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女人弹之一的贾涅特生前与丈夫的合影,其丈夫此前已被俄罗斯军队击毙 |
|
“黑寡妇”的做法害人害己。图为莫斯科地铁发生自杀式爆炸恐怖袭击后,以为妇女在为死难者哭泣。 |
她们是内战牺牲品,却被利用来充当人弹,在疯狂和无知中走上不归路 世界上有一种蜘蛛,毒性比响尾蛇还要强,只因其毒汁分泌量较少,致死率并不是很高。这种蜘蛛的身体为黑色,传说在雌雄交配后,雌性会立即咬死雄性,因此民间为之取名为“黑寡妇”。
在俄罗斯,就有那么一群头蒙黑巾、身穿黑袍,走进人群中将自己与他人一起炸飞的“黑寡妇”。近日,两名“黑寡妇”现身莫斯科地铁,再次给俄罗斯人带来了黑色的死亡。
沉寂不久重出江湖 3月29日和31日,莫斯科市中心两处地铁站和俄南部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利亚尔市先后发生自杀式爆炸恐怖袭击。莫斯科地铁爆炸案造成至少40人死亡,60多人受伤;基兹利亚尔市爆炸案则导致包括9名警察在内的12人死亡,37人受伤。
俄联邦安全局人员称,两名与北高加索地区极端势力有关的女性自杀式袭击者实施了莫斯科地铁爆炸,其中一人的身份已经确定。这名嫌疑人名叫贾涅特·阿卜杜拉赫马诺娃,出生于1992年,此前居住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另一名女人弹的身份尚未查明。
2001年底,车臣恐怖分子沙米利·巴萨耶夫曾威胁,要派遣一支由妇女组成的“烈士旅”,在整个俄罗斯“播下死亡和破坏的种子”。这种威胁没过多久就变成了现实。实际上,从2000年6月至今,在俄罗斯各地发生的10多起恐怖袭击中都有“黑寡妇”的身影,她们中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仅15岁。自巴萨耶夫2006年被俄军击毙后,“烈士旅”一度据传已解散,但俄罗斯一些叛乱组织的网站后来称,这支力量已重新组建。
对“黑寡妇”重出江湖,俄媒体早已发出预警。有消息称,去年车臣分离武装至少培训了数十名自杀袭击者,而车臣叛军头目之一的乌马罗夫年初更在一家网站扬言:“血,不会只在我们(北高加索)的城镇里流,战火将烧向他们的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
另据俄媒体报道,3月初,俄安全人员在北高加索地区印古什共和国境内的一次清剿行动当中,击毙了一名被称为“俄罗斯的本·拉登”的非法武装头目赛义德·布里亚茨基。此人曾在车臣和印古什招募了30名女“人弹”,其中9人此前已经执行了致命的自杀式袭击任务。俄警方怀疑,3月29日的恐怖袭击有可能是对赛义德之死的报复。
短短几年血债累累 被称为“黑寡妇”的女人弹,绝大多数是在同俄罗斯联邦军队战斗中丧命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寡妻或姐妹。由于她们心怀仇恨,又经过专门的训练,因此破坏力惊人。不过,她们的作案手法通常很简单:把爆炸装置捆绑在腰间,走进人群中引爆炸药。
2002年10月23日,约5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闯进莫斯科原国营轴承厂文化宫,当时那里正在上演音乐剧《两个船长》,演出现场共有700多名观众和100余名演职人员。武装分子将剧院内所有人扣为人质,并在楼内安放了炸药。4天后,俄特种部队强攻剧院,至少129名人质在此过程中丧生,41名武装分子全部被击毙。参与这次行动的恐怖分子中,有22名女性,她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2003年7月5日,莫斯科郊外的图申斯基机场附近发生严重恐怖事件,两名“黑寡妇”引爆捆在身上的炸药,炸死17人,炸伤40多人。
2004年8月24日深夜,俄罗斯一架图-134客机和一架图-154客机在飞行途中几乎同时坠毁,两架飞机上的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事后,两名车臣妇女尸体无人认领。
2004年9月1日至3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人质事件。非法武装分子劫持了正在开家长会的1000多名师生家长。3天后,俄罗斯安全部队解救了大部分人质,但还是造成318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186名儿童。这次事件的劫匪中也包括多名“黑寡妇”。
比男人更容易控制 自1994年起,俄罗斯为打击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武装分子,前后展开过两次车臣战争。血腥内战打了10多年,俄军共消灭了1万多名武装分子,因军事行动升级还误杀误伤了不少当地平民。这些人的妻子、女儿大多处在社会最底层,没受过多少教育,对俄中央政府和主流社会抱有刻骨仇恨,因此,很多人甘愿成为“黑寡妇”,以死来复仇。
与此同时,十几年的内战让北高加索地区的经济千疮百孔。车臣、达吉斯坦的失业率甚至高达40%-50%。在这样一个被战争摧毁的社会中,很容易诞生“黑寡妇”。那么,“黑寡妇”到底有多少人?有媒体曾报道,“烈士旅”一度为30人左右,她们都经过专门的训练,目前活着、仍在自由活动的还有十七八人。但实际上,北高加索地区有多支反叛武装,再加上近年来“基地”组织力量渗入该地区,经伊斯兰极端分子培训的“黑寡妇”的人数很难具体统计。
一些专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情绪化,比较容易受心理训练和极端思想摆布;而且,弱女子不容易招人耳目,便于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守卫严密的要害目标。所以,恐怖组织都愿招募她们。
据俄联邦安全局掌握的情报,对招募来的人弹,恐怖分子头目先要把她们带到国外接受训练,由老练的心理专家灌输宗教极端主义思想。行动前夕,让她在录像机前陈述自我爆炸的动机并写下遗嘱。行动时,有两名她不认识的恐怖分子在附近监视,他们手里握着用来引爆的遥控器,即使她想打退堂鼓,恐怖分子也随时可以遥控引爆。
俄罗斯记者尤济科在采访了多位“黑寡妇”的亲属后指出,并非所有“黑寡妇”在加入叛乱组织前都抱有“圣战”理想,10个人里只有1人会真正为理想献身,其余9人走上不归路都是因为精神已被麻醉和操纵。(记者/鞠芳)
新闻点评:俄罗斯人不愿重揭“车臣疮疤” 俄罗斯接连发生的数起恐怖爆炸震惊了全世界。不少英美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将矛头直指“黑寡妇”。相比之下,俄罗斯很少有媒体提及这个令人闻之丧胆的恐怖群体。本报记者以为,这可能是因为俄罗斯人大多不愿意再去揭开“车臣疮疤”。
去年4月,俄罗斯宣布车臣冲突已经结束,梅德韦杰夫总统还解除了车臣“特别安全制度”。随后,俄罗斯从车臣撤走了大约2万名联邦军警。不过,现在看来,和平并没有回归整个北高加索,许多车臣反叛分子只是转移到了邻近的达吉斯坦和印古什地区。
在这次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后,车臣反政府武装头目乌马罗夫在一段4分钟的视频中宣称,制造莫斯科地铁爆炸袭击是对俄总理普京在北高加索地区镇压政策的报复。他还声言,这将不会是最后的袭击。尽管俄罗斯人不想再走“冤冤相报”的老路,但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可以想见,俄罗斯今后还有可能迎来新一轮恐怖黑潮。(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