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西南旱灾 > 云贵旱灾最新消息

云南唐梨洼水源细如筷子 村民盼人工降雨救庄稼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03月26日14:54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曾颂

  村里就剩这点水了———山凹处的岩石间渗出的泉水,经由一根竹管往下滴,形成比筷子略大的水流,云南罗平县大水井乡唐梨洼村的37户人家每天轮流在此接水。羊城晚报记者昨日探访这座苗族村庄,与村民一起为水奔走。

  取水:一桶要装一个半钟

  从村里沿着山间水渠行走,20分钟后就来到唐梨洼村的取水点。这里曾经是一处“小瀑布”,岩间泉水充沛;山凹环抱处有个大水窖,用以接纳泉水,供全村村民和牲口饮用。“一般五六月份水量加大,变成瀑布,12月后开始变瘦,但水量还是很足。”杨秀珍说。

  如今,大水窖完全干枯,“小瀑布”变成一股细小的水流。村民们在泉水出口处埋下一根小竹管,家家户户都拎着政府统一发放的白色塑料桶来这里接水。

  昨日早晨6时,50多岁的杨秀珍就和同村人出门接水。他们把政府发放的白色塑料桶放进背篓,走20分钟的山路,来到山凹处的取水点,开始漫长的排队等候。“每户人家有两个桶,一桶能装50斤。这里的水太小了,一桶要装一个半小时。有时候桶放在这里装,人回家吃个饭再走回来。”她说。

  和杨秀珍一起排队的还有8个村民,他们把塑料桶排放在地上,在旁边坐着等。村民们算过,小竹管一天到晚只能装满12桶水,供6户人家用,而全村共有37户人家。他们形成一种默契:谁家水用完了,谁就排在前面,独居的老人优先享用政府送来的水,平时也有村民送水到家。

  送水:两三天一次不够用

  12桶水要是分散到37户人家,也仅够饮水做饭,村里的牲口用水就成了问题。村民们说,家里有摩托的人大都会跑几十公里到县城拉水;此外就靠地方政府送水了。

  10时40分,抗旱救灾运水车开进了村子。大水井乡副乡长马省阳随车而来,他告诉记者,大水井乡有很多村庄水源枯竭,基本靠外引。据说“大水井”的名字就是因为当地常有干旱,村民们很希望能有一口大水井,这个愿望至今还没实现。

  听了村里的广播,十几个村民拿着塑料桶出来排队,在车尾的水龙头装水。这种情景要等两三天才有一次,时间不固定。罗平县给每个乡镇都配了一台运水车,但仍不够用———大水井乡有12个村居委会、133个自然村,一辆车跑不过来,而且无法定时。

  唐梨洼村的青壮劳力大都出去打工了。60多岁的李应美有个小儿子在广东木材厂打工,定期寄钱回家,使她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每隔6天她就要坐车去一次附近的多依河,把家里挤压的脏衣服全部洗一遍,车费来回要10元。

  找水:提前两月人工增雨

  只靠小竹管接水和不定期地送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不过唐梨洼村属喀斯特地貌,地底暗流、溶洞多,哪怕建个大水库也难蓄水,水容易从地下漏走。

  “村里基本都是‘雷响田’,就是单纯靠下雨供水。”马省阳说,遇到今年这样的大旱就毫无办法,田地已不可能灌溉。

  11时许,村口响起轰雷一般的声音,村民都说是人工增雨。记者赶出去,看到路边的高台上已经摆了一门军绿色的大炮。几个身穿迷彩服的地方民兵在试炮。

  增雨负责人是大水井乡的武装部部长杨德寿。他告诉记者:“往年5月底都有增雨防雹作业,今天太旱,所以提前两个月就要来增雨。”高台边有座小平房,是增雨作业的值班室;将有五个民兵在此24小时值班,一旦接到命令就可马上发射增雨炮弹。罗平县已布下14个类似的值班点。

  昨日开始,云南多个地方迎来冷空气。唐梨洼村民们都希望增雨作业能带来一点雨水,救救田里的油菜花和白菜。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