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法治第一线》栏目记者在贵阳中华路上拍摄一名开中华车违法的女司机时,遭到了该驾驶员的野蛮殴打。此事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贵州法制网)
看完“中华女”事件的视频报道之后,对被打女记者的遭遇和所受委屈心生同情,但在整个“中华女”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记者的尖锐的提问方式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开中华车逆行的女司机被交警拦下执行处罚之时,被打女记者向正接受处罚的“中华女”提问:“现在"三创一办",你觉不觉得您给贵阳市丢脸了?”此言一出,“中华女”顿时情绪激愤,回头对女记者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边打边回答说:“这是回家,哪叫丢脸?”事件进展到这里,笔者认为,正是女记者不当的提问激怒了逆行女司机,进而导致怒骂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在新闻事件的采访过程中,提问是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具体、深入的情况,必须使用提问的方式来让对方开口说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提问是记者的“天职”,但提问必须注重技巧。
不论采访对象是什么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都应当尊重采访对象以及尊重采访对象的不表达权。在“中华女”事件视频报道中笔者看到,记者提问时采访对象正背对记者,正配合交警处罚,这时记者提问在时机选择上不合适宜,因为此时采访对象女司机正接受处罚,心有不平,情绪不稳定。另外女记者尖锐的提问内容更值得商榷,“丢脸”两字明显带有侮辱和攻击性。试想一下,如果被打女记者在女司机接受完处罚心情稍微平静之后,礼貌地问上一句:“您好,开车逆行很危险,你是不是觉得不对呢?”可能怒骂和殴打就不一定会发生。
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怒骂殴打女记者的“中华女”已被贵阳市警方治安拘留,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怒骂殴打女记者尽管心中委屈,但也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提问方式。“中华女”事件给予所有从事新闻工作人员警示:认真学习,全面提升业务素质,“中华女”可能才不打不骂你。(王贵山、邹荣然)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