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中央部门预算公开要形式更要实质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01日09:50
  可以预期,随着中央部门迈出第一步,预算形式上的公开将不再成为问题。而公众的期待,将转向要求预算“实质”公开,让人“看得懂”、能监督

  两天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等多个中央部委相继在其门户网站公布了本部门预算。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徐徐拉开。(本报今日1版)

  这是兑现承诺之举。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透露,今年将借助预算法修订的时机,强力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步伐。国务院也明确要求,用两三年的时间,实现中央部门预算全部公开。按照目前的形势,这一目标很可能提前完成。

  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对比以前把财政预算作为“国家机密”的时候,对比一些地方对预算公开要求的敷衍搪塞,中央部门走出第一步,当有示范效应。可资对比的是,上海财经大学日前推出的“2010中国省级部门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显示,全国341个省级部门的行政收支透明度近乎于零。按满分100计,榜中得分最高的不到8分,最低的仅0.12分。

  大家都在观望的情况下,“先行者”的作用不可小视。对比产生压力,监督产生动力。面对公众的强烈呼声,开弓没有回头箭。可以预见,随后将有更多部门和地方跟进。

  预算要不要公开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公开、公开到哪一步。面对逐步摊开的政府“账本”,更关键的问题是,公开之后怎么办?

  预算公开之后往往遭遇两种困境,一是看不懂,二是无从监督。前几天,一直称预算公开“缺乏法律依据”的广东省财政厅,也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全省预算情况。不过,公开的数据都是“大数”,项目“粗线条”,很多财经方面的专家也称“看不懂”。

  这一次,笔者逐一登录各部门网站,“比较阅读”了公开的所有预算数据。发现各部委预算体例大体相同,项目也大同小异,只是收支数字不同。根据部委公布的人员总数和支出金额,如果细读的话也能获得不少信息,比如哪个部门人均办公开支高,住房保障投入多,等等。但由于收支项目仍“取粗不取细”,有项目缺条目,公众最关心的民生项目支出、“三公消费”等仍然无法确知。两张单薄的表格,还很难称得上“晒账本”。

  事实上,中央部门花的大部分是财政拨款,每一笔钱都应该在预算之内,这些部门也不乏财会方面的专家,完全有条件把每一笔钱的去向交代得更细。

  此外,这种预算公开,还是一种“事后告知型”的公开。单纯在网上公布一下,去年花了多少钱,都花在了什么方向,刚开始是有意义的。在第一个公布预算的国土资源部网站的显要位置,就集纳了来自媒体的各种褒扬声音。但随着各部委的跟进,这种“眼球效应”也会减弱。如果公开的数据看不出所以然,也无从监督,预算公开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如高强所说,预算公开是应有之意,而不是应该去讨论的问题。预算公开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一个过程。公开可以作为目标,但并不是最终目的。预算的要义,不仅在于告诉民众政府如何花钱,更在于通过审查和监督预算,实现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控制和监督。

  当前,预算公开已经迈出可喜一步。在公开范围、公开内容上,还有待逐步扩大。看得懂,应该是预算公开最起码的要求。这就要求在预算精细化、通俗化上多下功夫。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是第一次,肯定与人民群众要求的、盼望的有一定差距。应不断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并让更多百姓看懂,接受社会监督。

  在这方面,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预算可以精确到一个座椅,市民可以查阅每一笔钱的去向,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可以预期,随着中央部门迈出第一步,预算形式上的公开将不再成为问题。而公众的期待,将转向要求预算“实质”公开,让人“看得懂”、能监督。(丁永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