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毛织小作坊也红火 符吉茂 摄 |
缺工催生小型加工作坊
东莞一些企业订单增多用工缺口大,家庭作坊成为应对之策
春节过后东莞一些企业订单明显增多,一些企业缺工,给家庭小作坊带来了机遇。
老李的服装加工作坊位于虎门白沙一间民居的五楼,三房一厅。大厅放着五台平车,一台打边车,另外一边还放置着一个五六平方的工作台用于放置布料、成衣等;像老李这样的服装加工作坊,在这栋五层的民居中就有两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整个虎门,像这样的加工作坊则大约有上万家。
老李告诉记者:“过完年,正月初六就开始有服装厂负责人打电话要我去拿货做,有的厂甚至跟我说能保证我们这边长期有单。订单越来越多,但单价越来越低。一件洋装,加工费才13元,一天大概能做10件左右。”
于师傅的作坊就在离老李不远的另一栋楼上,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机子是去年下半年购买的,一般一个月收入能达到近5000元。
在大朗镇蔡边村,来自四川的家庭小作坊何老板也没闲着,他家中的6台缝纫机正在男女工们的熟练操作下忙碌运转。何老板说:“这个月底要完成10000件的企业订单。这段时间企业招工难,一些企业接下的单怕完成不了,所以就外包给了我们,因此近来订单比较多。”何说,元宵节过后,开工当天就接到了两三家企业的订单,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人手不够,他不敢轻举妄动。在他家里,还有六台缝盘机是空置着的。在他家的大门外,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招缝盘工多名。
“实际上,这种加工作坊都是由亲情、友情联系在一起的,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家庭作坊,由于它的工作自由、管理宽松而受到老乡的欢迎。”针对这种加工作坊,厚街劳务大市场营销总监黄京表示,它的存在即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类加工作坊一般几个人或10多人,大部分都是由亲戚或老乡组合,他们信奉的是“有钱赚就多赚点,没钱赚就少赚点”,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想壮大不容易,但也不会轻易倒闭。黄京还认为,这种小型家庭作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缺工困境,但不值得提倡。(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实习生 符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