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小传】刘尚合,静电与电磁防护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军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
静电好像一个来去无踪的隐形“杀手”,常常会导致电发火装置及易燃易爆物质意外发火形成恶性事故。
上世纪80年代初,军械工程学院教师刘尚合踏上了追踪“静电杀手”的科研之路。经过刻苦攻关,刘尚合终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他的论文《聚合物材料防静电改性研究》,被专家们认为开辟了人类防静电危害新途径。
为了测出人体静电电位的极端值,刘尚合首创性地提出了“非静电力作功——变容升压”人体高电压实验方法,并亲身接受这一前无先例的人体实验。首次测定并验证了勤务处理条件下人体静电电位极端值。
弹药火工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突燃突爆的“反常发火”现象,困扰世界军事领域几十年。刘尚合和同事们面对新的挑战,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最终解决了电火工品“反常发火”疑难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在刘尚合的努力下,强电磁场环境模拟与防护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军械工程学院。
几年来,实验室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完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压力服静电安全性评价、神舟七号舱外航天服纯氧环境静电与电磁安全性评价等重要研究项目。2007年,他负责的“典型军用电子设备电磁脉冲效应与防护技术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装备电磁脉冲模拟与防护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