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震遗址清明祭奠 设卡劝返旅游车辆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04日10:42
清明将至,时断时续的小雨洒落北川,震后的第二个清明,当人们重返北川老县城,发现这里一切都在悄悄地重生。
前来祭奠亲人的群众,脸上流露着平静和坚强;老县城随处可见保护地震遗址的标语和进行维护的施工人员,这些都在为即将到来5·12两周年的适度开放做准备。
北川人捐出老城物权
昨日上午8时许,记者进入老县城后,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施工的车辆,挖掘机运转的声音划破了静寂的北川城。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中穿行,闻到消毒水的味道,偶尔能听到鞭炮声,残破的建筑上,挂着标语——“保护好老县城遗址,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和最大的尊重。”
这里的群众说,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北川人来到老县城,自愿捐赠出在老县城的所有物权,让它们永远和老县城在一起,让逝去的亲人在这里得到永远的安宁。
建25个防洪堤坝
老城废墟周围增设了围栏,在中国交通运政倾斜的大楼旁,撑起了两根钢柱,监控的电缆线也正在铺设……湖北地质勘查基础工程公司的赵勇军说,为了将泥石流拦截在沟里,保护老县城不再受损,从席家沟往上,共建25个防洪堤坝。大坝一般高19米,宽6至8米。其中最大的一个坝在魏家沟,为混凝土坝,可容纳18万立方米的水。沿线还增设了两个20米长,3米深的涵洞用来排水。
在老城附近道路上,16个排危点。每个组有十多人组成。每天,4个点都有人爬到几十米高的山体上,对每一块石头进行排查,只要有石头松动,就清理到山下。山下,必有一人,保护前来祭奠的群众。王秀华就是其中之一,他随时提醒着通行的人们,“小心,上面有石头滚落。”
设卡点劝返旅游车
据北川公安局副局长何龙介绍,昨日,前来祭奠亲人的群众近1万人,车流量保持畅通。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在彩虹桥和永安镇都增加了临时卡点,劝返旅游车辆。
去年清明,第一个祭奠点就设在通往县城的三道拐路边。由于道路施工,今年的清明,主要的祭祀点设在了当初掩埋遇难者的地方。
○人物
祭奠亲人“新妈妈对我很好”
昨日上午7时许,在外地打工一年多的余祖贵,回到北川老县城祭奠亡妻。“时隔一年,变化太大了。”余祖贵说,去年回来时,到了安县境内,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如今已是一马平川,道路两旁新树萌发着嫩芽,这条宽阔的马路还取名为“辽宁大道”。
余祖贵拉着9岁的儿子瑞瑞,祭奠遇难的妻子。“妈妈,新妈妈对我很好,现在还有了个小妹妹。”瑞瑞小心翼翼地把香烛摊开,递给爸爸,然后一个人喃喃自语。“放心吧。”余祖贵说,现在的妻子是河北的志愿者,地震后的那年春节,两个人就结婚了,相处了1个多月后,瑞瑞特喜欢新妈妈。
25名武警北川中队新兵,昨日担负起北川老县城执勤巡逻任务。迈着整齐的步伐,5个人的巡逻队来回察看。山东日照的新兵刘欣说,一定守护好地震遗址。
一路上,前来祭奠的人们静静地向前行走,脸上带着淡定的微笑。本报记者陈悦摄影 李杨
○回访
唐家山堰塞湖停机坪上修新房
唐家山堰塞湖记录了太多的灾难与惊险。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记者再访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期间的直升机停机坪和堰塞湖指挥中心,如今是承载着希望的新建房。
记者于昨日中午12时许乘车前往唐家山堰塞湖。从老县城前行约4公里,就到达了唐家山脚下。便道从层层叠叠的碎石中拱出一条缝隙,仅容两部小车擦肩而过。39岁的王培贵是这条路上的护航者,也是唐家山人。记者看到,当年的停机坪和唐家山堰塞湖指挥中心,已逐渐修起了新的房子。王培贵说,上面住有70多户人,有些人目前还住在帐篷里。
山脚下,一个新建的水泥阶梯形成新的码头,站着一些等船的人,还有一辆货船停靠在岸边,工人们正往里运送砖块。
王培贵说,去年买了辆面包车,从老县城大门将回家的人运送到唐家山脚下。“只是为了能多接触些人,让心里和生活都好些。”王培贵说,以前自己在唐家山有6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瞬间就没了。现在自己有了新的家,王培贵看着以前妻子和孩子的照片,“以后会更好的。”(陈悦李杨) (来源:成都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