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活动再升级 系统性建设“在路上”
来源:
中国广播网
2010年04月12日13:50
中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24分报道,今天,北京600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的居住小区名单将公布;今年年內,北京将在全市18区县600个居民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和处理,分类垃圾站等基础设施将由区政府投资建设,市政府给予10%补贴。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以往我们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或者实践过,只不过没有坚持下来,变成习惯。我们关心的是,这次的垃圾分类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相关情况我们采访了北京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陈玲。
陈玲:确实对于垃圾分类,我们八个试点城市也都是搞了好多年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觉得这次更加注重的是系统性建设。因为我们感觉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个环节做的,比如说仅在家庭做不行,仅在运输一个环节做也不行。
它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首先,我们觉得系统性就是回收系统,废品回收系统应该属于垃圾分类再利用的一部分,也应该属于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现在提出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和环卫垃圾处理系统要很好地结合。
第二个系统衔接就是从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这四各环节要衔接,对于环节衔接,政府要增加投入,比如这次发的桶和袋(到各家各户)是要有一定投入的,到了小区有对应的除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到了车辆,要分别运输到垃圾楼转运站,在垃圾楼转运站,我们的转运设施也应该适应分类的要求,我们也正在试点,转运站也分类压缩,分类转运到不同的处理厂,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套体系的搭建是这次更加注重要落实的。
对于垃圾分类的难点,陈玲女士说:我们想难点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需要居民参与,我觉得在家里,如果把厨余和其他分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昨天我们在朝阳区的活动就是“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们会有一个很好的持续不断的市民参与的形式,每周四我们想作为垃圾减量化日,这礼拜要推出来。就是让大家意识到对废弃物的态度,我们应该有环保和节约的意识。所以这一个难点是需要大家的努力。
第二个难点,我觉得就是政策要配套,一个是鼓励市民分类的政策,就是分类不分类,今后会不同(对待),有动力,同时也要有压力,要有舆论的导向;再有就是作业体制,我们现在环卫的作业体制需要创新,政府要购买服务,服务的投入要跟上,要到位,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难点。难点重重,让我们把眼光放眼海外,来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是怎么做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留学日本的张世响博士给我们描述了他在日本东京的情形:
张世响:我曾经在日本东京生活学习工作过,日本东京对生活垃圾分类,据我了解,是大约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开始的,距今有30年的历史,当时我们去东京以后,最初也是感到不适应,东京的有关官方给我们印了小册子,上面写得很清楚,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分几类,每周的哪一天是投放什么样的垃圾,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还有再生资源性的垃圾,再就是有害垃圾、大型垃圾。
我们去了以后,首先是买几个垃圾桶,根据分类要求,把不同类型的垃圾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然后在每周规定的时间里,把不同类型的垃圾扔出去,平时它的垃圾地点是没有垃圾的,只有指定的那一天的早晨,几点到几点之间才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
据我了解,东京市民一般的家里都有3~4个垃圾桶,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生活垃圾分类来投放。当然,作为外国留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因为语言不通,或者是不了解哪天该投放哪一种垃圾,有送错的,有扔错的,像这种情况,有的周边市民发现是谁扔的垃圾,就会把不该投放的垃圾送回这个人的家里,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对日本东京市民的做法表示不解:这样做不会破坏邻里关系?但张先生说,一旦习惯成自然,这样的做法便成为一种善意的提示,可以让人更快融入到日本的社会和生活。尽管,在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我们并不先进,但毕竟我们已经"在路上"。北京市计划在2011年内开始对除物业公司外的社会单位进行计量收费,适量提高收费标准。
但收费不是目的,对于最终目标,陈玲女士说:还是从倡导开始,政府把服务先做好,强制性措施肯定还是走法制轨道,但之前,我们更多的是可以实践,然后为立法做一些准备。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