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低碳之路提高国际竞争力
来源:
人民网
2010年04月12日07:59
在全球减排的背景下,循环的、生态的、绿色的产品如没有低碳标签,可能会失去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消费者可能不认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也有可能抵制。低碳关乎产品竞争力,并成为塑造企业乃至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应成为约束发展的因子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碳的约束,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要求削减碳排放;无碳的活动,不受约束。
解读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看出,发展低碳与经济转型可以互为促进,低碳转型可以促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三种解读。一是绝对低碳,即零碳或无碳。能源供给来源于碳中型的生物燃料和无碳的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零碳或无碳目标显然是理想的,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第二是满足一定目标的低碳。例如,发达国家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即可视为低碳。如果我们在2020年相对于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就是低碳的。第三是相对低碳。如果某企业单位增加值的碳排放低于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这个企业可以称为是低碳的。参照值还可以某一基年照常排放水平,或其他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低碳应该是相对的,不应该成为约束发展的因子。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具有共性,强调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但也有区别。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物质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能源的尽量利用、废物减量,从而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概念较为类似,强调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设计和管理,从而减少外界的物质与能量输入,实现自我良性循环,避免对外界的不利影响;绿色经济强调环境友善,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得到修复,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生活环境绿色。低碳经济强调的是碳的约束,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要求削减碳排放。无碳的活动,不受约束。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高能耗的原材料产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低排放的金融、服务、信息等产业迅速发展。
发达国家根据各自国情和实际,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等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已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向低碳转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呈现下降趋势。高能耗的原材料产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低排放的金融、服务、信息等产业迅速发展。同时,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低端制造业和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发展停滞甚至萎缩,部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例如:1990—2007年,英国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5%下降到23%,第三产业从63%上升到76%。工业制造业中,粗钢的产量锐减2/3。
发达国家在能效水平相对较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抑制能源需求增长。通过利用低碳和无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发达国家在优化传统能源结构的同时,凭借经济和技术优势,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欧盟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20%,汽车燃油的10%必须采用生物燃料。1997—2008年,欧盟的风电装机容量增长13倍,发电总装机容量中,风电的比重从不足1%增加到8%。
许多国家注重减少甲烷、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此外,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保持和增加碳汇,吸收二氧化碳;许多发达国家重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研发,特别是燃煤发电比重较高的美国,在该技术的机理、潜力和经济性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需要吸取。首先,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是高能耗的,因而也是高碳的。例如,美国铁路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投入严重不足,依赖高碳的航空和私人轿车。第二,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不是低碳的。发达国家的排放,超过2/3来自于交通和建筑物,表明生活消费是高排放的真正原因。第三,在处理低碳与其他环保目标时,存在一些冲突。例如,德国、澳大利亚民众反对发展核电、英国认为风力发电机破坏环境。
低碳发展不是一蹴而就
一方面,发展低碳能源可以大力推动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发展经济也可以为低碳技术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中国需要走向低碳,中国也在努力向低碳转型。但是,低碳发展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要摆脱煤炭走向低碳,显然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核电已经具有与常规化石能源相当的市场竞争力,但也存在核燃料和核废料处理的障碍。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决定了在短期内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绝对低碳,不可能与尚未起步的最不发达国家那样,处在一个较低的排放水平,也不可能向发达国家那样,维持较高的水平或立即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无碳能源,需要资金、技术,也需要时间。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应达到6.8亿吨标煤。即使到202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规模分别达到1.5亿千瓦、20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折标煤也只有1.3亿吨。2020年核电规模达到7000万千瓦,折标煤为1.6亿吨,水电开发规模约3亿千瓦,折标煤为3.1亿吨。11年时间6000万千瓦核能装机、1.2亿千瓦风电、光电和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水电装机,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并非是轻而易举信手可得的。一方面,发展低碳能源可以大力推动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发展经济也可以为低碳技术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没有发展,就没有资金和技术,也就谈不上低碳。
实现低碳与发展的双赢,提高碳生产力是基础。当前乃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占据能源消费总量中垄断地位的状况不可能改变。化石能源高碳,但是稳定、低成本,我们当前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需要,而且也可为高成本的无碳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长时期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关键是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单位碳排放的产出。
低碳消费是低碳发展的根本。仅有低碳技术是不够的。低碳消费对生产有一种引导和推动。如果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技术创新、企业生产和储藏运输均会向低碳努力,以提高竞争力。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减少碳排放,消费者采用可持续交通,低碳出行,显然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