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资委重申“4万亿一分没流入楼市”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3月17日02:36


  本报讯(记者钟晶晶)3月15日,北京成交6块土地,其中3块被公认为新的“地王”。昨日,国资委新闻处相关负责人重申,“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或是用于土地买卖。

  3月15日,北京成交6块土地,其中3块被公认为新的“地王”,并且竞得者都有央企背景。一天仨“地王”,都是央企拿,引发了业界对“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流入楼市”的质疑。

  昨日,国资委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央企投入房地产开发的资金不是来自于4万亿政府投资。对于近期国资委是否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央企投资房地产业,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什么新动作。

  国资委一位专家则表示,按照《公司法》规定,国资委主要负责央企的人事变动和业绩考核,以及重大事项决定。“挂牌出让土地是政府发展房地产的政策,如果说要国资委出台禁令限制投资房地产业,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他举例说,远洋地产大股东为国有企业,同时远洋也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开发房地产,国资委无法干预。

    原因追问:

    是什么制造了“地王”

    “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一年工作目标,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就遭遇到北京一天出现三个“地王”的现实。15日,北京单天成交6块土地,其中3块被公认为新的“地王”,不仅成交总价创造了2009年以来的新纪录,楼面均价也直逼每平方米3万元。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地价“屡抑不下”,“地王”频频出现?

    1 国企央企争相拿地

  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企、央企就已经开始批量制造“地王”。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在调控房地产政策中要求国资委介入监管,国资委随后也开始就此采取措施,但从实际结果来看,种种调控和监管的效果十分有限。国企、央企高价拿地的脚步并未停止。


  2 病根在于土地垄断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国企、央企对推高地价、房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究其根源,则是一系列制度因素和市场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既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推动,也包括仍然严峻的市场供需矛盾。

  3 出让方式亟待调整

  除了饱受争议的“土地财政”,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形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资金规模不对等的情况下,单纯的价高者得无疑将导致对民营资本的挤出和个别开发企业对优质地块的垄断…[详细]

    地王回应:中信地产称亦庄地块价格可承受

    3月15日,中信地产以总价52.4亿元拍得了亦庄地块,刷新了北京总价新“地王”纪录。

  昨日,中信地产表示,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其在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参与了该地块的竞买活动。中信地产表示,公司一贯在承担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在该地块中建设2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和8万平方米的限价商品房,政府将分别以6200元/平方米和7800元/平方米的价格回购。

    世博宏业回应:不需要从4万亿中拿钱

    “世博宏业有以往开发运营的收益,不会直接或间接使用集团从4万亿投资中得到的份额。”昨天,北京世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3月15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控股的北京世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7.6亿元的价格竞得蓟门桥地块,楼面价超过2.9万元/平方米。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世博宏业公司有以往开发运营的收益,也有来自银行的贷款、授信等,现有资金完全满足下一阶段开发需要,“不需要从国家的4万亿投资中拿钱。”就东升乡地块而言,世博宏业将按时支付17.6亿元的土地出让金。

     百姓说法:央行调查显示:七成多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接受 

     调查表明,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25.9%,比上季再降2.3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比例达到51%,这个比例是自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质疑:4万亿真的一分也没流入地产业吗?

    尽管发改委官员称“没有一分钱流入房地产行业”,但这一承诺其实只是限定于政府投资资金,其他大量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却并无法被严格控制,否则银监会也不必多次要“严查违规信贷资金进入楼市”了。同时,当“四万亿”计划让央企手中现金充盈时,他们当然不必急于增强经营、滚动发展了,反而可以有精力去成立房地产公司和上市公司,通过炒地、股市圈钱,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在年底的业绩考评中交出好看的答卷。上述中国兵器装备公司,2009年1月尚亏损达1亿元,到了年底,就实现利润52亿元,获得国资委的A级考核业绩。

  在4万亿投资资金、商业信贷资金以及社会配套资金的共同作用下,央企手中的现金流极为充沛,只是苦于寻觅投资项目。与之相反,民营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却因为金融危机而恶化,民营房产企业很难和财大气粗的央企竞争。由此,央企才会在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成为土地拍卖市场的“翘楚”…[详细]

     相关评论:央企抢“地王”伤害公平正义

   除了国资委眼下拿不出震摄央企夺地王的办法外,今年央企采取的新的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也无形中刺激了央企的夺地、囤地欲望。因为按照现行考核指标,无论你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跑赢资本就是好猫。如此以来,就有更多类似军工、烟草甚至是盐业、农资等央企国企,都希望抄小路在楼市“挣快钱”。毕竟囤地建房再坐等升值,要比研发那些高风险、长周期的大型实体项目钱来得快。

   而且,地王不计后果的出现,除了中央稳定房价的号令无法执行外,还给那些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一剂更宽心的“强心针”。毕竟“大地主”会收入更多的土地红利。不知这次央企在北京“一日三得地王”的做法,会不会给刚刚宣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带去一些不太平?

   一些央企这样疯狂拿地的“内循环”肉搏,却苦了望房兴叹的普通民众。因而,我们有必要将这起事件看作是一起“政治性事件”或对“民意的违背”。因为,一些央企逆民意、争地王,槌挑公平正义的行为,是对央企应有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背弃。这种强占公共资源的行为,有可能在楼市不稳的大气候下,形成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更大冲击和挑战。

   其实,世界上没一个大国的“央企”,是靠买卖地王和楼市套利实现自身发展的。希望国资委尽快在其经营房地产的主业和副业划分上不再优柔寡断,切断央企拍地的资金来源,否则民众所质疑的将不只是央企本身,而是国资部门的监管能力和公信力。

     京华时报:争相当地王央企有三错 

     城头变换地王旗。这种戏剧性的加冕竞赛与调控楼市的政策基调形成强烈反差,不仅普通群众,连民间地产大鳄都徒叹奈何。两会刚刚闭幕,对于楼市不正常现象的声讨和反思言犹在耳,央企及其高度关联企业就豪掷巨资。可以想象,新地王们会刺激相关区域楼价进一步上涨,并为业已膨胀到畸形的楼市泡沫注入新的危险气息,为弱势人群的心理蒙上新的阴影:长安居,大不易;有尊严,大不易。

  价格无罪。无论是什么样的天价,如果确实是市场博弈后妥协的结果,那它就是真实的。

  地王无罪。市场的法则之一是价高者得,任何招拍挂,都会产生一个胜者,竞价本身所体现的是理性的经济行为。

  但是,地王产生过程的市场化不代表经济伦理的正确性。这个道理,在央企三度加冕地王的前一天,温总理在记者会上刚刚作了阐述:“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不可分离。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

  央企频繁在地王名单里出现,就是错误经济学的表现。错在哪里?

  一错在央企。央企属于全民所有性质,其存在的主要依据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为全民谋取红利。如果央企纷纷脱离主业,将全民委托经营的资金用于争当地王,就会推动房价进一步非理性上涨,使民众居有其所的门槛一再抬高,进而积累更加难以解决的民生难题。央企与一般企业不同,如果只重赢利,不履行社会责任,就丧失了享有垄断资源的法理基础,其垄断地位就应该予以剥夺。

  二错在企业管理制度。央企当地王,既不属于主营业务,又有极高的社会敏感性,为什么不加以条款限制?尊重企业自主权不代表任其行事。

  三错在楼市。央企之所以乐当地王而不疲,根本原因在于楼市具有很高的利润率。在可以轻易获得巨额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央企财大气粗,抢当地王…[详细]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