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老张 |
4月7日中午,在王家岭矿事故救援指挥部现场警戒线外,一位胸配“中国志愿者”徽章的中年人吸引了不少记者的“长枪短炮”。
他叫张明,今年52岁,是一名来自阳泉市的钉鞋匠。将自己的“器材”安顿好后,张师傅挂起了“阳泉矿区桥头街道段西社区志愿者修鞋点”。
“为了153名矿工,几千名救援人员和各媒体的记者都赶到了这里,我每天从电视上看新闻,也想为救援出一点力,我是个修鞋匠,给大伙儿义务钉鞋来了。”
张师傅告诉记者,他7日一大早从阳泉出发,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了乘汽车到救援现场。在河津市,出租车司机听说老张要到王家岭都婉拒了他的乘车请求。到矿区外围后,他被维持秩序的武警拦住盘问。听说他是到救援现场义务为救援人员修鞋,一位好心的市民专程用摩托车把他送到了离矿区最近的路口。
“倒了6次车,上午11点钟才到了救援现场。”老张此行遭到了妻子的反对,“我走的时候,对她说,不让我去救援现场,咱俩就离婚。其实,每次参加完志愿行动后回到家,她的气早消了。”
在应付完记者的采访拍照后,中午时分,老张的“志愿者修鞋点”迎来了第一位客人:一位救援队员在井下把裤子扯烂了,希望老张给补补。几分钟后,这位救援队员满意而去。
中午12时,一位武警战士从临时食堂打了一份盒饭给老张,简单吃了几口后,老张又开始干活了。整个下午,他一直在“志愿者修鞋点”忙碌着。
记者随后从老张装满奖状的“荣誉袋”里了解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先后两次到灾区义务钉鞋,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援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这次志愿者经历让他戴上了“中国志愿者”的标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者。随后,中央电视台记者还采访了他。
4月7日中午,老张刚刚摆好自己的“志愿者修鞋点”,就被采访过他的央视记者柴静认出,随即各路记者采访了这位特殊的“志愿者”。
下午5时,记者看到,在张师傅的钉鞋摊前,放满了维持秩序的武警和媒体记者送来的矿泉水和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