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西南旱灾 > 云贵旱灾最新消息

广西旱区农村除70岁以上老人全部外出背水(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
2010年03月31日07:47
取水队伍行进在乱石间的小道上。

村民在山间小道艰难前行。

村民小心将水倒入自家水桶。

  据新华社电 在广西旱区,持续旱情导致不计其数的农村水柜干涸。在部分不通路的村屯,村民往往要步行数公里,往返数小时到山外背回“救命水”。29日,记者跟随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明浪村弄蓬屯的10名村民一起体验了这条漫漫的背水之路。

  这个屯几乎所有能背得动水的人都出来背水了。没有外出背水的十多人,全是70岁以上的老人和身有残疾之人。

  12时30分,龙合乡政府的一辆抗旱救灾送水车就在这荒凉的路边停下来,将清水注入路旁的一个临时修建的取水池里。这些清水,被弄蓬屯的村民称作“救命水”。弄蓬屯位于大山深处,距离公路5公里,是那坡县不通路的村屯之一,即使是早已习惯地形的村民,也要一个多小时才能从大山里的寨子走出来。

  陆陆续续,弄蓬屯的10名村民从大山里走来,每人都背着水桶,他们是来取水点取水的。30岁的周氏讨背着水桶走来,这位漂亮的壮族女子出生在弄蓬又嫁在弄蓬。挑水队伍里还有64岁的周大洁、62岁的韦四面等人,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周氏讨告诉记者,屯里的每个人一次可以背水30公斤,而马却可以驮水50公斤,是最主要的劳动力。

  说到马,村民们开始伤心起来。弄蓬屯原来总共有3匹马,每天都要外出驮水两趟,供给村里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就在3月18日,一匹马在驮水回到村口的一刻忽然累得倒地不起,死了。还有一匹马,本来今天是要来背水的,早晨它的主人却发现它已经因为驮水背部严重受伤,暂时无法劳动了。现在,村里可以用来驮水的就只有眼前这一匹马了。

  ■ 记者亲历

  脚下嶙石硌脚 身边山坡陡峭

  12时50分:人背加马驮,350公斤“救命水”准备妥当。长长的背水队伍准备回家了。弄蓬屯有13户人家44人,弄蓬屯的村民每天都要背两趟水回去,每次往返近3个小时,才够给屯里人饮用。

  即使是这近三个小时的路程,也被村民认为是一件“幸福”的路程。原来,从2009年8月份开始,弄蓬屯的水柜干涸之后,村民要先步行一个多小时走出大山,再沿着屯级公路前行一个多小时到明浪村部所在地上足门屯取水,往返要近五个小时。现在,龙合乡已经组织送水队把水送到路旁,使村民们节省了两个小时的路程。

  随着背水的队伍前行,记者的身上并没有背水,却感觉有千钧在身,步子异常沉重。

  脚下是嶙峋的石头,即使鞋底并不单薄,也觉硌得生疼。一路向上攀爬,时时刻刻都需要异常小心地盯着脚下的路,一个走神的瞬间,就有摔倒的危险。其实,通往弄蓬屯的山路本来并不能算是路,只是在这大石山里被村民们走出来的一条便捷通道。乱石林立,没有任何一个平的地方;山坡陡峭,斜度超过60度。

  13时06分:才行走不到20分钟的时间,记者已是气喘吁吁,无法开口说话,只听得见自己大口喘气的声音。

  继续前行,即使是在这并不炎热的季节,仍然汗流浃背。村民们背水早已很有经验,有人用没有盖子的水桶背水,怕水洒出,便用树叶盖在水的表面,竟然十分有效,滴水不洒。

  13时30分:记者体力透支,浑身无力,已是寸步难行。用手扶住路旁的石头攀爬,手触摸到的是一块块已经干透的苔藓。村民告诉记者,前面的马也累了,但是不能停,要一直赶到屯里才能让它休息。

  13时38分:背水队伍终于在一块稍微平坦的地方停下来休息。

  短暂的休息之后,记者虽然十分不情愿,腿软软的,却必须继续前行。累得一路无言,闷头前进,前面的路是一个大大的下坡,几次都几乎摔倒,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几所木头搭建的房子出现在眼前。

  ■ 相关链接

  云南旱区有村民因找水丧生

  本报综合报道 3月26日,为了驮水浇家里栽的核桃树,云南巍山马鞍山乡青云村村民茶继秀不幸摔成重伤,因抢救无效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3名老弱病残的家人。

  十八连山乡大腊甲村的李成毅手里还端着半碗酒坐在自家的屋内发呆,雨水顺着瓦檐“滴答滴答”地落在屋外的地板上,要是在往日,老伴早就让他赶紧拿桶去接水了。可他再也见不到他的老伴了,就在3月14日清晨5时30分左右,71岁的老伴牛玉珍为赶着大清早去村口的一个龙潭内取水,在取水的时候不慎失足栽进了那口龙潭井内,就再也没有回来。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