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一个藏族军官和他的不同民族不同姓氏的儿女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01日11:25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

    题:一个藏族军官和他的不同民族不同姓氏的儿女

  记者陶社兰

  “龚曲阿爸……”

  当德钦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心梅得知龚曲此里去世的消息时,放声痛哭。这是她第一次叫龚曲此里“阿爸”。在吉心梅心中,父母给了她生命,而龚曲此里给了她灵魂,让她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龚曲此里是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一个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而奉献出生命的藏族干部。2009年2月5日,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和在维稳工作中过度劳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而去世。

  39年的军旅生涯,龚曲此里从一名不懂汉语的普通藏族青年,成长为军队的一名中高级领导干部。在戍守迪庆高原的24年里,他热心帮助藏区民众,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个民族,无论是否相识。

  龚曲此里只有一对亲生儿女,不管他生前还是死后,喊他“阿爸”的孩子却不少。受过他帮助的孩子们,都发自内心地这样称呼他。

  彝族姑娘吉心梅,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1997年8月,吉心梅接到初中录取通知书,可由于父母长期疾病缠身,家里还有3个年幼的弟妹,没钱继续供她上学。无意中看到《迪庆日报》上一篇关于龚曲此里结对帮扶贫困生的报道,吉心梅试着向龚曲此里写信求助。

  这封只写着“迪庆军分区大门转龚曲此里叔叔”的信,辗转送到了龚曲此里的手中。2个月后,龚曲此里赶车爬山找到吉心梅的家,带来两床军被和300元钱。

  吉心梅如愿走进初中课堂。为了让她安心上学,龚曲此里还和迪庆军分区二连一起与她结下助学对子,承诺一直资助她读书,直到大学毕业。10年读书期间,龚曲此里和二连资助的两万多元,彻底改变了吉心梅的命运。

  2007年7月,吉心梅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云南经济日报》当记者。当年底,得知家乡的小学因为缺老师,100多个学生面临停课失学时,她毅然辞职回乡教书。新老师来了后,她又报考公务员,申请到云南海拔最高最艰苦的德钦县工作。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一直记着龚曲此里阿爸的教诲——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家乡做事,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吉心梅对记者说。

  与吉心梅相比,藏族女孩康秀英更幸运一些。同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和龚曲此里的女儿是初中同学,龚曲此里不仅帮她交学费,还常给她零用钱,常住在龚曲此里家,被当作亲生女儿。

  1995年9月,康秀英到香格里拉县城读初一,跟龚曲此里的女儿龚雪琳住在同一个寝室。当时,父亲不幸病故,家里无法凑齐学费,学校让康秀英一个月内必须补齐。看着康秀英每天为学费的事犯愁,龚雪琳便把这事告诉了父亲。

  一个周末,龚曲此里让女儿把康秀英带到家里吃饭。饭桌上,龚曲此里仔细询问康秀英家里的情况。临走时,拿出500元钱交给康秀英,让她把学费补上。同时给女儿布置任务:“以后,小康就是我们家的人了,你负责一天三顿把她请到我们家吃饭。”

  从此,康秀英成了龚曲此里家的又一个“孩子”。

  2001年,康秀英考上大学。报到的前一天,为感谢龚曲此里及家人6年来对她的照顾,母亲特意让康秀英把家里养的最大的一只老母鸡送去。龚曲此里说什么也不要,看康秀英急哭了,才勉强收下。第二天,他将1000元学费和3套新衣服一起交给康秀英,全家人一起把她送上去学校的班车。

  大学毕业后,康秀英到迪庆一家旅游公司上班。3年多来,她也一直住在龚曲此里家。在她心里,龚曲此里就是她的阿爸。

  在迪庆采访时,记者见到一位身着警服的藏族小伙子,他是龚曲此里的养子洛桑顿珠。

  1994年春节,7岁的洛桑顿珠刚成了孤儿,回家探望父母的龚曲此里得知消息后,与妻子斯那拉姆商量后,决定收养他。7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记忆已经很深了,很难再接受新的阿爸阿妈,龚曲此里便让他叫“叔叔”。

  洛桑顿珠从小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为了让他开朗起来,龚曲此里一有空就组织家人围在一起唱歌讲故事,让他慢慢融入陌生的家。忙得没有时间参加孩子家长会的龚曲此里,却特地穿着军装,主动要求去参加了洛桑顿珠的第一次家长会,他担心孩子在同学面前自卑。

  洛桑顿珠回忆说,第一次对龚曲此里喊出“阿爸”,是上初一的时候。一天下午,他打完篮球后,满身大汗,洗了个冷水澡,结果半夜发高烧。那天夜里,刚刚下过雨,龚曲此里背着他,带着妻子和女儿,一家人一身泥一身水地赶往医院。天亮后回到家里,龚曲此里又忙着给他熬粥。

  “从那以后,我开始喊龚曲此里"阿爸"。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的保护神。”洛桑顿珠说。

  从那以后,洛桑顿珠真正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从昆明陆军学院藏族班毕业后,他考进浙江公安大学,毕业后被分到西藏日喀则,成了一名警察。

  像洛桑顿珠这样幸运的孩子,还有好多个。几十年来,龚曲此里到底帮助了多少孩子重新走进课堂,谁也说不清。他总是说:“越是贫困的孩子越需要读书改变命运,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读书成才!”

  但是,在亲人眼里,龚曲此里这个家族里最大的官,有时却有些不近人情。

  儿子龚建平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因为成绩优秀,按规定本可以留校,龚曲此里却不同意,执意让他回迪庆高原。现在,他是迪庆军分区独立营的一名排长。

  女儿龚雪琳,一直希望一家人出去旅游。每年,龚曲此里都说等攒够了钱再说。2003年,龚曲此里却把家里仅有的8000元存款取出来,资助给村里的老人,让他们到北京旅游。说好的假期旅游泡了汤,龚雪琳忍不住哭了一场。

  现在想起这件事,龚雪琳仍很心痛。是因为龚曲此里实在太忙,这么多年来根本没有时间和家人一起旅游。“爸爸心里想着的都是别人。他是一个乐善好施、心胸宽广的人。”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