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中央出台政策挽救房市 > 政府救房市最新消息

中央媒体密集建言房市政策调整 非“上级授意”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04月07日01:59
[提要] 近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接连针对楼市发表时评报道,坊间人士暗自揣测,高层或许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调控政策。不过,新华社等相关人士接受询问时均表示,此番有关楼市的报道均属于本部门的系列策划,是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而非出自“上级授意”。虽无高层授意,但中央媒体如此密集报道楼市,建言政策调整,过往并不多见…[楼市能管好吗]

  中央媒体密集建言房地产政策调整

  并非出自“上级授意”

  刘展超

  以往,当中央媒体就某一社会经济热点频频发言时,往往成为政策调整的先行信号。因此,当近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接连针对楼市发表时评报道之际,不少坊间人士暗自揣测,高层或许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调控政策。

  不过,新华社以及《人民日报》的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询问时均表示,此番有关房地产的评论和报道均属于本部门的系列策划,是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而非出自“上级授意”,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6天播发评论,对房地产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其话题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楼市交易中的投机行为、权房交易中的官员腐败,以及利用税收政策调节房地产市场等。

  纵观这些话题,涵盖当前楼市热点,既包括房地产市场制度建设这些深层次问题,从根源上探究中国房价为何高企难降,也探讨了楼市运行中的特色问题,如各式各样的炒房团等,以便从市场自身找寻当前楼市乱象的各种具体因素。

  而《人民日报》近日也以“追问中国楼市·民生三问”为题,展开房地产市场的系列分析和报道。从4月1日的《房价今年会怎样》,到4月2日的《“地王”会不会消失》,再到4月6日的《预售制能否取消》,三篇报道都聚焦民众关切的要害,也是当前业界迷茫之处。

  在去年年底中央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国内楼市稍作调整之后,当前重点城市房价又开始大幅飙升,其场景令人咋舌。这种敏感之际,官方媒体接连发出建言楼市政策调整的声音,外界将其视为官方信号并且进行“放大”处理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人民日报》的此次房地产系列报道在两会之前就已经推出,并没有来自高层的授意或者提前预知相关政策变化,而是针对当前楼市热点而实施的报道策划。

  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室主任张建高在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也表示,全国两会刚结束,来自代表、委员对房价快速上涨的声音比较强,他们就开始策划这一评论系列。

  对于新华社如此高调推出房地产评论可能背后有推手的猜测,张建高表示,这是他们自己策划出来的,主要是出于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

  虽无高层授意,但中央媒体如此密集报道楼市,并建言政策调整,过往并不多见。这也反映出,房价不断上涨、挤压民众需求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难题之一。

  温家宝总理今年2月下旬在接受在线访谈时已经表示,本届政府有决心在任期内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

    相关报道:中央媒体齐“轰”楼市 专家指作用不比总理讲话

   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表示,新华社的评论依旧围绕加大已经熟知的房地产泡沫层面,即便提出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也只能说抓住了问题的表皮,不是要害。房地产的真正要害,是中央层面的政策走向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华社的“六连评”对楼市起的作用可能很小,“比得上总理的讲话吗?”

  中央媒体密集关注楼市,是否意味着楼市将迎来新一波更有力度的调控?是否在为物业税开道?

  曹建海分析,不能低估中央媒体的声音,决策层如果连新华社的声音都置之不理,中国高房价的走势那就真的没救了。不过反过来看,由于新华社的评论并没切中问题的核心,其影响力也不必高估。[详细]

    延伸阅读:中国建筑工程平均寿命仅30年 年产数以亿计垃圾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详细]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