确实很简单,不要动什么脑筋,不要做什么深入调研,也不要权衡什么思考什么,只要在问题后面加一个法就可以了。但代表委员们议政,焦点不应该集中在立法上,而应追问法律为何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曹林) (来源:西安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