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妻女六年前为烈士在家乡立碑(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3月31日06:55




  引子

  3月28日一大早,本报寻找烈士亲人小组离开古城应县。

  一路沿着有着古长城遗址和烽火台的晋北公路南行,我们于13时到达定襄县城——革命家薄一波故居在这里的蒋乡村,抗战时期的地道战纪念馆在这里的西河头村……

  在人们眼中,这是一个让人敬仰的圣地。

  我们此行要寻找定襄籍抗美援朝烈士张茂生的亲人。

  曾经以为,找张茂生烈士的亲人难度大,因为其家乡地址资料中只有简单的“定襄县”三个字,哪个乡、哪个村均只字未提。

  没有具体的地址,多少令我们的长途奔袭寻亲没几分底气。但事实上,随着寻亲工作的铺开,印象中的艰难寻觅却成了本报寻找烈士亲人小组到晋地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

  本报寻亲成了烈士家乡大事件

  地点:定襄县及所辖马城村

  时间:3月28日下午

  收获:找到烈士侄、孙辈

  28日下午,我们来到定襄县政府办。一位值班的年轻工作人员接待我们,他先后跟几个相关部门打电话查询有关张茂生烈士的情况,但由于是周末均没人接电话。

  我们求助定襄县委宣传部,遇到一位为这次寻亲提供了关键性帮助的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树恒。他联系了西河头纪念馆馆长繁俊彪。还算顺利,繁俊彪知道张茂生烈士。因为纪念馆里有张茂生烈士的碑。也由此知道,烈士的后辈侄、孙生活在宏道镇马城村。在赵树恒和闻讯赶来的县新闻办主任张伟引导下,我们赶往马城。当日16时,我们到了马城。

  寻亲之行成了村里的大新闻。经赵树恒联系,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有记者来采访。在村小学门前路上,我们被不少村民围住了,其中就有几个烈士的侄孙辈。几分钟后,先是烈士的两位侄子赶来了,他们都是烈士弟弟张喜生的儿子。他们说,二伯父(烈士,在兄弟三人中行二)在当地很有名,但他们不知道埋在哪里。最后来的是开着代步车的老人,叫张尚科。他也是张喜生的大儿子。他还说,他曾过继给烈士当儿子。烈属光荣证就在他的手里。我们看到了这份烈属证,黄黄的,已经破了……

  烈士的侄子和侄孙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二伯:他,早年是盂(县)阳(渠)支队的队长。当时,日军和伪军都怕他,叫他“二阎王”。而当地乡亲亲切地喊他“二茂”。后来,他率领的游击队并入正规部队。打太原时,他所在部队第一个登城,把旗帜插在太原城头……在村里,烈士的故居还保留着,早年由烈士的侄子张尚忠(张喜生二儿子)扩建。

  在马城村,赵树恒还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跟烈士亲生女儿的同母异父妹妹的丈夫李健康联系上了。烈士的女儿张爱芳就在忻州城内。

  女儿在梦里都想着为父亲扫墓

  地点:忻州市

  时间:3月29日上午

  收获:找到烈士的亲生女儿

  29日9时,我们赶到忻州。

  天有点阴,要下雨。

  我们在五台山路十里后村找到了烈士女儿张爱芳(现随继父姓,叫王爱芳)的二女儿家。今年59岁的她,已从当地医院退休,正在女儿家照看外孙。

  说起从未见过面的父亲,王爱芳眼中含着泪水。“父亲牺牲时,我才出生50天。那时候,我不知道父亲是烈士,直到我20多岁参加工作后,妈妈才告诉我。”她擦拭下眼角的泪水,接着说:“妈妈很坚强。之前,她怕我知道了难受,一直默默地自己一个人把一份情感埋在心里。妈妈曾经保存了一大沓父亲的照片,见一次就哭一次,说还不知道父亲埋在哪里。后来,她把父亲的照片都烧了,只留了一张。她不想我们都跟着难受。”留下的这张照片,就是张茂生烈士打忻州后,回家与妻子徐慧荣的合影。

  2004年10月1日,当年的妻子徐慧荣领着女儿和两个外孙女在定襄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就是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立碑。徐慧荣的弟弟等人帮着整理烈士资料。此时,我们才明白一件事:找张茂生烈士的亲人为何这么顺利。正是妻子女儿先为烈士立了碑,定襄县赵树恒副部长给西河头打电话,才在第一时间就弄清了烈士家乡在哪里,才知道有关烈士亲人的一些情况。正是亲人们长久的思念与寻觅,把我们“领”到他们的身边。

  “我一定到沈阳去祭奠父亲。”说着,王爱芳眼睛又湿润了。“立了碑后,妈妈每年清明都到纪念馆看望父亲。去年,她摔了一跤,大腿摔断了,才没再去……”

  烈士当年的妻子徐慧荣还健在。告别王爱芳,奔赴太原。徐慧荣老人住在那里。

  烈士的妻子双手遮面号啕大哭

  地点:太原市

  时间:3月29日下午

  收获:现任丈夫提议为前任丈夫立碑

  天下起小雨。徐慧荣老人改嫁后生的儿子王效宁把我们接进楼内。

  徐慧荣老人见我们如同见到了亲人,号啕大哭。是啊,盘结在她心头的情结,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毕竟这位已81岁的老人想知道前夫的埋身地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了。

  张茂生烈士跟她结婚三年,留下了一个女儿,就一去不复返了。甚至,牺牲后,他的埋葬之地都不清楚。她的女婿李健康曾在当地报纸刊发的一篇散文《一座纪念碑的诞生》中这样描述烈士牺牲后情形:“当她(徐慧荣)看到盖有鲜红印章的烈士证书时,才明白他(张茂生)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女儿了。徐慧荣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宛如天塌地陷,一头栽倒在地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才在妹妹的怀中苏醒过来……”

  当年才20多岁的徐慧荣,始终没能摆脱这种情结。即使再嫁。

  “不能提张茂生,一提就哭。”儿子王效宁不忍看母亲难受,曾于2004年8月份到丹东烈士陵园去寻找过烈士的坟墓。“烈士证写着,烈士的遗体在丹东。我就去丹东,在两家烈士陵园的英名录里查,都没找到张茂生的名字。陵园工作人员问他牺牲在什么地方。我告诉他们,好像是在朝鲜三八线附近。他们就说,那就够戗能找到了,基本上就埋在当地了,连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在朝鲜埋着呢……”

  王效宁带回家的信息让大家都放弃了再寻找烈士坟墓的念头。王谦堂老人就提议:立个碑吧。在定襄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烈士立碑,给妻子和养女(王爱芳)一个交代。老人说:“我建议立碑,是烈士有这个资格。我们都是打江山过来的,找不到埋身的地方就要立碑。这对老伴也是一种安慰。我不想看她难过。”

  正是他的鼓励与大度,才让老伴有勇气为前任丈夫立碑。

  多么通情达理又可敬可佩的老人啊!

  在我们请求下,徐慧荣老人从柜子里找出那张我们在王爱芳家就见过的他与烈士的照片。王谦堂老人走过来开玩笑说:“来,我也看看。”他对我们说,这张照片他还没看过。

  又到了离别的时刻。徐慧荣老人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儿,谢谢你们。”一个我们到山西以来重复了很多次场景再次出现了:老人紧握着本报记者的手,不愿意松开,依依不舍。她是想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感激。老人拄着拐,想出门相送,被我们拦下了。

  我们已经到了马路上,徐慧荣和王谦堂两位老人还站在窗口不停地挥手……

  尾声

  沈阳日报生活晨报燕赵都市报

  扬子晚报钱江晚报南湖晚报

  异地联动寻找烈士亲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