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透视伦敦创意产业培育:城市能帮人才实现抱负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3月24日10:29
多元文化是伦敦的特点
多元文化是伦敦的特点

  全球超过200家报纸、3500家出版社、1/4知名游戏研发工作室将总部设在伦敦

  伦敦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人文积淀,与“创意之都”的地位究竟存在何种关联?

  对创意人才而言,为何伦敦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伦敦不仅仅是雾都、大笨钟和红色巴士。

  在创意产业的引导下,记者行走其间,无不感受到“酷伦敦”的律动。

  从“老城伦敦”到“酷伦敦”,英国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读的样本。

  而英国朋友给了我们更有价值的建议。

  英国IPA协会(英国广告从业者协会)主席汉密斯•普林格说:“我认为中国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需要照搬英国模式,而是应当从你们自身的文化积淀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伦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是很难效仿的。”伦敦发展总署(LDA)副总裁彼得•毕晓普的看法,可说是所有英方受访人士的一致心声,因为它基于伦敦不可匹敌的文化积淀。

  1多元文化800万居民和300多种语言

  “伦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畅销书《创意集市》作者、台湾知名设计师王怡颖曾采访过数十位来自世界各地、在伦敦谋求发展的年轻设计师。

  80%的人的答案都是同一个词———“多元化”。

  任何第一次来到伦敦的观光客,通常都会为它强烈蓬勃的多元文化气息感到震撼。据统计,伦敦800万居民日常使用的语言达300种之多!

  “文化多样性是首届世博会所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马克•琼斯指出,首届世博会不仅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在重大事件中成功运用“大众传媒”提升宣传效果的经典案例,而且也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对于促进文明交流、推动历史进程的重大作用。

  大英博物馆媒体市场部负责人汉娜•伯顿指出,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保持了一路上扬的基调。首次世博会从本质上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1837年—1901年)英国人对工业革命及国家前途乐观、自信、奋发的积极心态,以及一种深受18世纪启蒙主义学说影响的集体心理———对世界的好奇和对求知的渴望,“开眼看世界”是处于成长期的文明所具有的共性之一。

  首届世博会结束之后,英国人把倾全国之力赚来的18.6万英镑,主要用于兴修大量公共博物馆、发展教育和设立科学艺术奖励基金。

  南坎星顿87亩地范围内就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帝国科学和技术学院、皇家艺术和音乐学院等著名文博教育机构。

  今天,全市1700多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可以让人尽情纵览数千年来人类创意的极致和美学的巅峰而无须为囊中羞涩挂怀。

  在大英博物馆内,到处都能看到埋头临摹希腊帕特农神庙遗址雕像或者国唐三彩、明清瓷器的学生。

  一位伦敦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说:“无论我要设计什么,每次到这里来总能获得层出不穷的灵感。”

  英国IPA协会(广告从业者协会)主席汉密斯•普林格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欢迎文化背景迥异的员工加入,不同思维方式的切磋和沟通有利于打破套路,往往能为每一个企划案带来出人意料的精彩创意。”

  2 梦想和机会“帮助创意人才实现雄心抱负”

  一个并非服装设计科班出身的泰国年轻人,却能在伦敦最著名的高档商业街———牛津街的Topshop商场拥有个人品牌服饰专卖店?

  这是真的。

  用泰国女设计师Supanee的话来说:“伦敦充满机遇,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外表瘦弱、笑容腼腆的女孩在伦敦已经“混”了七八年。她在泰国所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第一次来因为出差来到伦敦就被迷住了,遍布街头巷尾的成衣店更是刺激起她从小对服装设计的爱好。

  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她频繁往来于泰国和伦敦之间,工作之余,她到伦敦一些艺术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进修,同时到租金低廉的创意集市“练摊”。通过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Supanee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服装款式,加上价格便宜,正式的订单陆续找上门来。

  她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在网上开通网购业务。如今她把制衣车间设在泰国,工作室和品牌形象店设在伦敦,并在香港开设了分店。

  像Supanee一样,每年有将近2万名胸怀梦想的年轻人,在伦敦26个专科艺术设计类学校学习,还有更多的人通过远程函授等方式“充电”。

  英国政府也一直宣称要排除万难,“帮助创意人才实现雄心抱负”。

  一系列措施包括保障每年为创意产业提供5000个实习岗位,鼓励更多大学设立创意专业,协同各类艺术团体、行业协会和高等院校为工作后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继续深造、自我提升的机会,乃至特殊加工设备或服务等。

  尽管无数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从国外蜂拥而至,但记者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了解到,“培养本土人才”仍是英国的头号目标。

  最典型的莫过于从伦敦推广至全国、旨在激发下一代创造欲望的“发现你的才能”计划。

  每个英国学生从学前班至大学,每周都至少有5小时“高品位的文化体验”:包括看现场演出、参观展览、游览历史古迹、学习乐器或者绘画、制作视频和手工艺品等。最近3年,英国政府已经斥资2500万英镑用于实施该计划,未来还将陆续投入3.32亿英镑,用来支持学校的合唱队、管弦乐队和表演课程,发掘“被埋没的莫扎特”。

  据统计,目前英国全国大学和中学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有1000种与电影有关,超过350种与电视相关,近1000种课程与电子游戏和数字技术有关。

  3 创意社区伦敦人怎么办“798”

  “欢迎来到伦敦的‘798’!”来自香港的数字图形工程师翟洪峰,微笑着向记者招手。

  这是位于伦敦东区创意部落聚集地,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的霍克斯顿Huxton社区。他所在的Unit9数字媒体工作室,是伦敦最优秀的数字图像和软件制作公司之一,曾为麦当劳、东芝、苹果手机、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制作广告和游戏软件。

  伦敦是全世界最早发展创意产业的都市。

  从泰晤士河南岸到中区、北区、东区,克拉肯威尔、霍克斯顿、“金色花园”等创意社区的陆续出现,在伦敦衰败萧条的旧城区改造,以及创意经济的迅猛发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英国创意集群论坛创始人西蒙•伊万斯打过一个比方:“创意产业的结构类似于海洋里的鲸鱼和浮游生物,除了‘大鱼’,整个生态链主要依靠的还是大量的小型工作坊。”

  翟洪峰认为,伦敦创意部落最大的特色,一是门类齐全,专业化程度高,不同公司之间往来频繁便捷。“比如做一个电视广告,就在街对面我们就能找到一流的美术团队担任艺术指导”。

  二是拥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大环境”。“这里有著名的whitecube画廊可以作产品陈设和同行聚会地点;公司附近5分钟路程内就可以找到很好的法国、意大利、印度、越南、中国餐馆;这里还有很棒的露天表演场地、书店、酒吧、特色集市,离地铁站和大学都很近。”

  谈到国内流行的创意产业园区和高新科技园,他很遗憾地摇摇头,“我觉得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减免租金、设施建设上,当然这些也很重要,但是我们最需要的还是让人心情愉悦和产生归属感的艺术氛围。”

  2007年7月英国政府《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报告》指出,创意部落需要“低成本的工作环境和弹性办公条件”,更需要“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公共空间”。同时伦敦市政府对于多个创意产业集中带的态度是,平衡空间布局,确保各区特色。例如诺丁山地区因为得益于同名好莱坞电影的号召力,主要以影视制作、表演群体为主,而霍克斯顿以平面设计、广告和软件工作室为主。

  随着霍克斯顿名气越来越大,这里的租金也水涨船高,不断有艺术家撤离,又不断有新公司迁入。至于那些已经消失的工作室,翟洪峰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估计是发现了新的霍克斯顿吧。这也是好事,说明伦敦创意社区的总体面积在不断扩张。”

  4 英国馆“真正尊重艺术家”

  “伦敦是一座真正尊重艺术家的城市。”华威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比尔顿指出。

  发生在英国建筑设计师托马斯•海瑟维克身上的事,耐人寻味。由托马斯负责设计的2010世博会“英国馆”,刚刚在沪竣工。这个被定名为“种子圣殿”的木结构建筑,由6万多根亚克力杆“触须”构成,每根“触须”里面珍藏着一颗封存的植物种子,而且这座重达1000吨的“圣殿”还会迎风摇曳,酷似一朵轻盈玲珑的蒲公英。这个洋溢着梦幻色彩的设计受到了中国媒体和公众的热烈好评。

  没想到托马斯却告诉记者,这个通过激烈竞争胜出的方案曾遭到英国官方的直接否决,理由是“一点都不英国!”

  “我知道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许多固定的英国形象,比如红色观光巴士、伦敦眼、带着帽子手拿雨伞的传统绅士之类。要知道那么多国家的展馆聚拢在一起,游客们肯定是走马观花,假如我给你这些,人们顶多觉得不过如此,如果不能让人第一眼就被牢牢吸引,就等于宣告失败。”

  “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与众不同。”托马斯说:“很多人觉得这种展示国家形象的场合应当搞成声光电气的大秀场,我偏偏就给观众一个严肃、静止、冥想的空间;人人都觉得建筑是凝固的,我就要把它做成能随风舞动的。”托马斯“大胆妄为”的作风果然招来了强烈的反对意见,“有人说我不该在这么重要的时刻拿国家形象开玩笑,甚至质疑这个设想不可能变成现实!”

  至于方案最终通过的原因,托马斯坦言毫不知情:“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强调它的原创性,以及它蕴含的创新和探索的无尽可能性。我没有游说谁,或者找人说情什么的,我想还是因为这个设计本身得到了认同和理解。”

  有趣的是,伦敦1851年首届世博会的场馆“水晶宫”,也是当年最为轰动的展品—它是史上第一次以钢铁、玻璃为材料、开创先河的建筑,设计者的灵感来源竟然是温室花房。

  英国建筑师为何在世博会上屡建奇功,为何在广告、设计、娱乐业高手频现?IPA协会主席普林格沉思片刻作答:“我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文化和创意的‘基因’是可以遗传和进化的,它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从历代积累、从业人数众多的量变中实现飞跃性质变。具体条件可能因时而异,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必然包括允许例外、容忍另类的社会自由度,因为成功的创意往往是例外和另类的化身。”

  观察

  谁在挑战伦敦?

  伦敦“创意之都”的地位是否真的无可撼动?

  “我们承认我们正在面临挑战。”毕晓普先生说:“比起巴黎或者米兰,我们是英语国家,语言上占据便利条件,但是伦敦将他们拒之门外的因素也不少,例如昂贵的物价就很令人头疼。”

  高房价让人望而却步

  因为生活成本太高、竞争压力白热化等原因,以及从业人员流动性高的自身行业特点,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当地人告诉记者,伦敦气候较为阴冷的缘故,不少人转投温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的怀抱。

  记者在伦敦翻遍了当地的报纸。根据《伦敦标准晚报》等当地媒体公布的数据,伦敦中心城区的房价折合人民币已升到大约10万—15万人民币一平方米,周边地区便宜一点的也要6万—7万一平方米,最贵的黄金地段如海德公园、切尔西区的高级精品房甚至可以卖出60万—70万一平方米的全球天价。地处伦敦繁华西区的诺丁山地区2房单位均价在72万英镑一套,南部南坎星顿地区2房单位报价82万英镑,大约折合人民币均在单位8万上下。

  而伦敦人就业初期的薪水水准普遍在年薪2万5-3万3英镑之间(按大学毕业学历计算),一个月2500英镑左右,有工作经验的可达到一个月3000—4000英镑,企业中层主管一个月收入在5000—6000英镑之间,但是这个收入水准扣除生活花销,要想买房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租房也好不到哪里去,王怡颖和两个大学同学在物价略低的东区霍克斯顿租了一间大约100平方米的工作室,三人分摊月租,她也需要付1800英镑。这个区的创意人士,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工作者也大都居住在伦敦五环、六环之外,每天要乘半小时火车再转地铁上班。

  除了房价,伦敦的交通枢纽———地铁也是全球最贵。根据国外调查公司针对2009年全球生活成本的调查显示,伦敦地铁的单程票价平均为4.33美元,为全球之冠,其后是东京和柏林。

  虽然有调查机构表示,受经济衰退影响,现在外国企业进军伦敦市场的成本“降低了30%”,但全英社团联合总会会长李文兴还是表示“太高了”。

  模式遭到疯狂复制

  伦敦的产业优势也遭到多方面的挑战,例如游戏软件行业,美国、日本长期雄踞霸主地位,在加拿大、韩国的联合夹击下,伦敦在世界游戏业的实力排名已经从第三下降至第五。游戏开发商深感压力,并抱怨政府应该像加拿大那样向中小企业发放更多补助和津贴,留住员工。

  广告行业方面,英国IPA最佳效率奖有广告界“奥斯卡”奖美誉,但至少有8个国家和地区也效仿伦敦的做法,设置同类型的国际大奖,试图从影响力上分一杯羹。广告界人士不满宣称:“我们的模式遭到了疯狂复制!”

  按照传统做法,英国政府不干预文化市场的具体运作,资助主要通过政府委托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实现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一般只占这些机构收入的30%左右,其余靠自创收入和社会赞助。

  而在英国创意行业各分支中,时装设计和建筑的中小型企业比例占了九成以上,软件和电脑游戏占57%。

  许多在经济危机中惨淡经营的小型工作室声称,希望资金扶持比例能大幅上调。

  还有人士在报纸上指责政府的办事效率太低,等候时间过长。

  打造绿色经济收效有待观察

  在人们等待伦敦市政府推出更多刺激创意产业兴盛的决策时,伦敦乃至英国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绿色经济和迎接2012奥运会上。

  英国是第一个将碳预算写入法律的国家,目前已成为低碳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商。伦敦市也于去年宣布将投资300万英镑建立10个具有标志性的低碳区,以此增加就业岗位和削减碳排放。市长伯瑞斯•约翰逊承诺2025年伦敦将整体减排60%。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建设低碳社区?一方面是出于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密切关注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市,是伦敦吸引全球创意人才来此定居创业的核心策略之一。”彼得•毕晓普先生如是说。

  英国外交部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总监西蒙•费塞斯通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英国馆以“传承经典,铸就未来”为主题,其目的是要“彻底颠覆”人们心目中英国“保守刻板”的传统形象,并借机向各国创意人才广发“英雄帖”。

  与毕晓普和费塞斯通不同,李文兴持保留意见,究竟重塑国家形象和大打“绿色牌”,能对伦敦创意产业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还需更长时间观察。”

  总策划:杨兴锋陈文杰王春芙总指挥:王垂林司庆伟白明韶统筹:郭亦乐郎国华谢思佳采编协调:谢思佳严亮杨智昌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