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唐山大地震“余震”未绝 解读“地震后的幽灵”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3月12日15:27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科技随笔:唐山大地震“余震”未绝——解读“地震后的幽灵”

  新华社记者张小军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3月6日发生在唐山地区的两次地震,均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30多年前的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1811年至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目前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科学家目前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一般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1961年,宇津德治对大森定律的数学公式进行了修正,提高了这一定律的准确性。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级至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

  虽然发现了上述规律,但从结果看,人类至今仍然不能准确预测余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强度。预报的难点之一是地质状况复杂,不同震区的地下岩石组成类型各不相同。余震预报必须考虑不同震区的这些独特因素,准确度才有可能提高。但是,特大地震发生后,科学家原来掌握的地质状况往往发生巨大变化,在短时间内无法重建相关数据库。

  余震带来的灾难不亚于主震。经过主震的袭击,震区许多房屋虽未倒塌,但已危如累卵。余震即使震级不高,仍有可能成为摧毁这些建筑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付包括余震在内的地震危害,最现实的办法是提前准备。比如在城镇规划时,避开地震高发的断裂带。无法避开时,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和建筑质量都要有特殊要求。同时,加强对地震高发区居民的地震知识教育等。

  进一步加大对地震科研的投入是解决地震威胁的希望所在。地震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人类尚没有能力实现地震的准确预报。但从长期看,只有地震科学的进步才有可能使人类摆脱地震造成的伤害。从全球或从中国情况来看,加强地震科学研究至少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数据收集能力建设,即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二是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即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分析收集到的海量地震数据,以便从中总结规律。

  3月11日,智利新总统皮涅拉也没能逃过余震的骚扰。在40多分钟的总统就职仪式中,智利大地震的四次余震袭击了仪式举办地——智利海滨城市瓦尔帕莱索。

  如果说自然灾害是幽灵,那么这些幽灵带来的伤害,不能淡忘,因为幽灵会在人们忘记时袭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