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一位顾客正在美国纽约一家Marshalls商场内挑选商品。美国的Marshalls连锁商场是面向中低收入消费者的商店,主要销售服装和家庭日用品,里面的商品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些产自于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涨价,这会增加美国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4日讯(范楷)随着美国财政部决定中国是否操纵汇率的最后期限日渐临近,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了美国舆论的一主要话题。美国主流媒体近日发表了一些有关美国政府和国会议员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评论性文章,虽然一些文章跟风吆喝人民币升值,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反对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中说:“人民币汇率不过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替罪羊,提出这些议案的议员真正目的是引爆中美贸易战。”今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在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不幸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相互攻击的靶子。
上周二,以参议员舒默(ChuckSchumer)为代表的5位美国参议员提出一项法案,要求政府对被认定存在汇率操纵行为的国家予以制裁。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认为,即使不考虑人民币大幅升值可能对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也应该理所当然地对此抵制。文章中说:“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了衰退的泥沼,这个过程应该继续,不能被人民币升值打断。”
《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认为,施压人民币升值很难奏效,因为中国是一个有尊严的大国,不可能在压力之下让人民币升值。文章中说,舒默提案已经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解决起来会更加棘手。文章认为,虽然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能够解决美国的高失业率问题,但是不厌其烦地就人民币汇率大作文章却可以转移美国公众对经济状况的不满。
《时代》周刊的文章中说,舒默提案最盅惑人心的一点是认为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因此相对而言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就会增强,美国经济就会因此改善。实际上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并不意味着美国向海外的出口增加。事实上,在2005-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期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一直都在增加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