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峰会聚焦核恐怖 郭宪纲:无核目标仍很遥远
来源:
中国广播网
2010年04月14日07:47
中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07分报道,20世纪的国际关系因“核”而斗,因“核”而和;因“核”而分,因“核”而合;拥“核”、限“核”、反“核”,相生相克。21世纪,核不扩散机制时常遭逢严峻挑战,世界的“核梦魇”不减反增。而围绕着核安全,国际社会也正做出积极努力,2010年更是堪称“核大年”,诸多措施剑指核威胁。
2月初,20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团体领导人齐聚法国巴黎参加“全球零核”峰会,共同商讨如何分阶段根除所有核武器,同时,开启“根除核武器”的下一阶段全球性运动,并为此赢取公众和政府的支持。
4月8号,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地时间中午时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美两国将继续削减各自的核武器数量。
4月中旬,全球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
5月,2010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查会议将在纽约召开。
本次核峰会是奥巴马去年4月5号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提出建设“无核世界”的想法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球“核峰会”,也是美俄达成大规模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后的又一重大行动。本次峰会释放了哪些信息?“无核世界”离我们还有多远?连线美国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郭宪纲教授
主持人:您怎么评价本次峰会,从峰会公报我们能读出哪些信息?是否是一届成功的峰会呢?
郭宪纲:这届峰会肯定是一个成功的峰会,从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核安全的关注,已经从过去的核传统威胁转向了核非传统威胁。因为在过去,其实国际社会对核问题的讨论,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国家间发生核战争,比如美俄过去历次对核武器的限制、削减,都是防止某一个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对另一家进行打击;特别是在冷战时期,这叫“相互确保摧毁理论”,就是说某一个国家拥有的核武器,使另一个国家不敢对它进行打击,如果打击它会遭到报复,双方都会共同毁灭。因此,过去对核安全的讨论、关切,主要是集中在国家间核武器的相互使用问题,防范对方先发制人的问题。
这次峰会的公报,已经从国家间的防范核武器安全问题,转向了对非国家实体拥有核武器对国际社会造成威胁的方面来。这反映出冷战结束以后,核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国际社会要关注防止核材料流入到恐怖主义分子手中,如果流入到恐怖主义分子手中,这些人根本没有任何责任心,而且没有国土、没有人民,也不怕报复,因此是非常危险的。对于这次峰会,我读出一个最大信息就是国际社会对核安全问题的关注角度变了。
主持人:有人说:本月6号面世的“核态势报告”是奥巴马“无核三部曲”的第一部曲,代表美国对核武器的新战略定位和新政策取向。刚刚闭幕的核安全峰会是第二部曲,旨在敦促与会国支持“零核”理念,进一步奠定美国主导地位。而5月份重审《核不扩散条约》则是第三部曲,奥巴马将趁着此前的势头,把核裁军纳入强化核不扩散体制。在您看来,这次峰会给奥式“无核三部曲”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郭宪纲:我觉得这次峰会对于向奥巴马提出的“无核化世界”这个目标前进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奥巴马的“三部曲”也远远是不够的。我想,整个国际社会在实现无核化世界的进程中,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其实,中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时候,中国就提出过中国试验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要消除核武器。这半个世纪以来,整个国际社会很多国家不仅没有消除核武器,而且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增多。因此我觉得,奥巴马提出无核化世界的构想是非常好的,但是实现起来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