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舆情排行榜”无悬念折射了什么?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13日07:30
背景新闻: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今天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值得反思。(4月12日人民网)
比这张榜单排名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榜单与网友的看法保持“高度一致”,网友所褒扬与看好的,在榜上独占鳌头;被网友所质疑的,都被榜单亮起红灯。“舆情排行榜”在激励地方政府应对网络事件与推进网络问政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
“被动就要挨骂”已成一条法则,如果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与网络热点事件陷入被动,则会“一损俱损”,不仅失去应有的公信力,最后连政府的形象都给搭上了。应该说,第一时间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生命,而开诚布公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品质。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舆论与公众的一次次追问,某些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无可奉告”脱口而出;面对网民逼问,语焉不详,讳莫如深。更有甚者,以种种借口和托词来掩饰事件真相与开脱自身责任,忽悠公众,小瞧网民智商。应对舆情能力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疲软”,不仅难以消弭公众对热点事件的质疑,而且不利于矛盾的迅速化解与稳妥处理。看似政府“稳坐钓鱼台”,其实已失去了好多不该失去的时机与公信。
“舆情排行榜”的“爱憎分明”提示各级决策者必须清除“报喜不报忧”的陈旧政绩观,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经受网络问政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启动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在应对热点与突发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公开的第一责任,对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妄语者予以严肃追责,才能保障公众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调整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全面提升网络问政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梁江涛 (来源:燕赵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