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认为应对舆情 信息公开透明最重要
来源:
中国广播网
2010年04月12日17:14
中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6时34分报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今天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其中,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那么,本季度的舆情排行榜和以往有哪些不同?排行榜的具体考评标准是什么?对地方政府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有哪些帮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今天接受了中国之声记者白宇的采访。
政务公开逐步推进(资料图片)
这已是人民网第四次公布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本季排行榜中,在网上公布乡政府财政公务开支详细账目、被网友称为“全裸”乡政府的四川巴中白庙乡政府获得好评,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认为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不够。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分析了贵州、山西本次垫底的原因。
单学刚:贵州安顺和陕西疫苗事件这两个事情虽然都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很多问题都没有达到媒体或网民关注的要求,很多时候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并没有一个深度的解读,甚至有时候是在回避一些问题,这样就导致发布会之后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引起了更多的猜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介绍,我国3.84亿网民在各项重大热点突发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互联网上反映出的重大热点事件的研究和引导。很多地方党政机关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和应对能力相对欠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网从2009年开始推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
单学刚: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地方党政机关提供尽可能科学客观的舆情参考数据和舆论引导的建议,以帮助地方能更准确地把握社情民意,提高社会管理和应急水平,以崭新的理念和思维去促进突发事件的处置,推动网上的官民对话,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互联网舆论环境。据了解,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现有舆情分析研究人员30人左右,他们分别具备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数理统计学等专业背景。就是这些舆情分析师,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表现进行专业的分项评估。
单学刚介绍,从今年开始,人民网在推出“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的同时,还推出了“网络问政实践”的典型案例供地方当政者参考。例如本期排行榜,就推出常州环保局长“批评有奖”这个案例。单学刚认为,这个充分尊重网络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单学刚:这次作为排行版的附加部分我们也加了一个内容,就是每个季度推出一个或者几个在应对方面比较好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每次推荐的案例,能够让大家从中学习和体会到一些成功的经验,以后在相似事件的处理上能有一定的提高。
在本季度排行榜榜单上,记者看到,各项事件后,不仅有“总分”,在“应对能力”一栏中还被标注了蓝、黄、橙、红等彩色标识。单学刚告诉记者,他们首先根据3项常规指标,也就是“政府响应”、“信息透明”、“政府公信力”和3项附加指标,也就是“动态反应”、“官员问责”、“应用互联网的技巧”共6项评价指标对相关事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舆情分析师再通过“德比克法”对每个事件进行打分总评。单学刚介绍,本次排行榜在评分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和创新,加大了集体讨论和会商的环节,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单学刚:增加了会商的程序,大家在打出分之后不是再闭门去打第二轮分数,而是进行一个开放式的讨论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一个交流的过程。
最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还对一些应对网络舆情乏力的地方党政职能部门提出了三点中肯的建议。
单学刚:首先要有一个应急的机制,平时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机制;第二要有科学检测的能力,要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不能够网上已经炒得很热我们现实中还没有发现,这个也是不可以的;再有一点就是要及时反映,尽快向上级部门汇报,或者在本部门开会研究,尽快达成说法,尽快通过各种途径向网民和公众做好沟通。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